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曲艺大家崔士功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9-30

民间曲艺大家崔士功

文/朱金海

崔士功,男,汉族,1956年6月出生于河南邓州市城郊乡。豫西大调曲子研究会副会长、南阳市曲艺家协会理事。

出身于曲艺世家,幼承庭训,12岁由生父崔建富亲授三弦技艺,十五、六岁即随父游走于邓县城乡茶坊间,跟当时县内的老曲友张胜三、马庆萌、郭永魁、张德阳等人学习研讨板头曲、大调曲子的演奏和伴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十出头已技艺娴熟,受邀参与民间各类曲艺活动,并在官方举办的多个大型赛事中斩获殊荣。主要事例如下:

1980年12月,在中国曲协、《曲艺》杂志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举办的“全国优秀曲艺短篇作品评奖”中,崔士功三弦板头曲独奏荣获三等奖,并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1981年3月至5月,南阳地区群众艺术馆举办“南阳地区曲艺培训班”,崔士功和王中山(现任中国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古筝演奏家)、刘静、王小慧等学员同班学习,以优异成绩结业,由他三弦独奏的板头曲、伴奏的大调曲子《二嫂买锄》《请厨师》、三弦书《石疙瘩接亲》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录音,并连续播放数月,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1981年9月,参加由文化部、中国曲协联办的“全国曲艺优秀节目·河南省首届农村业余文艺汇演”,由崔士功任三弦伴奏,刘静、王中山等演出的《二嫂买锄》荣获一等奖。同年被湖北省钟祥市曲剧团招收入团,担任三弦演奏员。

遗憾的是:风华正茂、初露峥嵘的崔士功因父亲病重,身为家中独子的他,为承担养老抚小的家庭重任,不得不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国营剧团工作而回乡务农,人生命运从此改写。惜才若金的原南阳地区群艺馆馆长李长溪,惋惜这块“金子”埋没于乡野,曾亲自驱车前往邓州,邀请他作为河南省业余曲艺人才代表参加全国业余文艺演出大赛,却终因其父病危未能成行,实为人生一大憾事。崔士功生父崔建富(1915~1983),系古筝泰斗曹东扶嫡传弟子。其1945年随曹先生学习三弦弹奏,因琴艺出众深受曹先生赞许,亲赠他小三弦一把(现由其子崔士功珍藏,视为传家宝),并于1956年举荐其到河南省曲剧团担任三弦演奏员。1961年响应党的号召,随团远赴内蒙支边演出,为传播河南戏曲做出了有益的贡献。1962年因老母亲病重,回乡探亲,为家庭所累,离开他喜爱的剧团工作, 全心在家侍奉老母至终老。一生养育六女一子,因受传统思想局限,只将弦艺授与独子崔士功,严教培养。平日喜结朋交友,走县访镇,广交曲友研赏大调曲艺。经常和邓县曲友郭英魁、徐子洲、阎光湍,张文学等一起到城乡各地演出。崔建富一生演唱的大调曲有《潘金莲拾麦》《安安送米》《赶媳》,以及三国、水浒、红楼梦、西厢记等唱段四十余种,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曲目。他唱腔优美,有自己独创的风格,深受群众赞扬。七十年代末,中国音乐学院三弦教授肖剑声先生赴邓州搜集整理三弦曲目,亲邀他弹奏板头曲《葡萄架》,收录在中国音乐学院1981年8月编印的《三弦传统乐曲选(第三集):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一书和考级教材中。崔建富还创作了许多当地喜闻乐见、诙谐幽默的大调曲段,受到了老百姓的喜爱和专业人士的赞许。邓州市文化馆为纪念他的艺术贡献,载入《邓州市名人传志》传颂世人;《中国曲艺志·邓县卷》详细记载其生平。崔建富毕生热爱大调曲艺,临终前三天还让其子崔士功伴奏录唱了大调曲子《游景》和《传简》(录音磁带现收藏于邓州市文化馆),潇洒走完了他平凡的一生。其痴情曲艺并演唱至生命最后一息的精神感天动地。

