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拍剧透 ! 100件文物,38件一级书画!特展《又见大唐》将在辽博展出

 你我入画 2019-10-01

导读:

100件文物,38件一级书画,世界范围内首次以传世书画来呈现唐代的缤纷绚丽。

辽宁省博物馆的馆藏书画质量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排得上号的,毕竟底子都是清宫内府庋藏的精品,所以新馆对外开放后的第一期书画展就是群星璀璨,开展当天即引发热潮。

前不久,有消息说第二期书画展也在筹备之中,不过后来因故取消;而这一次,换了个题目,不过阵容依旧强大。

据《辽宁日报》报道,2019年10月7日至1月5日,辽宁省博物馆将举办大型文物特色展览《又见大唐》,这是世界范围内首次以传世书画来呈现唐代的缤纷绚丽。

包括《萧翼赚兰亭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万岁通天帖》《仲尼梦奠帖》等38件一级文物集中展现。就书画展来说,可谓是盛况空前!

传世唐代的书画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数的,无论放在哪个博物馆都是国宝一般的存在,这次辽宁省博物馆能一次性集齐一大批实在是机会难得。

本期推送,大概讲一下展览的重点书画作品。

ps:文中很多细节图都是现场实拍的独家资料,请点击原图缓冲完毕后会有更好观感~

《虢国夫人游春图》

这幅画原作是唐人张萱所作,此为北宋画院摹本,未必出自宋徽宗之手。不过也是精品。金章宗完颜璟是宋徽宗的迷弟,他用瘦金体在卷前隔水题签,指明这是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三姐,唐玄宗的大姨子,为人飞扬跋扈。

《虢国夫人游春图》

传宋徽宗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现场看画时,各位朋友要着重看每个人的服饰及坐骑的区别。

关于画中究竟谁是最尊贵的虢国夫人一直以来有争议,不过近年来的观点越发倾向于位于队伍开头的男装者便是虢国夫人(男装大佬?)。

传说中的虢国夫人

此人身上服装看似是平平无奇的虾青衫,但你要是仔细观察,能看到衣服上的描金鸾凤团花纹饰。而且,其身下的坐骑装饰也是豪华。这些细节,都显示其身份不一般。

所以带个小望远镜,到时候看看这些彩蛋细节。

描金鸾凤团花纹

↑ 绣有鸳鸯的超长鞍鞯障泥(注意,这个障泥格外长,现场记得对比一下)

高等级的三花马

束马尾(防止马匹在奔跑过程中牵绊杂物)

《神骏图》

《神骏图》

传韩干

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幅画的前隔水有“韩幹神骏图”五字题签。

不过通过比较研究,初步认为是五代摹唐人之作。而且摹写手段高超,此图人马用笔极为精练,画人马形神统一,树石钩而不皴,水纹浪花尤见功夫。总而言之,此画技法出自唐人,纤巧处显露五代画师之风。

画中内容是晋人支盾爱马的故事。

图中身着袈裟,手执禅杖,一手撑于石床,一脚后伸,首微仰的僧人就是支盾。

对面一客峨冠博带,宽袖大袍,也是一手撑住石床,一脚后伸,与支遁同一方向,均在全神贯注地观赏左边的神骏。此客虽未面其貌,但从其背面姿势即可见其赏马的认真。

坡地边立着一穿胡服的男子,双手抱拳,上立一鹰,鹰首下俯,似在觅察地下的动静,伺机下扑。据文献记载,支遁好养鹰而不放,所以这只鹰恐怕也是他的宠物之一。

左边是一披发童子,手执棒刷,骑着神骏踏波归来,马首平仰,四蹄张开,尾上翘,嘴微张,似在诉说浴后的愉快。

《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帖》在书法史上可谓是无价之宝,启功先生曾讲到,该帖谁原藏、谁摹拓、何年何月完成,史书和原帖上都有详细记载。有如此完整记载者,再无第二件。故其重要性独一无二。

不过,就是这样一件赫赫名迹,在流传过程中命途多舛。虽然传世王羲之法书全是摹本,但是没有一件像万岁通天帖这样写在明面上,连纸张残损纹理都忠实勾画出来的。

勾摹痕迹

像这样的“老实人”自然备受藏家冷落,项元汴买到这件宝贝后看出勾摹痕迹认为是赝品心疼了好一阵,直到他哥哥出面买了心里才好受点儿。进入內府后,乾隆对它也不重视。

不过他依然不依不饶地在卷首盖了大印。

这件神品在流传过程中还两次遭火劫,一次是明代无锡华氏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至今仍然存在火烧的痕迹大概率是第二次火烧时留下的。

