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摄影和照片似乎成了一件简单的事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每个人都能留下照片,也正因为太平常了,照片失去了原来的仪式感和庄重感。 早年间,摄影技术还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但那会儿,老北京还真有那么几家照相馆,技术相当了得。上世纪三十年代,位于北京南池子的美丽照相馆,就是其中的一家。 美丽照相馆 当时,美丽照相馆的生意非常红火,业务范围也很大。1934年,天坛公园管理处与美丽照相馆联营,还在天坛内开设照相服务。 印有美丽照相馆地址、电话的包装纸 照相馆摄影是影像或者说照片进入中国的最早的集体和行业行为,它们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记载作用,也承载着中国摄影艺术发展的脉络。 十九世纪末,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来到北京,在拍摄出版了《北京名胜》摄影集之后,便在霞公府路南开办了个人摄影馆。 19世纪末拍摄旧京风貌的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 别看当时的摄影馆普遍规模都不算大,没法儿跟如今的这些动辄就三五层的影楼相比。但是要论摄影技术,尤其是冲洗照片和修版的暗室技术,当年民国照相馆摄影师的功底非常厚实。不开玩笑的说,要是在现在的影楼碰见30年代摄影馆师傅的传人,那这套照片质量肯定没问题。 有不少爱好收藏老照片的朋友都知道,当年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收藏到今天,很少有因定影不足或水洗不充分而导致照片药膜面局部变质发黄的现象出现。 1899年,山本赞七郎出版的《北京名胜》书影 而成套风景照片则是专门高薪聘请国外或国内著名摄影师亲自操刀拍摄的,无论角度选取、用光构图,都十分出色。 那时所有的照相馆都出售明信片、相册,还有按顾客要求定做的大幅框。美丽照相馆制作的明信片口碑很好,较为知名的一组明信片名叫《北京名所》,是由96幅商业风景照片构成的。(以下照片来自正阳书局,使用请注明出处) 《北京名所》明信片外封 此套照片大约拍摄于1935年左右。印成明信片后,全套共八册,每册十二幅。照片拍摄范围包括北京的东交民巷、故宫、北海公园、中南海、天坛、颐和园、景山、孔庙等地方,照片背面印有景点名称并附说明。如今人们翻看这些照片,仿佛坐着时光机回到了旧北平。 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 前门箭楼 崇文门外大街 地安门外鼓楼大街 前门外大街(五牌楼) 西四牌楼 景山西大街(三座门) 天安门 故宫午门 故宫宏义阁 故宫太和门 故宫太和殿 北海九龙壁 北海堆云牌坊和白塔 北望北海琼岛和白塔 南望中南海 天坛皇穹宇 北望天坛祈年殿 天坛圜丘坛 万寿山颐和园十七孔桥 万寿山颐和园佛香阁 万寿山颐和园东面全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