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瑾瑜匯】山西襄汾陶寺北兩周墓地入圍“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9-30

陶寺北墓地



▲航拍圖

1月10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雜志社承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公布了2018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及入圍項目和一項國外考古新發現,山西襄汾的陶寺北兩周墓地獲得“入圍獎”。

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縣縣城東北約7公裏處的陶寺村北,因近年盜墓發現。墓地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從目前發掘情況推測,墓葬數量近萬座,時代從兩周之際延續到戰國時期,由早到晚從西北向東南排列。該墓地自2014年9月開始發掘以來,至2018年9月底,發掘兩周之際、春秋時期墓葬共259座、祭祀坑87座、灰坑30余個。

春秋早期墓葬分布在墓地的西北部(Ⅱ區),發掘的108座墓葬中,大中型墓葬5座,小型墓葬103座。大中型墓葬全部被盜,僅M2007出土1件青銅匜,其余僅殘留小件飾品,有銅魚、銅鈴、銅飾件、銅翣、陶珠、海貝、蚌貝、蚌珠等,總量有千余件。

規模最大的兩座墓葬M2009、M2010,相距約8米,東西並列,是一對夫妻墓。兩座墓葬四周均有壘砌整齊的石塊,與椁等高,形成積石二層台。其中M2009規模稍大,開口長6.2、寬4.2,底部長7.1、寬5.2米,深11.1米。四周積石寬約1.2~1.6米,高約2.3米,墓底亦鋪有一層石板。M2010靠近墓口北部有玉石器祭祀遺存,因距地表較近,多被破壞,以碎石圭爲主,玉器很少,有玉人、碎玉片等。

其余3座中型墓葬,規模稍小,基本被盜空,可見殘存的棺椁遺迹,多爲一椁雙棺。其中M2008北部亦有祭祀坑,大型祭祀坑內多爲整具馬骨,小型祭祀坑均很淺,距地表近,多被破壞,以狗爲主,另有個別的羊。

位于墓地中部偏北(Ⅲ區)的M3011是陶寺北墓地迄今發掘最重要的一座墓葬,爲一座大型積石墓,墓口長6.4米、寬5.2米、深約10米,椁蓋板上及椁室四周、椁底發現有積石,葬具爲一椁雙棺,在棺椁間西部、南部發現大量青銅器,另發現的隨葬品有銅禮器、樂器、兵器、工具、車馬器等二百余件套。棺內人骨已腐朽粉末狀,發現有殘玉片、玉佩飾、玉環、玉韘、玉璜、玉握、踏玉等。

此外,在一套編鍾上發現有大量銘文,其中1件甬鍾上可見有“衛侯之孫申子之子書……”等177字刻銘,可確定該編鍾與衛國有關。此外所發現的鼓座,底徑約85厘米,鼓身由三條蟠龍相互纏繞,龍首昂起口銜承接鼓柱的圓筒,這在同時期墓葬中很少發現,彰顯著墓主人較高的身份地位。從目前資料來看,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隨葬青銅鼓座的墓葬,墓主人多爲一國之君或權傾朝野的重臣。

此次能夠獲得入圍獎,是鑒于考古工作者在2017~2018年的考古發掘中,進一步了解了墓地的布局,爲研究春秋時期墓葬結構、墓祭制度提供了新材料。與此同時,M3011發現的大量青銅器,爲研究春秋晚期曆史提供了重要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