分享

顽固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杏林博览 2019-09-30

顽固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治历程——


患者魏某,中年男性,自2015年起出现反酸、烧心,上腹部胀痛不适,受凉或进食后加重,纳差,口干口苦,大便干稀不调症状,3年来上证反复发作。在当地医院就诊,口服抑酸、保护胃黏膜药物配合中汤药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慕名前往西安市中医医院就诊。黄雅慧主任详细询问患者病情与既往治疗经过;通过望诊,患者的舌淡红,舌体胖边有齿痕,苔前部薄白,根部黄厚;通过切脉,患者脉细弦。四诊合参,结合胃镜与腹部超声检查,中医诊断为吐酸,证型属肝郁脾虚兼有郁热。西医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胆囊炎。


黄主任随即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治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主,辅以降逆制酸、清热和胃,方用温胆汤合小柴胡加减(陈皮120g、半夏120g、竹茹120g、柴胡120g、白芍200g、白及150g、乌贼骨450g、生薏苡仁300g、厚朴120g、豆蔻100g等40余味),熬制成膏方,每次10g,每日2次,早晚温水送服。嘱患者饮食清淡、新鲜,进餐不可过饱,餐后避免剧烈运动,夜间卧床抬高床头。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消除其焦虑、沮丧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坚持服药两月后症状基本消失,饮食不当时偶有反复。黄主任在上方基础上稍加调整,继续服膏方一月后,改为每日一次巩固疗效,4个月后患者病情痊愈。


此病例中,患者久病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横逆乘脾犯胃,脾胃运化失职,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中焦气机阻滞,故见上腹胀痛、餐后加重、纳差等症;肝胆疏泄不畅,胆汁随胃气上逆,故见反酸烧心、口干口苦等症;久病正气不足,以脾气虚、脾阳虚为主,故见受凉后症状加重,大便干稀不调。本病病因为久病、情志不畅,病机为肝郁脾虚兼有郁热,病性为本虚标实。黄主任充分把握病因病机,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为法,方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郁、调理气机,陈皮、半夏、茯苓、竹茹理气化湿、清胆和胃,薏苡仁化湿健脾,厚朴燥湿健脾、下气除胀满,豆蔻芳香化湿、行气宽中,再加对症之乌贼骨制酸止痛,白芨敛疮生肌保护胃粘膜等,全方辨证辨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达到疏肝解郁、化湿健脾、清胆和胃之功,少量、久服最终使肝气条达,胆汁通畅,脾升胃降,顽疾自去。


稿件来源:西安市中医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