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死曹氏宗族5000余人,魏帝曹芳亲生父亲曹楷为何坐视不管?

 海枯石烂海枯 2019-10-01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陪同魏帝曹芳到高平陵扫墓的千载难逢机会,发动兵变,占领皇宫,控制郭太后,随后控制京城洛阳。本来大将军曹爽掌握既有皇帝在手,又有虎符在手,能和司马懿拼个你死我活,可是他在接到司马懿的劝降信后,思考一夜,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自愿交出兵权,任由司马懿发落。

结果,司马懿兵变成功,诛杀曹爽等人三族。这就是高平陵之变。那么,任城王曹楷可能是魏帝曹芳的亲生父亲,他为何冷眼看待司马懿大肆屠杀曹氏宗族,没有丝毫行动呢?依据《三国志》中相关记载,得出三个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任城王曹楷无兵无权,心有余而力不足。

曹楷是任城威王曹彰之子,是曹操的孙子,已经远离曹魏政治中心了。曹彰是曹丕一奶同胞的二弟,是曹操所说的“黄须儿”,孔武有力,是曹魏大将,曾大败刘备“假子”刘封。在曹操去世后,曹彰还率领十万大军杀奔洛阳,和大哥曹丕竞争王位,被贾逵劝退。

曹楷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第三代,他的权势无法和他的父亲曹彰相比,是一个普通的富家翁。曹楷先被封为任城王,食五县二千五百户,公元235年,曹楷因罪削县二千户,公元246年,他被徙封济南王,三千户。《三国志·卷十九·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第十九》中记载如下:

青龙三年,楷坐私遣官属诣中尚方作禁物,削县二千户。正始七年,徙封济南,三千户。


当年曹丕夺得世子之位,大肆打压其余兄弟,尤其是曹植、曹楷这两位亲兄弟。到了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虽然曹楷贵为皇帝曹芳亲生父亲,却只是一个普通的王爷,一个富家翁而已,手上无兵无权,对司马懿发动的政变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二,曹楷已经将曹芳过继给魏明帝曹叡,在法理上,曹芳已经不是自己的儿子了。


魏明帝曹叡的三个亲生儿子清河王曹冏、繁阳王曹穆、安平哀王曹殷接连早夭,他不得不在宗室之中挑选聪明伶俐之人来继承自己的大统,选中了齐王曹芳和秦王曹询,最后曹芳继承了皇位。古代最看重宗族礼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如果兄弟几人中,有一个没儿子,其余有多余子嗣的会将自己的儿子过继给那个无后的兄弟,继承香火。如司马昭将自己的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兄长司马师,而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继承人更不能缺少。

曹叡的亲生儿子先后早夭,只能挑选宗族子弟。曹芳已经被曹楷过继给曹叡,在名义上,曹叡就是他的父亲了,特也不能再叫自己的亲生父亲曹楷为“爹”,只能叫叔叔了。因此,曹楷虽然和曹芳有血缘关系,不是“父子关系”了。如曹操之父曹嵩被过继给大太监曹腾,曹操虽然对夏侯本家之人更加亲近,却只能姓曹了,永远改不回夏侯了。裴松之注《三国志·卷四·魏书四·三少帝纪第四》引《魏氏春秋》记载如下:

(曹芳)或云任城王楷子。


其三,曹楷等宗族势力整体低迷,无法和嚣张跋扈的司马等士族对抗。

曹氏宗族势力经过了曹丕、曹叡父子两代的打击,已经奄奄一息了,能维持住现状已经不错了。尤其是曹叡,为了皇权不至于旁落,故意挑选相对较远的皇族子弟为养子,就是为了皇帝大权不至于落到养子的亲生父亲手里。他后来任命的曹爽也只是半个曹家人,他的父亲曹真只是曹操的养子,并无血缘关系。因此曹爽是曹氏宗族掌权者的幸存者,也是最后一个掌权之人,在他之后,都是司马家族者掌权了。


总结:面对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举起的无情屠刀,大肆屠杀曹氏宗族之人,如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等人三族,还有之后的玄学名士夏侯玄。作为皇帝曹芳的亲生父亲,本应该最有发言权之人,曹楷却噤若寒蝉,生怕哪一天灾难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他紧闭大门,两耳高高挂起,不闻窗外之事,祈祷着自己能活命,丢失了自己父亲曹彰的英雄气概及爷爷曹操的枭雄本色。《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记载如下:

於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