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九年(976)冬十月的一个雪夜,宋太祖赵匡胤不明不白驾崩,爲后世留下了烛影斧声的千古之谜。赵匡胤死后葬于河南巩县,史称“永昌陵”。葬地相传是由事先最爲有名的风水巨匠呼延山卜择,爲“九龙过江”地形。下葬后,时任司天监的苗昌裔带着大太监王继恩登上山顶,指点周边的地形后,对王继恩说:“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 王继恩暗公开把这句话记在心底,本人将赵光义扶上皇位才有明天的成就,假如再扶立太祖的一个后代登基,在野堂间呼风唤雨指日可待。至道三年(997)二月赵光义病重眼见不起,王继恩与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平民潘阆密谋,预备趁朝局动乱的时分,拥立太祖孙子赵惟吉爲帝。 吕端早曾经侦知王继恩、胡旦等人的阴谋,所以隐忍不发,是在等候最初摊牌的时机。赵光义一死,吕端担忧酿成变乱,就将王继恩锁在一个阁子内,迎立真宗柩前即位。王继恩后死于贬地,但苗昌裔的预言却一直在传播。 宋神宗在位的熙宁年间,宋廷爆出惊天大案——宗室赵世居“谋逆”! 耐人寻味的是:震动朝野这个大案,竟然是从一件看似再复杂不过的民告官案件所引发。 熙宁八年(1075)正月,沂州庶民朱唐向彭城县、徐州中央官员检举揭发余姚县主薄李逢谋逆。 哪晓得中央官员官官相护,基本不予受理。开弓没有回头箭,朱唐转而越级向京西东路、西路的监司揭发。谋逆乃是离经叛道的重罪,提点刑狱王庭筠不敢耽搁,立刻前往调查理解。 很快,有关部门就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告人李逢进士出身,曾任余姚县尉,如今徐州家中闲居。 事业不顺,家庭婚姻也和睦谐,妻子被他赶出了家门。 人生不如意的李逢常常借酒浇愁,而且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好言“地理休咎”。他的祖父李昌龄在太宗朝曾任参知政事,因而他晓得“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的神预言。 李逢将朱唐引爲知己,二人常常在一同喝酒,李逢一喝大了就和朱唐讲这些。哪晓得交友不慎,朱唐从中捕获到了时机,他以爲升官发财的时机来了,武断向官府检举揭露了李逢。 朱唐满怀希望的前往衙门以民告官,哪晓得中央官员官官相护,基本不予受理。 朱唐开弓没有回头箭,索性前往沂州向京西东路、西路的监司揭发。 一个酒鬼如何谋逆,最初得出的调查结论是:“无构造之迹,谤讟朝政,或有指斥之语及妄说休咎”。李逢虽有谤讪朝政之语,却无谋反之实迹。 李逢被判放逐编管,对此,刑部与大理寺官员也无疑议。 可是神宗皇帝在看到奏疏中有“指斥之语、妄说休咎”的敏感字眼后,立刻绷紧了阶级妥协的弦,他疑心中央官吏成心大事化小、大事化了欺瞒本人,立刻派出权御史台推直官蹇周辅前往徐州核实。 蹇周辅“擅长讯鞫,钩索微隐,皆用智得情”,是个酷吏。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案情呈现严重转机:李逢一案面前另有隐情,竟然事涉太祖皇帝赵匡胤四世孙、宗室赵世居! “烛影斧声”属于宋初三大迷案之一,不断以来坊间就有宋太宗赵光义得位不正的风闻。赵世居是赵匡胤的后嗣,真正的天潢贵冑。不但爱好文学,广交天下士大夫,而且在宗室中颇具影响力。 听到案情竟然与赵世居有关,神宗皇帝立刻警惕起来。 神宗皇帝首先就对赵世居做了有罪推定,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赵世居长的酷肖一人——宋太祖赵匡胤! 不久,担任此案的提举刑狱王庭筠畏罪自缢;赵世居赐死,其子孙除籍爲民,终生开释;李逢陵迟处死。 赵世居虽然死了,但关于宋太祖后代当再有天下的预言传播不衰。直到宋室南渡,赵构传位给赵昚,赵昚本来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左文林郎子偁之子赵伯琮。人们纷繁猜想,赵构一定是听说过这个神预言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