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近代以来,英国、美国分别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欧洲大陆的法国、德国在本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也逐渐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一、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艰难历程: 1、近代法国政体的演变 (1)背景:18世纪法国是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 政治上:路易十四改革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封建等级森严。 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统治地位。 文化上,天主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2)表现: ①1792—1804年,第一共和国(共和制) ②1804—1815年,第一帝国(君主制) ③1815—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君主制) ④1830—1848年,七月王朝(君主制) ⑤1848—1852年,第二共和国(共和制) ⑥1852—1870年,第二帝国(君主制) ⑦1870—1940年,第三共和国(共和制) (3)特点: 政体变换频繁;共和制与君主制反复较量,最终确立共和制。 (4)原因: 政治上,封建君主制存在一千多年,封建势力强大;1789—1870年四次资产阶级革命。 ①1789—1794年大革命(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国) ②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 ③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第二共和国) ④1870年九月革命(推翻第二帝国,建立第三共和国) 经济上,小农经济长期存在,为君主制提供土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开展。 2、最终确立共和制 标志: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此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内容最简单、寿命最长的一部宪法(1875—1940年),由《参议院组织法》、《政权组织法》和《国家政权机关相互关系法》等三个单行法律组成,合称1875年宪法。1875年,法国议会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这部宪法既无序言,又没有理论说明,仅限于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和它们的相互关系,是一部临时性的、残缺不全的宪法。经过三次细微的修订,竟使用了65年之久。 背景:(1)第三共和国成立;(2)君主派议员占多数 宪法内容: (1)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众议院:也叫国民议会,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任期四年,任期届满全部改选;众议院有权提出并通过法案。 当时剥夺了妇女选举权,是因为当时大部分妇女信仰天主教,而天主教是共和国的死对头。 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由各省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参议院虽然没有提议法案的权力,但是它却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2)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掌握行政权。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等高级官员、缔结条约、实行特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此为君主派的设计,任期长、可连选连任,以便有足够时间找到一位合适的君主,从而恢复君主制。为恢复君主制铺垫。) (3)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在两院获得多数支持的政党领袖担任,内阁成员单由总理提出,以总统的名义任命,内阁对议会负责 宪法特点: (1)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 美国1787年宪法是大与小、南与北妥协的产物。宪法中规定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这是君主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如果君主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为国王,参议院可为贵族院。总统和议会都是选举产生,可以说体现了共和派的要求。1877年后共和派全面胜利了。 (2)内容简单,寿命长 (3)初期为总统制共和制,后为议会共和制 初期总统和议会是权力中心,1877年后总统权力削弱了,内阁不对总统负责;总统多为二、三流政治家,与众议院对垒时处于劣势,所以过渡到以国民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 (4)没有规定司法制度,对公民的权利只字未提 确立原因: (1)人民群众的坚决支持; (2)君主派内部矛盾重重 有的希望恢复波旁王朝;有的希望恢复七月王朝(又称奥尔良王朝);有的希望由拿破仑家族的人当皇帝。 巩固原因: (1)共和派经过斗争,掌握了两院、内阁总理、部长、总统等关键职位,君主派失败 (2)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完成,共和派力量壮大 (3)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意义: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国人在论述其帝国历史时,将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称为“第一帝国”,将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称为第二帝国,将纳粹德国(1933-1945年)称为第三帝国。 1、背景: (1)德国完成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 (2)工业革命在开展,但资本主义发展水平比较低 (3)启蒙思想在德意志的广泛传播 2、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内容: (1)皇帝掌握国家大权,集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等大权于一身 皇帝是国家元首、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吏、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宰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 (2)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没有实权 联邦议会:上院,各邦代表组成;议员由皇帝任命,负责法律审批 帝国议会:下院,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3)规定联邦制 联邦权力高于邦权,帝国政府掌握大权,各邦有一定自治权。 原则:主权在君;联邦主义 性质:保留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宪法 特点: (1)属于二元君主制(君主、议会共掌国家政权,但君主是国家权力中心) (2)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传统 3、意义: 推动了德国进入新阶段和强国之列。 三、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1、代议制含义: 雅典的公民大会由所有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 代议制:是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由公民选出代表(如议员)组成代表民意的机关(如议会),来行使国家权力。主权属于公民,公民通过代表来行使主权。 2、代议制特点: (1)是民主制和代表制的结合 (2)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内容 3、代议制内容: (1)议会制是代议制的核心 近代代议制起源于英国。 英国:初期下院议员由有地产的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上院由世袭和任命产生,近年准备100%选举产生。 美国:两院皆由选举产生 法国:两院,其中众议院由成年男子直接选举 德国:两院,其中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以上四国皆两院制) (2)普选制是代议制的基础 普选制:成年公民普遍参加国家代表机关选举的制度。 初期:少数人的民主,如英国下院由有地产的成年男子选举产生,法国众议院、德国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美国有一定财产的白人成年男子有选举权等 20世纪以来,逐渐确立普选制,代议制成为多数人的民主。 妇女取得选举权: 英国:1918年,30岁以上妇女;1928年,21岁妇女 美国:1920年 法国:1944年 (原因:一是妇女运动兴起;一是一战、二战使妇女大量参加工作) 选举权扩大的原因: ①战争的影响,如一战对英国、美国的影响,二战对法国的影响 ②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如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产业工人队伍壮大 ③社会舆论的改变,如启蒙思想的影响 ④统治集团变革统治方式,如英国议会改革,美国宪法修正案 ⑤广大人民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如英国宪章运动 选举制的原则: ①普遍选举权原则:20世纪才确立 ②平等选举权原则:一人一票 ③直接选举权原则:大多数国家议会选举、总统选举如此,美国总统为间接选举 ④秘密选举权原则:无记名秘密投票 4、各国代议制特点: 英国:议会君主制,议会起核心、主导作用;内阁对议会负责 美国:总统共和制,议会不起核心作用,总统不对议会负责 法国:议会共和制(长期),政府对议会负责 德国:二元君主制,政府对君主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5、代议制作用: (1)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果 (2)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3)有利于资产阶级实行集体统治和防止专制独裁 四、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简表
名词解释: 1、议会君主制:是以议会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的政体形式。 2、二元君主制:指国家政权由君主和议会共同掌握但君主为国家权力中心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3、总统共和制:指以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而对总统负责的国家政体形式。 4、议会共和制:选举产生的总统作为国家元首,以议会作为国家政治活动中心,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5、单一制国家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指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组成统一主权国家的 制度,和复合制相对。单一制主要分为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型两种形式。 6、复合制国家是指由几个国家或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通过一定的协议联合组成的统一国家或国家联盟。复合制主要分为邦联制和联邦制两种形式。 7、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民意的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代议制的一种形式。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