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建明入围诺奖:世界看见了今天的中国

 冬不拉拉 2019-10-01

根据诺贝尔奖官网的消息,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将于2019年10月10日揭晓。我国有12 位作家入围,其中,中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呼声较高。这对中国作家甚至中国社会来说,真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好消息!

何建明入围诺奖:世界看见了今天的中国

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在1895年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余瑞典克朗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一年来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他的遗嘱,瑞典政府于同年建立“诺贝尔基金会”,负责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学奖就是其中之一。根据创立者的个人遗嘱,诺贝尔文学奖金授予“最近一年来在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文学奖金由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基金会统一管理,由瑞典文学院评议和决定获奖人选。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首次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让许多中国人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终于有一位中国人获得这个世界最高级别和影响力的文学大奖了,让亿万中国人扬眉吐气;遗憾的是,莫言先生的部分作品,写了过去中国历史的许多阴暗面:贫穷、饥饿、愚昧、落后、僵化、专制等等,有许多确是中国曾经存在过的,莫言先生写作没有问题,也很有警示意义,但是,那些确实是中国过去的一些片面,是历史的疤痕,不能代表过去中国的全部,更不能代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已经融入世界的今日之中国。许多中国人对此很不高兴,认为这是西方人带着墨镜看中国。

今年,中国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先生能够入围诺奖,终于让我们眼前一亮,感觉在莫言获奖7年后的今天,这一届的诺奖评委们终于摘下墨镜,开始了解、接纳或者认可今日之中国了。这无论对诺奖,还是对中国,都应该是一件大好事。

何建明入围诺奖:世界看见了今天的中国

何建明是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优秀作家和领军人物,在我看来,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主要有三个之最:

第一,何建明的作品最能代表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何建明1956年出生在古城苏州的一个虽然贫穷但却充满爱的知识分子家庭,1976年当兵,担任新闻干事,开始从事写作。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那一年,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报告文学开始成为一个时代新文体的标杆。这一年,何建明也开始了自己的报告文学创作。他被一位科学家的故事感动,创作了生平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腾飞吧,苍龙》,寄给了茅盾当主编的杂志,一击命中,并得了一个大奖。作为全军最年轻的报告文学获奖作家,何建明第一次进京领奖。正是那一次的激励,何建明从此再没有放下书手中的笔。何建明用报告文学记述了中国对外开放第一个大事件,1978年邓小平决定开放中国海上石油对外合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重要决策,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经历了风风雨雨,作家通过采访中海油及石油部主要领导,生动形象地记录了这一重大决策过程以及给中国与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这部书的名字叫《破天荒》。他还写了一部《台州农民风暴》,记录了比安徽小岗村更早、范围更大的分田到户大承包事件。40多年来,何建明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采花酿蜜,写出了50多部长篇报告文学、80多篇短篇报告文学,他也成了作家中唯一一位“全国劳动模范”。他的报告文学反映了40多年来许多重大社会事件,如反映中国高考的《中国高考报告》、反映长江三峡大移民的《国家行动》、反映汶川地震的《生命第一》、反映抗击“非典”的《北京保卫战》《非典十年祭》、反映天津大爆炸的《爆炸现场》、反映上海浦东改革开放成就的《浦东史诗》、反映中国在利比亚撤侨的《国家》、反映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大桥》等等,可以说,他的报告文学,就是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当代中国瑰丽的全景画卷,要全面了解当代的中国,怎么能不读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呢?

何建明入围诺奖:世界看见了今天的中国

第二,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在国内国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何建明是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驻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长。发表和出版作品上千万字,曾三次获鲁迅文学奖,五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四次获徐迟报告文学奖,其中有10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20余部作品被翻译到世界各国,具备了世界性的影响力。比如他的《国家》,被改成电影《战狼2》;他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被翻译成6种外文版输出到国外;他写三峡百万移民行动的《国家行动》,也被翻译成好几个外文版;他的《中国高考报告》,被日本大学编入教材。他的反映贫困大学生生活的《落泪是金》,被《纽约时报》称为“九十年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中国校园文学”。他的许多作品,紧跟社会热点和重大事件,在中国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作品数量如此之多、影响力如此之大,不仅在当代中国报告文学作家中是前所未有的,在中国历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少有的。而对中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书写,其实也是对世界的书写,这也是何建明作品的当代意义所在。最近十几年来,他作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会长,还大力培养中青年报告文学作家,给予他们多方面的扶持指导和关心呵护,在何建明的传帮带下,一批青年报告文学作家迅速获得成长,推动了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繁荣。

何建明入围诺奖:世界看见了今天的中国

第三,何建明的报告文学是中国式的精品史诗文本。何建明作为一名有着诺奖所宣称的那种理想主义情怀的作家,他信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用报告文学这种文学样式来深入生活,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他深入多所高校,采访了400多名贫困大学生,写出了《落泪是金》。这部作品推动促成了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扶助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全社会关心、帮扶贫困大学生的热忱,推动社会捐赠资助款超过3000万元。针对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特别是乱采乱挖矿产资源的问题,他以不怕牺牲的精神直面真相,在采访过程中有好几次都是直接与那些有真刀真枪的矿主周旋,写出了《共和国告急》,揭露了事件背后的一系列严重社会问题:矿主在金钱的诱惑下漠视人的生命、地方政府为了短期利益漠视环境被破坏、采矿工人对自己的困境茫然无措,充分体现了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作家的精神品格,这样的例子在何建明的写作历程中不胜枚举;他写出了《国家行动》《国家》《部长与国家》《共和国告急》等作品,开创了一种“国家叙述”的形式,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报告文学写作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写作风格,国内外许多报告文学作家争相模仿;他创作的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的《部长与国家》和近年发表的《山神》,在艺术创作上均达到了中国非虚构写作的高峰水准;他的反映天津大爆炸事件的《爆炸现场》,是一部完全可以与获得诺奖的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相媲美的非虚构作品。有评论家指出,何建明的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非虚构写作的高峰水平,丝毫不逊于世界同类文体水平。何建明对中国文坛模仿西方文本的现象十分反感,什么“卡夫卡的表现主义”“安德烈的超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波德莱尔的象征主义”等等,让中国人读起来很不舒服,让外国作家深受侵权困扰,直呼要来中国打假。何建明的文本写作有两大源泉,第一个是从司马迁《史记》到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的中国式的报告文学文体,传续千年,和中国人的心灵息息相通,守望相助,具有不可替代的文体艺术魅力。第二个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和火热精彩的现实生活。何建明所追求的,是客观现实中那些具有现场感的生动的人和事件所组成的精彩‘故事’。这在他的《浦东史诗》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从国家领导人、浦东兴趣的设计者、投资者再到普通人,他们创造了浦东,生活也因为浦东的变化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何建明说:“这种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靠什么外国的文本模式呢,根本没有先例,更没有模式,写作者必须对这种新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精准把握!”近年来,何建明已经在多个高校开设报告文学、创意写作课程,分为本科、研究生和博士课程。让研究者和写作者一起来参与,形成一种新的完整的文本理论体系。

何建明入围诺奖:世界看见了今天的中国

何建明所代表的中国报告文学的高度,与当代中国发展的步伐、取得的巨大成就同频共振,早就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好在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成就。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期盼在今年最后公布的名单中能够看到何建明先生的名字,这才是对今日之中国的真正看见。

何建明入围诺奖:世界看见了今天的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