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突涌水原因及涌水量预测

 GXF360 2019-10-01

我国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除正在建设的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外,国家还将启动一批调水工程。引水隧道修建过程中所遇到的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具有“洞线长、大埋深、高应力、高水压、强岩溶” 等特点,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突涌水事故,严重威胁着施工安全[1-2]

作为BIM技术的最早实施者和长期的全球建筑产业排头兵, 美国建筑业BIM的发展和推广政策和其他国家带有行政痕迹明显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不同,而是以市场为依托, 采用政府部门示范引导结合工业界自主发展的创新扩散模式 [5]。

国内外学者对涌水量计算进行了大量研究并且提出了很多理论与方法,其中,Goodman、大岛洋志和Tani等公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基于工程经验,诸如落合敏郎、科斯嘉科夫、佐藤邦明、我国铁路勘测规范等经验方法也被提出并得到了应用[3-5]。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法[6]、回归分析法、模糊数学模型法、人工神经网络法[7]和时间序列分析等也相继提出[8],但是由于涌水量和地形地貌、地质岩性、 地层构造、水文气象、施工扰动等诸多因素影响,至今尚无成熟的理论和公认的准确计算方法[9-10]

本文以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椒溪河段为例,通过隧洞涌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和有限元渗流分析,研究秦岭隧洞椒溪河段开挖涌水原因并预测涌水量。

1 工程概况

1.1 隧洞工程概况

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省内跨流域调水工程,是针对关中地区缺水问题提出的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的骨干调水线路,是减轻关中地区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的重点支撑工程。调水工程首部黄金峡水利枢纽位于汉江上游陕西省洋县黄金峡,尾部秦岭输水隧洞的出口位于西安市周至县马召镇的黄池沟内(见图1),并规划向关中地区多年平均调水15. 0亿m3

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椒溪河段为秦岭输水隧洞先期开挖的勘探试验洞,采用钻爆法施工,现浇混凝土衬砌,其中主洞长为6 592 m,支洞长为324 m,且主洞进口方向是2 529 m,出口方向是4 063 m。椒溪河段隧洞支洞洞口位于椒溪河右岸黄泥嘴,主洞与支洞交汇里程为K2+575,采用无轨双车道施工支洞,平距为324 m,斜长为325.88 m,综合坡比为10.44%。

图1 引汉济渭工程示意
Fig.1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Hanjiang to Weihe River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1.2 水文地质条件

椒溪河段隧洞地表水较发育,主要为浦家沟、木耳沟、椒溪河、垭子沟,为常年流水沟,水量较大且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夏季有山洪爆发,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水量较丰富,受大气降水补给,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性。施工工区属于中等富水区(Ⅱ),分布于fs1、fs2断层破碎带及影响带。断裂构造纵横交错,裂隙发育,同时原生层理也发育,各种成因的节理、裂隙相互切割成网络状,构造作用强烈。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贯通性强。

1.3 涌水情况

(1) 2012年10月,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椒溪河段的勘探试验洞正式开始建设。

植物季相就是在不同的季节变化下,植物景观整体环境所表现出的变化概况。植物季相是由一个居住区的整体植物景观来体现的,根据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尽量确保居住区的整体植物景观在不同时节都能色彩协调、整体一致。

(2) 2013年2月20日,掌子面开挖至K2+692.5处正中央上部发生突然较大涌水,预估初期涌水量约11 000 m3/d,随后有一定衰减,涌水量最小约4 800 m3/d(见图2)。在4月19日,受到大气降水汛期的影响,岩石节理裂隙中的充填物被疏通,最大涌水量约9 600 m3/d。2013年2月22日至5月13日的平均排水量约6 900 m3/d。

(3) 2013年6月15日,掌子面开挖至K2+706.9处左侧边墙底部和掌子面底部时发生突然涌水,初期涌水量约9 800 m3/d。在7月21日,由于大气降水汛期影响,涌水量最大增至约23 600 m3/d。

