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次世界大战与以色列的建国

 袁承志dtau70na 2019-10-01
来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作者: 程佩璇 (1963 -) , 女, 山东日照人, 徐州教育学院副教授。
摘    要:以色列复国成功的原因除了犹太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历史的、民族的因素及自19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民族主义运动外, 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及战后特定的国际形势, 对以色列的建国也有巨大的推动。文章试图从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与以色列复国成功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
关键词:世界大战; 以色列; 建国;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产生于19世纪末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20世纪初已有一定发展, 一战爆发时, 该运动在各地成员已达13万多人, 约占当时全球犹太人的1%, 但要实现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国家的政治目标还未得到任何大国的支持。战争把帝国主义国家分成两大阵营,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内部也分成亲德派和亲英派。德国虽然也想取得犹太人的支持, 但鉴于与土耳其的盟国关系, 对犹太复国主义没有作出明确支持的表态, 于是以魏兹曼为首的亲英派影响大增。他们认为战争是犹太复国运动发展的一个天赐良机, 复国的目的有可能在战后国际关系的调整中得到实现。此外, 他们还认定协约国将取得胜利。于是在大战中积极寻求英国对其支持, 并努力寻找双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共同点。他们竭立使英国政府相信, 犹太复国主义是犹太人中的一支强大力量, 而“犹太人的好感是值得争取的一种不具形体的财宝” , “巴勒斯坦如果有一个大规模的犹太留居地, 对英国重大利益正处在危机中的那个地区将起稳定作用”。[1]魏兹曼也直言“如果有100万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 过50一60年, 英国将有一个屏障, 犹太人也将有一个国家”。[2]经过魏兹曼等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努力,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一战时期不仅得到英国的支持, 而且获得了美国、法国等国的支持以及对英国保护巴勒斯坦的认可, 于是其在国际舞台上身价倍增, 成为全世界犹太人的当然代表。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促使英国采取对犹太复国主义支持的立场, 贝尔福宣言的发表成为继“赫茨尔《犹太国》的出版和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之后, 政治犹太复国主义历史上的第二个伟大转折点。[3]英国为在战争中战胜最危险的敌人——德国, 必须稳定协约国。随着战争的发展, 人数众多的俄国犹太人 (由于沙皇1881年残酷迫害犹太人)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影响下反对战争, 主张革命并推翻沙皇的统治, 俄国有首先退出战争的可能, 这是英国不愿看到的。在美国金融界有一个强大的犹太财团, 这是一支影响美国政坛的重要力量。于是英国认为如果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将获得全世界犹太人的支持, 通过他们的支持, 既可消除俄国犹太人革命和反战情绪, 使俄国继续参战, 同时也能使美国犹太人向美国政府施压, 早日投入欧战, 以取得战争的胜利。另外, 英国战后为瓜分奥斯曼遗产, 独霸中东, 必须排斥其它大国, 因为法国一再声称它对巴勒斯坦拥有主权。因此, 英国必须有一个外力和借口, 鉴于犹太复国主义竭立寻求一个大国的支持, 英国认为它是英国人顺理成章进入该地区的工具, 犹太复国主义的巴勒斯坦就是英国的巴勒斯坦, 于是, 1917年11月英外交大臣贝尔福以书简形式发表了“贝尔福宣言”, 宣布 “英王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犹太人民族之家, 并将尽最大努力促其实现”。[4]英国在一战中只所以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的动机是极为复杂的, 不排除当时包括劳合·乔治、贝尔福等人具有的“补偿基督徒对这一伟大民族的历史过失”和个人的“人道主义信念”, 但更应看到英国对其支持更重要的目的是出于战争的需求和追求民族私利:战后控制巴勒斯坦推行殖民主义政策。正如劳合·乔治所说, “英国期望把巴勒斯坦给予犹太复国主义, 但要置于英国的统治之下”,[5]宣言发表后, 极大鼓舞了世界各地犹太复国主义者, 大批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 并在那里建立了50多个各类犹太人定居点“伊舒夫”, 甚至亲德派复国主义运动的领袖也欢迎宣言的发表, 承认它是“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是在实现巴塞尔纲领的道路上迈出的最大一步”。[6]