父亲辞世后,同样痴爱曲艺的崔士功再次出山,受邀加入南阳地区西峡县曲剧团,担任三弦演奏员。1984年4月25~30日,“大调曲子板头曲座谈会”在南阳举行,崔士功和邓县张胜三、宋光生参加会议,并为大调曲艺的发展建策建言,提出诸多可行性建议(《中国曲艺志·邓县卷》“曲艺大事年表”有记载)。

八十年代末,崔士功、牛德聚、唐之进等人在邓州城区开办曲艺茶社,以曲会友,传习大调。2002年8月,由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南阳市文化局组团,参加“第七届中国泉州国际南音大会演暨中国古乐大会唱”,和南阳张嘉华共同担纲三弦,演奏板头曲《高山流水》《打雁》《大救驾》《肖妃舞》,伴奏《赶舟》《黛玉赏雪》《饯行》等大调曲子。2007~2018年受湖北宜昌“三峡人家”景区古乐团之聘,在该团从事古乐演奏及湖北曲艺“长阳南曲”伴奏工作。2013年,与邓州宋光生一行数人赴京,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举办的“新音乐学:理论与方法与资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场音乐会”,崔士功担纲三弦主弦。为河南大调曲子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6年8月,郑州电台“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到邓州采风,为崔士功等邓州曲友伴奏演唱的大调曲子录音录像,留存资料。此外,他还先后长期在民营剧团、邓州市司法局普法宣传队担任三弦演奏员。

崔士功三弦、琵琶、筝兼擅,均自成面貌,出类拔萃。他的三弦弹奏运指饱满,铿锵有力,多用“粘”“扳”指法,独具特色,尤以快板“武曲”伴奏见长。手法潇洒自如、张弛有度,台风悠然自得,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舞台美。他还继承学习了其父传授的板头曲多首,并在技法上加以丰富。原中国电影乐团三弦演奏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三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演道远先生听了他的三弦独奏《葡萄架》后,称赞其“双手指力功夫好,揉弦、扳弦好,韵味浓郁,四指轮有力、效果好,是三弦风格”,当为权威评价。他的古筝演奏如“金戈铁马,大刀阔斧,激情所到,充满豪气”(邓州市曲协主席刘先锋评语)。琵琶演奏疏密有致,颗粒性强,委婉动听,令听者陶醉动容,让记者唏嘘赞叹:邓州高手藏民间,大调曲艺术长青。

崔士功除精于大调曲子伴奏外,还能熟练伴奏南阳三弦书、湖北长阳南曲、河南曲剧、豫剧、越调。他继承先父遗愿,学唱了多段大调曲子经典曲目。尤其是曹东扶先生传授其父的、当年整个南阳地区自曹先生离世后,仅有其父崔建富一人会唱的《游景》《苏秦还乡》也熟练掌握了,且能自弹自唱。除三弦、琵琶、古筝外,阮、二胡、笙、箫他均有涉猎,堪称集吹、拉、弹、唱于一身、戏剧曲艺“两门抱”的多面手,观者无不叹服。

如今已过了花甲之年的崔士功,仍孜孜奋战在曲艺一线。他的大半生一日也没有离开过挚爱的大调曲子。农忙时节,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摸黑弹唱解乏;农闲时游走茶坊,拨弄丝弦和曲友弹唱娱乐。半生平淡无奇,却操守艺术的高风亮节,淡泊明志,古道热肠,谦恭待人,重情重义。从不趋炎附势,鼓吹标榜,清心寡欲,默默无闻地给每一位演唱者服务,凡和他合作过的曲友均被其高超的琴技和艺德所折服。随着老一辈曲友的相继离去,年轻一代即将出现曲艺断层,忧心如焚的崔士功秉持着对曲艺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腔热血,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向他求教的后学者,凡有相关活动,必推掉一切应酬积极参加。在当今这个争名逐利风气盛行的社会,像崔士功这样师出名门、有真才实学却又谦逊低调的人极为少见,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他是一名久经磨砺的实力派,博受业界人士的推崇和喜爱。他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盼望着大调曲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他乐将毕生所学倾囊以授。“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这些今言古句是崔士功的真实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