(4) 2013年9月17日凌晨,掌子面开挖至K2+738处掌子面左侧边墙下部由少量渗水变为少量集中出水,水量逐渐增大(出水量约为45 m3/h)局部冲刷;9月17日晚完成喷护;至9月18日凌晨冲刷范围扩大形成涌水通道,04∶10分涌水量约为850 m3/h,涌水量最大增至约1 000 m3/h(相当于24 000 m3/d)。

巴锅,跌鼓,都是土话,前者指饭粘在锅上烧糊了,后者是狼狈、难堪的意思。二十万能打倒英雄汉呢,银行作为国字号的大老板不依不饶,硬是逼着李湾村卖了砖瓦厂还债;幸好借镇属五金工艺厂的,有镇里出面,算是捐赠助学了。要不然,李打油真的要跳粪池。

(5) 2014年3月1日才顺利完成该段395 m洞挖施工任务,用时14个月。

(3)信息没有实现及时流动。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办公系统标准不一,供应链的参与者不能共享到对方的交易数据,没能实现信息的及时流动,银行及时了解信息的流程变慢,后期完成的放款效率降低。

图2 秦岭隧洞椒溪河段突涌水情况
Fig.2 Water inrush in the Jiaoxi reach of the Qinling Tunnel

2 涌水原因分析

2.1 涌水水源

根据现场勘察分析,秦岭隧洞椒溪河段涌水量补给来源为岩溶地下水和地表椒溪河河水渗漏。秦岭隧洞椒溪河段通过区地下水以潜水为主,局部具有弱承压性,且该段处于岩溶地下水位以下的浅饱水带中;另外,椒溪河段隧洞建设地处陕南山区,年平均降雨较多。通过分析3次大涌水的实际情况可知,隧洞涌水量的大小,同椒溪河河道水位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第3次发生涌水时,隧洞内有十几厘米长的小鱼被冲出。

这时老道摘下墨镜,一对小眼睛炯炯有神,更是让老道身份成疑。老道嘿嘿一笑,脸上皱纹挤作一团,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线,几缕胡须像成了精的老猫一样蜷曲起来。他笑得虽然猥琐,但一张橘子皮一样的脸略具喜感,也不让人生厌。

2.2 涌水通道的形成

从椒溪河段区隧洞的工程地质来看,隧洞围岩的岩体较破碎—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这种地质条件为涌水通道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1]。施工扰动也是形成涌水通道一个重要因素。当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直接连通富水优势断裂时[12],突水事故在所难免(见图3)。

由表1可以看出,构建的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评价指标和15个二级评价指标。将石油安全程度设置为目标层A,将石油供给安全、消费安全、贸易安全、地缘政治安全及生态安全5个一级指标设为R,将直接影响一级指标的15个二级指标设为X。

图3 断裂扩展示意
Fig.3 The expansion of the fracture

椒溪河段隧洞涌水通道的形成和发展,同隧洞围岩的岩性、地质构造以及人为施工扰动是密切相关的[13]。正是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为涌水的发生提供了通道(见图4)。由于涌水的水源主要来自于椒溪河河水,当隧洞开挖后发生涌水,必然存在贯通于河道和隧洞之间的集中渗漏通道。

图4 隧洞涌水三维示意
Fig.4 Three-dimensional indication of tunnel water inrush

3 涌水量计算

大多数突涌水灾害的发生与地质缺陷有关[14],在涌水发生的初期,涌水集中渗漏通道由断层泥以及断层角砾填充,发生的流动为渗流。之后经过流固耦合作用达到稳定阶段,涌水集中渗流通道发生类管涌的水力破坏,通道内的填充物质随水流被带出,形成一个连通河道和隧洞洞室的通道,发生管道流。

3.1 渗流计算

本文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隧道开挖前后隧洞围岩渗流场分布特性及隧洞涌水量大小进行分析。选取隧洞里程桩号K2+735~K2+855段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河道水位为570,573,576,579 m和582 m时隧洞开挖前后渗流场及涌水量开展数值模拟计算。