战后, 欧洲各地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蓬勃兴起, 以复国为核心内容的民族主义思想在社会各阶层的犹太人中广为流传。按阶级他们大致可分为中产阶级阵营、宗教阵营和工人阵营, 他们都拥有各自的工会, 军事组织、社会团体和劳工介绍所。一开始中产阶级及代表人物影响较大, 他们一方面在巴勒斯坦与英国的委任统治积极配合, 同时寻求其他大国的支持, 另一方面则积极组织移民。移民人数从1918年的5.6万, 占全巴人口的85%。至1945年增加到65万, 占全巴人口的1/3, 成立了中央和地方各级自治行政机构, 并建立了一个由犹太人自治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体系, 在巴勒斯坦已经出现了一个“雏形犹太国”。

一战后, 英国顺利进入巴勒斯坦, 实现了对其的委任统治。但不久英国人发现犹太人的移入引发了阿犹冲突, 致使英国利益受损, 此时英国的政策并不因英国首脑们熟悉圣经中的传说或同情犹太人几千年的遭遇而定, 多次对贝尔福宣言进行修订, 对宣言提到的建立“犹太人民族之家”问题, 则强调说不是犹太人的国家, 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作出种种限制, 特别是1939年发表的白皮书规定在此后5年中, 移民限定为7.5万人, 其后只有在阿拉伯人的同意下再让移民进入。战后英国又为自身利益拒不修改这一政策, 这些限制对犹太人在此的发展极为不利, 英国此时的所为与当年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一样完全符合英国的传统外交, 与其推行的极端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政策也是一致的, 这就是“没有永久的朋友, 只有永恒的利益”, “我们的行动就应该以这些利益为转移”。[7]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形势直接导致以色列的建国

美国在一战后由于国力限制, 威尔逊推行的称霸世界的“国际主义”最终失败, 20—30年代英国对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的种种限制, 美国也没有多少影响力。二战期间, 美国国家及普通公民的利益在中东有很大发展, 尤其是战争即将结束时, 石油问题使美国对中东发生了浓厚兴趣, 但罗斯福基本上对阿犹双方采取不偏不倚的政策, 罗斯福临终前7天, 他给沙特国王伊本·沙特的信中还这样写道:“我以我国政府行政首脑的身份向您保证, 我不会采取任何可能同阿拉伯人民为敌的行动”。[8]

二战使英国遭到极大削弱, 其殖民帝国迅速瓦解, 英国不愿中东发生什么骚乱 (指阿犹之间的冲突) , 影响它的委任统治, 为了巨大的石油利益, 英国也不愿损害它在阿拉伯国家中的形象, 英国的巴勒斯坦政策日渐明确:争取阿拉伯的支持, 建立以英阿同盟为基础的中东新秩序, [9]对犹太复国主义采取强硬政策。主要表现是拒不修改1939年白皮书中对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限制。

二战后美国力量极度膨胀, 成为全球性超级大国, 美国不仅当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而且以称霸世界为主要目标, 在全球到处扩张。1946年4月6日。杜鲁门在芝加哥的一次演讲中声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 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10]由于美国的强大, 支犹重心转移到了美国。此时, 犹太复国主义者敏感地意识到战后的英国不仅无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相反将日益成为这个运动的障碍, 必须寻找新的支持者地位, 在那有最大、最有影响的犹太人聚居中心”。[11]

