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赤水:千年古镇四渡赤水史诗回响 山歌淳朴丹霞明艳晒醋飘香

 风吟楼 2019-09-30

CCTV-10

2019.10.5 20:40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贵州卷  赤水篇

 

赤水篇 预告片

登临城头,逶迤东去的赤水河流淌着赭红的色泽。

古往今来,兵燹纷争、帆影摇曳,都在为这条河流注入别样的韵味。

丙安古镇

悬空斜倚在巨大岩石上的丙安古镇,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位于赤水河中游。

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层层叠叠,几乎全靠木桩支撑,这是当地人用以拓展居住面积的独特方式。

丙安古镇的繁华,正是缘自持续数百年的船运历史。

如今,这里星罗棋布的古镇、精巧绝伦的会馆建筑,无不诉说着当年由河流运输带来的繁华。

2002年,随着赤水陆路交通的发展,千年古盐道结束了航运历史。

如今,赤水市政府制定了政策,保护和修复当地古镇,并将船工号子等一系列民俗作为旅游项目加以开发。

四渡赤水出奇兵 迂回作战巧布阵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准备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而,此时的红军,只剩3.7万余人,国民党却调集40余万大军,企图把中央红军“聚歼”在乌江西北地区。

为摆脱敌人的重兵围堵,毛泽东果断决定改变原计划,甩掉追敌。川黔交界的赤水、土城地区作为中央红军北上入川的必经要道,见证了四渡赤水之战的开始。

当红军一渡赤水时,年仅19岁的聂永珍冒着被敌人“清乡”的危险,义无反顾地将两位红军伤员藏在了离家不远的一处炭窑里,每日熬药治伤、送水送饭。

20多天后,在聂永珍的悉心照料下,两名伤员痊愈。

革命胜利后的红军战士,并没有忘记当年的救命恩人。

如今,赤水市政府将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搬上了舞台。

山歌纯朴

赤水民间音乐创作者袁樵30多年来,走遍了赤水的山岭乡村。他所收集整理的赤水民间音乐已经超过一千首。

赤水山歌醇厚质朴,主题大多以教人向善,描写农耕生活,节气变化为主。由于赤水河航运带来的文化沟通,赤水的山歌有着浓郁的巴蜀风味。

这种以竹子为主要道具的舞蹈,名叫莲枪歌舞。竹竿内装有铜钱,通过有节奏的敲打身体的各部位发出声响;舞动时彩穗翻飞,热闹非凡。

据文献记载,这种文艺形式早在南宋就已经出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它从巴蜀经赤水河传入,最终在竹海接天的赤水扎下根来。

2000年,音乐创作者阎肃、徐沛东等人组成的西部春暖采风团来到赤水,袁樵全程陪同并参与了此次考察。历经8天,音乐创作者们被赤水的山水民情所感染,集体创作出了《赤水情》等十多首歌曲。

赤水丹霞

2010年8月2日,赤水丹霞与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等地的丹霞地貌一同作为“中国丹霞”,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在赤水大约18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近百分之七十的面积都由色彩明艳的丹霞地貌构成。这是中国面积最大、最典型的青年期丹霞地貌群。

赤水市在总面积1200平方千米的丹霞地貌中,设立了273平方千米核心区和448平方千米缓冲区,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

199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赤水桫椤国家自然保护区。这片区域被誉为桫椤最后的避难所。

晒醋飘香

取赤水河流域海拔800—1500米范围内的麦麸、大米、糯米、中草药等原料发酵,日晒夜露,经上百道工序,历上千日制作。这是曾泉霖的家族留传了数百年的晒醋工艺。

如今已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曾泉霖,依然坚持着传统手工酿造晒醋的技艺。

不同的是,在政府支持下,通过晒醋园区的建设、电商渠道的介入,传统的晒醋,早已香飘万里。 

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凭借开放包容的气质、百折不回的韧劲,如赤水河一般,涌出高原,跃过平川,汇入成渝经济圈,融入长江经济带,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赤水篇》

播出时间:10月5日 20:4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田楚韵 胡悦 李牧宸(实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