椒溪河段隧洞主洞标准断面为马蹄形,数值求解区域的长宽范围取为120 m×50 m。围岩材料以Ⅲ、Ⅳ及Ⅴ类为主,将计算模型分为下、中、上等3层,中层部分范围以隧洞中心水平面算起,向上向下各取10 m(见图5)。下层为弱风化大理岩夹石英片岩地层,中层为微风化大理岩夹石英片岩地层,上层为强风化大理岩夹石英片岩地层。

图5 计算模型
Fig. 5 Calculation model

在数值计算中材料的力学模型采用Mohr-Coulomb弹塑性理论模型。计算模型采用位移边界条件,底部边界采用约束竖向位移,上部边界为自由边界,隧道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左右两端边界处采用水平位移约束。隧道围岩计算参数见表1。

表1 隧洞围岩计算参数
Tab.1 Calculation parameters of the tunnel surrounding rock

岩层分类容重γ/(kN·m-3)弹性模量E/GPa泊松比μ内摩擦角φ/ (°)黏聚力C/ MPa天然孔隙比e孔隙率n=e1+e渗透系数/(cm·s)-1渗透率/(m-2·Pa-1s-1)微风化层240.20.2481.50.330.253.06×10-53.06×10-11弱风化层220.50.30400. 40.670.404.70×10-44.70×10-10强风化层200.10.45300.1 0.830.451.23×10-31.23×10-9

隧洞开挖前,孔隙水压力从上到下呈层状分布,孔隙水压力逐渐增大。隧洞围岩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同静水压力的分布情况是一致的(见图6(a))。隧洞开挖后,隧洞周边围岩孔隙水压力开始下降,地下水向洞内临空面渗透。由于在隧洞开挖边界四周存在水压力差,所以造成隧洞围岩渗流场的改变,最终形成一个类似渗水漏斗的形状(见图6(b))。

通过对隧洞开挖前后,各个水位之间的最大孔隙水压力的计算可知,最大孔隙水压力与河道水位高度近似成正比关系。但是,最大孔隙水压力与河道水位高度的变化率不是很大(见图7)。

图6 隧洞开挖前后孔隙水压力分布(单位:cm/s)
Fig.6 Distribution of pore water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excavation

图7 不同河道水位下隧洞围岩最大孔隙水压力
Fig.7 Maximum pore water pressure of surrounding rock of tunnel under different river water level

通过有限元软件数值计算求得的隧洞开挖涌水量与实际隧道开挖涌水初始阶段的涌水量45 m3/h非常接近。随着水位高度的增加,涌水量是成正比增大的。但是,涌水量随水位高度的增长率不是很大(见图8)。

图8 不同河道水位下隧道涌水量
Fig. 8 Tunnel water inflow under different water levels

3.2 涌水集中渗流通道的管道流计算

对于管道流过程,假设由于涌水集中渗漏通道发生了类管涌的水力破坏,渗漏通道内的填充物质随水流全部带出,于是涌水集中渗漏通道变成了涌水管道(见图9)。

图9 集中渗漏通道发生管流计算示意
Fig.9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pipe flow calculation
in concentrated leakage passage

通道内的流动可以认为是有压的管道流,根据有压管中的恒定流计算公式可以推求集中渗漏管道中的涌水量。假定该管道为简单管道,通过集中渗漏通道的水流流入隧洞时为自由出流。该计算过程涉及的计算公式为

(1)

(2)

(3)

式中,A为管道的过水断面面积,m2μc为管道系统的流量系数,为河道水位与管道出口断面中心的高差,m;λ为管道沿程阻力系数,由谢才公式和曼宁公式可推求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n取为0.025;ζ为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取为0.45。

