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跟孩子讲道理他却不听?“沟通教育”不仅是讲道理这么简单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0-01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提到,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三种教育方法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为什么呢?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这几种教育方法不仅不会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还会对他们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有理由称之为“低效的沟通教育”。那么相反,“有效的沟通教育”是什么呢?

为何跟孩子讲道理他却不听?“沟通教育”不仅是讲道理这么简单

在企业管理中,有效的沟通是指通过听、说、读、写等载体,通过演讲、会见、对话、讨论、信件等方式将内心的想法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从而让对方接受。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将“有效的沟通教育”简单的定义为,孩子能够顺利接受的恰当的教育。

卓凡的妈妈就是一个不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的人。有一次在乘公交车的路上,一位老奶奶上车了。看着老奶奶站着,卓凡的妈妈想让他让座然后自己抱着卓凡。就直接用命令的口吻对卓凡说“快给老奶奶让座”。卓凡不想站着,就随口回答说“我不”。听到这样的回答,妈妈直接怒了,大吼到“我之前怎么教给你的,是不是遇到爷爷奶奶要主动让座…”然后讲了一堆大道理,孩子非但没有听心里,反而哭了起来。车上很多人看着,一位女士走过来对卓凡说“你看老奶奶是不是很累啊,你很累的时候是不是也希望别人能够给你让座呢?”卓凡点了点头,对老奶奶说“奶奶你坐这吧”。这时候卓凡的妈妈才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为何跟孩子讲道理他却不听?“沟通教育”不仅是讲道理这么简单

一、跟孩子沟通并不仅是“好好说话”这么简单。

1、“好好说话”能够激发孩子与自己沟通的欲望。

父母都希望孩子对自己有话可说,但是如果我们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任意发脾气,那么孩子就不会愿意和我们交流。如果我们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讲话,他们才认为我们值得沟通,才愿意向我们传递内心的想法。

2、“好好说话”也应当把握好尺度。

如果没有必要的前提条件,我们突然间对自己的孩子说话过于温柔,或者带有“讨好”的倾向,他们会认为我们一定做了什么错事,比如说弄丢了他们的玩具,偷看了他们的日记等等。

3.有时候“好好说话”容易造成误解。

当我们的孩子犯了非常严重的错误的时候,作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批评。如果这时我们对其态度仍然非常好甚至开玩笑的话,他们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些错误不算什么,反正爸妈不会批评我的”。

尽管我们与孩子沟通时需要“好好说话”,但也要注意它的尺度和界限。

为何跟孩子讲道理他却不听?“沟通教育”不仅是讲道理这么简单

二、乔哈里的视窗理论:有效的沟通需要明确区域,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与孩子进行沟通。

乔哈里在他的视窗理论中用一个窗子来比喻人际沟通的信息,这个窗子被划分为四个区域,分别是: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未知区。很多父母不懂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就是对这四个区域的认识存在误区。

1、开放区。这一区域是自己和别人都知道的信息。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涉及到这一区域的问题是可以随意交谈的。

2、盲目区。这是一个别人知道自己却不知道到盲点区域。如果我们的孩子在认识问题的时候存在一些盲点,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引导。

3、隐秘区。在这个区域中,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如果孩子并不想让我们了解这个隐秘区域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不去过问。

4、未知区。这是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的区域。我们可以在沟通中一起探索。

我们想要达到和孩子的有效沟通,就需要对这四个区域有机融合。

为何跟孩子讲道理他却不听?“沟通教育”不仅是讲道理这么简单

三、父母与孩子沟通中,“如何说”比“说什么”更重要,更重要的是要贴合孩子的内心需求。

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曾在他的《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当我们向别人传达信息的时候,忽视了他们的感受和需要,从而造成了双方的疏远,在这种沟通方式的背景下,对方即使对我们的想法做出让步,也是违背了自己心愿的。

1.注意沟通的时机。

电影《小孩不笨2》中有这样一段内心独白: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都是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都是经常假装在听,然后耳朵一边进,一边出……因此当我们试图向孩子传达我们内心的想法时,首先观察他们对我们的谈话是否感兴趣,如果答案是“不”,那么暂时就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了。

2、摆正自己的位置。

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要有意和孩子坐在同一侧,以表示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某个问题。而不是和孩子对面而坐,给他们造成一种正在谈判的感觉。

3、注意自己的表情和手势。

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要尽量做好表情管理,不要过于严肃让孩子产生距离感,也不宜太过嬉笑不容易树立威信。在用到手势等肢体语言的时候也应该尽量表示出一种平等对话的感觉,比如说不要用手指着他们等。

为何跟孩子讲道理他却不听?“沟通教育”不仅是讲道理这么简单

父母的沟通方式影响孩子的接受程度。因此,别再只是傻傻的给孩子讲大道理了,懂得理解他们的需求,有效沟通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你在平时是怎样和孩子沟通的呢,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