纳粹迫害犹太人, 造成战后世界一个棘手的难民问题, 它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与同情, 难民问题和英国在中东遇到的麻烦为美国插手中东提供了机会, 美国欲取英国而代之。杜鲁门一上台就重申美国支持贝尔福宣言, 支持建立犹太人的国家, 而对英国多个贝尔福宣言修正案只字不提。1945年7月, 美国向英国提出立即撤销白皮书中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所下的限制”,[9]在巴勒斯坦接收纳粹灭绝营的10万幸存者, 并任命一个英美委员会调查巴勒斯坦问题。该委员会提出的报告, 一方面满足美国在移民问题上的要求。一方面仍然要求英国继续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 这样, 由移民而引起的麻烦继续由英国承担, 使英国在这一地区更为被动。得到美国支持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对英国态度日趋强硬, 频繁挑起与阿拉伯人的冲突, 甚至故意骚扰英国在此的军政机关, 巴勒斯坦的紧张局势很快达到高峰。1946年7月, 美国先是提出一个阿犹分治计划, 10月4日, 杜鲁门迫不及待发表声明:“犹太建国协会建议采用成立一个有朝气的犹太国的方法来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这个犹太国是在巴勒斯坦的一个适当地区管理它自己的移民和经济政策, ……我们政府对这样的解决方法将予以支持”。[12]英国也曾试图单独解决巴勒斯坦问题, 但毫无结果。鉴于实力下降, 1947年2月, 英国向美国提出不再对希腊、土耳其和伊朗承担责任。于是, 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 中东纳入美国全球战略的轨道。4月, 在美国的压力下, 英国作出最后决定, 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大会议讨论, 11月, 联大正式通过了“巴勒斯坦将来分治问题的决议”, 这就为以色列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国成立, 仅11分钟后, 美国宣布承认以色列, 美国完成了控制中东的关键一步。

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苏联为与美争夺霸权, 积极介入中东, 战后苏联的民族利己主义和霸权主义从另一个方面促成了以色列的建立。众所周知, 旧时的沙皇俄国是“各民族的牢狱”, 民族压迫十分突出, 俄国境内的犹太人曾多次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 其中1881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自“中世纪迫害高峰以来所未有的”。[13]苏联建立后, 大俄罗斯民族主义倾向继续存在, 也时有迫害犹太人的记录。对犹太复国主义, 苏联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它又与贝尔福宣言和委任统治相连, 复国主义运动是一个反动运动, 对这些都应该反对。但战后苏联对巴勒斯坦的分治和犹太国家却采取了支持的态度, 这与苏联多年来奉行的意识形态和策略相违背, 如何解释苏联的行为呢葛罗米柯曾经说过“至于苏联在外交方面的唯一逻辑是:什么对苏联最有利”。[14]支持以色列建国, 苏联认为可以就此介入并控制中东, 获得利益, 实现其传统目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英美在此的分歧瓦解西方阵营, 从中渔利, 与美开展对峙, 推行霸权主义。此外苏联还寄希望于犹太复国运动中部分人的社会主义倾向和大批东欧犹太移民以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部分领导人都出生于俄罗斯而使以色列更有可能加入东方集团, 以利于自己在此扩张。

由此可见, 战争可以改变国际力量的对比, 战争及战争带来的机遇更能改变一些民族的命运, 以色列的建国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参考文献:
[1] 纳达夫.萨弗兰.美国和以色列[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2] 伦纳德.斯坦.贝尔福宣言[M].纽约, 1961.
[3]沃尔特.拉克.犹太复国主义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2.
[4]阿巴.埃班.犹太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1986.
[5]Qw ig Ley.I“-d Balfours, Personal Position on the Balfour D eclara-tion[M].载The M idd le East Journal, V01.22.
[6] 沃尔特.拉克.犹太复国主义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2.
[7] 英国史论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3.
[8] 乔治.柯克.战火中的中东[M].伦敦:1954.
[9] 纳达夫.萨弗兰.美国和以色列[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10]基辛氏当代文献 (1946—1948) [M]//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第一编, 第3分册)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
[11] 大卫.本.古里安.以色列:挑战的年代[M].纽约:1963.
[12] 美国的外交关系:第7卷[M].北京:近东和非洲, 1946.
[13] 纳达夫.萨弗兰.美国和以色列[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3.
[14] 阿诺德.克拉默.被遗忘的友谊:以色列和苏联集团, 1947—1953[M]//世界史研究动态.以色列:1982, (11) :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