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 | 十款最经典的紫砂壶(上)

 一滴水之二 2019-10-01

紫砂壶千姿百态,有许多种外形,其中有十种器型是最为经典,最为传统的,几乎所有的制壶老师都做过。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鱼化龙

鱼化龙,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鱼跃龙门之意。

此壶的制作因名家的不同而特点各异,如邵大享的龙不见爪,而黄玉麟,俞国良的龙爪清晰可见,唐树芷的龙爪也不见,但邵大享用堆浪钮,其后的黄俞唐又都改成云形钮,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石瓢

“石瓢”最早被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那么,紫砂“石铫”又是何时变成“石瓢”的呢?这得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此壶身呈梯形,多为暗接处理,溶于壶身整体,把多呈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足为钉足呈三角鼎立状支撑,线条柔和流畅,壶身整体造型浑厚朴拙,干净利索,比例恰当,轻灵而又不失稳重。

仿古

仿古壶也叫“仿鼓壶”,其形状最初来源于古代战场上的鼓。

此壶的创始人是清代 邵大亨,壶颈浑圆敦实,和下压平实的壶肩形成缓冲,壶体较大,位置矮小、扁圆且沉,壶口沿宽大,壶盖扁、满,壶纽扁圆。经过数百年无数名家的创作,仿古壶可谓是完整成熟,倍受紫砂壶收藏者的喜爱。

供春

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

此壶外形似银杏树瘿状,壶身作扁球形,素色泥质,凹凸不平,古绉满身,纹理缭绕,返璞归真。

传世的供春壶极少。1928年,储南强在苏州找到一把供春壶,壶把的款识“供春”二字,缺盖,后由裴石民配做,现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

掇球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也是十分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

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整个壶体看上去行云流水,光滑可鉴。

好了,我们今天就先欣赏这五个美壶,明天再接着欣赏另外五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