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读《拳经》

 吕剑藏书 2019-10-01

戚继光不但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更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宏才大略的武艺家,他在《纪效新书》收录了影响后世武艺发展的《拳经》,被历代拳家视作拳学之圭臬,可谓字字珠玑,弥足珍贵。在明代武艺盛行的时代,亦是中国武术发展的巅峰时期,经历了火器和冷兵器的交融与分庭抗礼,最终冷兵器退让于火器而隐匿民间,退避乡野,而戚继光作为一位军事统帅,对于武艺有着深沉的感情,并勇于实践,这是极为可贵的品质,让我们景仰行止。

以戚继光的武学视野,可以说他涉猎和博览了那个时代军旅武艺和民间武艺的领域,立足于军旅武艺“练为战”的宗旨,广泛吸收民间武艺在枪法和拳法上的独到之处,用以训练士卒,并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在长期的战争中探索和创新,发明了名扬天下的“鸳鸯阵”,取得了抗倭的大捷,建功立业。在武艺上,戚继光是带有非凡的气度,胸襟宽广,博纳众家之长,他不但虚心向同朝为官的前辈俞大猷学习、请教“荆楚长剑”,向刘草堂请教枪法,得悟“犯了招架,便是十下”的精妙并举一反三,和棍法之“连击”、“连戳”相融会,又能深入研习他所认为的“善之善者”和“今之有名”的拳法,诸如“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六步拳”、“猴拳”、“囮拳”、“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弃”、“探马”、“八闪翻”、“十二短”,而对于诸家拳法长短的比较和剖析更彰显了他过人的武学境界。从“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到“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可以说戚继光把南北与东西的武艺进行了融汇,也就有了他卓越的武学思想——集各家拳法兼而习之。

夜读《拳经》

在武学的品位上,戚继光在那个花法武艺大行其道的时代,高蹈不群,至始至终保持着一个军旅武艺家的风骨,痛斥“满片花草”的虚花武艺,指出“既得艺,必试敌”,这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在武学上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也成为后世武艺的金科玉律,受到许多追随他的武术家的推崇与拥戴。尤其是他的“正如常山蛇阵法”的“集各家拳法兼而习之”的思想被践行和传承,马凤图先生把这种思想归纳为“通备”,即“融通兼备”,可以说孙禄堂、王芗斋和李小龙都是受到了这种思想的熏陶,从而取得了武学上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

夜读《拳经》

戚继光不但能够向同时代的武艺家学习,还在多年抗击倭寇的战争中能够积极学习和引进日本刀法,“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点是他超越他的前辈俞大猷的地方,也是他在武艺上注重实效,“求真”思想的体现,更是他能够把“活动手足”的拳术和兵器紧密相连的具体实践。在辛酉战阵中,他得到了日本的《隐流刀法》,对之进行精研覃思,融合了中国刀法的元素,著成《辛酉刀法》,在武术史上开辟了向国外学习的先例。用长刀装备的“戚家军”在抵御蒙古的鞑子兵侵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砍马腿,上砍人头”的凛冽悍然让这支威武之师的声名远播华夏,也让戚继光获得“战神”的桂冠。

夜读《拳经》

所以,《拳经》虽然只有400多个字,但却是戚继光一生的心血实践之作,熔铸他对中国武艺的严谨传承和高古灼见,也通过他的记录存留了武学巅峰时刻那个时代武艺的珍品,通过军旅的实践和验证又回归民间,从而使得后来的武艺家程冲斗和吴殳等能够沿着他的道路继续探索武学的“真意”。

“拳打不知”,谓之神。“博记广学,多算而胜”。“上下周全,无有不胜”。

“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

500多年前的武学高论依然如洪钟大吕,激励着我们在武学的道路上守真,求真,为了那份独到的“真意”而深情,疯魔,高歌。

同时,他又是一位兼资文武的英雄,有多首诗作,让我们一起品读分享其中的两首:

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北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学幽人住此山。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在漫漫的长夜和浩瀚的星空中,手持长刀,向这位先贤致敬。

每日诵读《拳经》,品味其中的智慧与力量,便是武者的足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