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羽人奔馬 【年代】:西漢 1966年的春天,鹹陽市新莊鄉農民在漢元帝渭陵附近取土時偶然發現了一個被燒焦紅土裹著的東西,清理後竟是一件罕見的玉羽人奔馬。 玉羽人奔馬,也稱“玉仙人奔馬”, 高7厘米,長8.9厘米,采用質地純凈、顏色潔白的整塊羊脂玉用圓雕技法雕刻而成,整器由奔馬、仙人、雲底座構成。 玉羽人奔馬的整體造型造型為一仙人騎於馬上,執馬鬃奔騰。仙人頭束巾,身穿短衣,細腰,喇叭形衣擺,肩有雙翼,上身直立。 駿馬昂首挺胸,鼻部隆起,雙眼圓睜,兩耳直堅,雙翼緊貼於背上,後雙腿下屈,防止前滑,兩只前足,一足落地,一足懸在空中,張口露牙嘶鳴,是奔跑中急欲停止的剎那形象。 玉雕底座與玉雕融為一體,上雕刻出朵朵雲紋,表現出奔馬在雲端騰雲奔跑的狀態。 馬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古代人還將神化了的馬稱之為天馬,由於人們對馬有著特殊的喜愛,作為工藝品的玉馬隨之出現,在史籍中記載玉馬的比較多,而像這件玉色瑩潤,雕琢精致的玉羽人奔馬被發現尚屬首例。 漢代帝王迷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羽化登升”的境界。因此就有了手持靈芝的仙人和生有雙翼的奔馬組合的此件玉雕,雲朵則反映了當時“羽化成仙”的思想。漢代是我國玉器的重要發展時期,這件玉器雕刻手法嫻熟,工藝精湛,作者依據當時流行的雕刻風格和社會風氣以虛構誇張的手法表現出一種濃厚的神話色彩。 這件玉羽人奔馬在1996年6月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確認為國寶級珍品,它曾多次遠赴日本、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家展出,所到之處均受到參觀者的高度贊賞。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