AHEADTM将综合汽车胶粘剂、高性能弹性体、工程热塑性塑料、制动液/特种润滑剂、电子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安全材料,为以下应用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由式(1)~(3)可求得,通过集中渗漏通道流入隧道内的流量为1 671.55 m3/h,如图10所示。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隧洞涌水稳定时的最大涌水量1 700 m3/h接近。

本文实现了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的直流电路调节速度系统的设计,介绍了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的基本原理。通过参数的设计达到了题目的要求。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电流负反馈的转速负反馈直流电路所采用的调节速度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10 集中渗漏通道管道流的涌水量计算
Fig.10 Flow calculation of pipe flow in concentrated leakage passage

计算求得的初期涌水量和稳定期的涌水量同现场实测的涌水量非常接近,进一步说明隧道开挖发生涌水是由于存在连接河道和隧洞的集中渗漏通道在渗透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类管涌的水力破坏。

4 结 论

通过对引汉济渭秦岭隧洞椒溪河段隧道发生涌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管道流计算涌水量,得到以下结论。

(1) 椒溪河段隧洞涌水的水源来自于椒溪河的河水,而涌水的通道是贯通于椒溪河河道和隧道之间的集中渗漏通道,该渗漏通道是在隧道围岩的岩性、围岩的地质构造、岩溶作用及隧洞的施工扰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 在涌水发生的初期,涌水集中渗漏通道由断层泥及断层角砾填充,发生的流动为渗流,通过有限差分软件数值计算求得的隧洞开挖涌水量与实际隧道开挖涌水初始阶段的涌水量非常接近。随着水位高度的增加,涌水量是成正比增大的。但是,涌水量随水位高度的增长率不是很大。

(3) 在涌水稳定阶段,隧道开挖发生的涌水是由于存在连接河道和隧洞的集中渗漏通道在渗透力的作用下发生类管涌的水力破坏。计算的经由集中渗漏通道流入隧洞内的流量同现场实测隧洞涌水稳定时的最大涌水量接近。

参考文献

[1] 罗雄文,何发亮.深长隧道突水致灾构造及其突水模式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4,51(1):21-25.

[2] Zareih R,Uromeihy A, Sharifzadeh M.Evaluation of high local groundwater inflow to a rock tunnel by characterization of geological features[J].Tunnelling &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11,26(2):364-373.

[3] 龙奎.重庆中梁山歇马隧道非稳定涌水量解析计算[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6,12(2):815-820.

[4] 王晓明,曹正波.基于水均衡方法的隧道涌水量概率预测[J].交通标准化,2014,42(23):112-114,118.

[5] 袁广祥,杨莉,李刚.解析法预测隧道可能最大涌水量的对比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34(6):12-15.

[6] 姜爱民,杨辉,张明.确定性数学模型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研究[J].工程勘察,2012,40(6):37-41.

[7] 肖智兴,黄涛,李政,等.遗传-神经网络算法在水下隧道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1,22(3) :102-105.

[8] 陈东斌,陈益峰,洪佳敏,等.丹巴水电站长引水隧洞涌水量预测[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7,50(2):193-206.

[9] 李术才,石少帅,李利平,等.三峡库区典型岩溶隧道突涌水灾害防治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9):1887-1896.

[10] 王国斌,晏鄂川,杨文东.乌池坝隧道岩溶发育特征与突水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8):152-156.

[11] 刘高,杨重存,谌文武,等.深埋长大隧道涌 (突 )水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2,8(3):160-168.

[12] 蒋于波,赵伟,刘福生,等.堵水注浆在引汉济渭工程岭南TBM施工段的应用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7,48(2):67-73.

[13] 李根,唐春安,李连崇.水岩耦合变形破坏过程及机理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2,42(5):593-619.

[14] Alija S,Torrijo F J,Quinta-Ferreira M.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unnel construction in karst rock masses:The case of Gavarres tunnel (Spain)[J].Engineering Geology,2013,157(4):113-117.

[15] 吴持恭.水力学(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