近代,溥仪将它带出藏长春伪宫,日本投降后散入民间,被郑洞国购得,一九四八年将军起义时将此帖和其他军用物资一起上缴解放军。无人问津者十年。1958年当郑洞国问此事时才引起高度重视,在一堆军用地图中发现了它。

《万岁通天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我们提供了鉴定王氏书风的标准范本。

启功先生说:“《姨母帖》钩摹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是我们研究东晋书法和王羲之书法的可靠依据。”

《姨母帖》未脱隶意,普遍认为是王羲之书法的早期面貌。

姨母帖

下面一些细节是上次展出时候的真迹实拍。记得点击原图查看。

王羲之,初月帖

王献之,廿九日帖

王徽之,新月帖

王荟,尊翁帖

后面跋文中,尤以元人张雨的最精彩。

张雨跋

在这里他把《万岁通天帖》的来源与勾摹制作讲得很清楚。

讽刺的是,张雨在最后写到“好事之家不见唐摹不足以言”,在他身后,依然有项元汴、弘历这样的好事者。

张雨之后,是文徵明的小楷跋文,注意,此时他已经八十八岁了!这是去世前一年的手迹。

《萧翼赚兰亭图》

这幅画据称是阎立本所画,相同题材的作品目前还有不少,比较有名的早期本就有三件,一件是这次展出的辽博本;一件是故宫本;还有一件在台北故宫。

讲到画的内容,就不能不提到唐人何延之的《兰亭始末记》,我们今天听到关于《兰亭》的故事情节多半来自这篇文章,更准确来说是一篇小说。唐太宗搜求大王法书,唯独《兰亭》不得,便派了萧翼,萧用尽手段,终于骗得《兰亭》真迹而归。原文情节曲折动人,连太宗去世前给高宗的耳语都有,是后世发挥的主要素材。

萧翼赚兰亭图

传阎立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那么问题来了,何延之是中唐时人,阎立本是初唐时人,所以,阎立本根据何延之的文本绘画显然不可能。当然,不排除初唐就有这样的故事雏形,只是没有留下来。但我们再细想一下,这个故事中太宗做法是不是太不体面,画名中的“”字是后来话本小说中常用的,有瞒骗的意思。《水浒》第六十一回就是《吴用智赚玉麒麟》,所谓的“智赚”,都是些下作手段。阎立本与唐太宗是同时代人,用画的形式把这糗事儿堂而皇之地表现出来是不是厌世倾向的表现?

事实上,这幅画原本的名字没留下来,现在的名称是宋人定的。

宋人吴说曾跋过一幅《萧翼赚兰亭图》,讲了何延之的《兰亭始末记》后,写到“立本所图,盖状此一段事迹”。所以他自己也不确定画的内容,只是推测。

辽博本卷后有文征明的长跋,录入吴说当年的跋文。

文徵明跋

所以,阎立本可能画过这样一幅画,但是未必表现的是萧翼赚兰亭这个故事。

其实早在宋代,对画的内容就有质疑,比如董彦远在《广川画跋》中认为此画为《陆羽点茶图》。画中内容是积公和尚与陆羽的故事。画面左部是唐代具代表性的茶末入铛煮法。

唐人茶事

不过,如果画中内容跟陆羽有关,那么作者也不会是阎立本。因为阎立本的时代陆羽还没出生。

总的来说,这幅画的疑点还有很多。不过辽博藏的这一卷在三卷同类画中年代最早,因此也最值得一看。尤其是和尚身后表现茶事的内容,观展的时候可以重点注意。

周昉《簪花仕女图》

前面那幅《虢国夫人游春图》是摹张萱之作,而下面这件《簪花仕女图》则来自张萱传人周昉。

唐人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到周昉的渊源:“初效张萱画,后则少异,颇极风姿”。

关于画作的年代,谢稚柳先生认为是南唐时期作品。不过杨仁恺和徐邦达二先生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就是唐代作品。也有少数如沈从文先生,认为是宋人所作。

《簪花仕女图》

周昉

辽宁博物馆藏

所以这幅画最大的亮点就是人物妆容和服饰。

图中贵妇头上梳高髻戴花朵(所以称为“簪花”),装饰着簪步摇钗,脸上晕染蛾眉,眉间贴金黄靥子。

簪花之风起源很早,到了唐代越发兴盛。仕女头上戴的簪花初期多为小花,起点缀作用。当牡丹风行大唐后,带来将盛开的花朵直接簪于髻顶的风尚,画卷开端的第一位仕女发髻上扦插的便是牡丹。

簪牡丹

其他几位仕女发髻所戴的红色枝花、荷花、镂空簪花和芍药花,不同的花饰表现的是尊贵奢华。

簪荷花

簪芍药

关于画中人物的服饰,沈从文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认为是唐式。贵妇们身上的薄纱,现出半透明的质感。这里画家用极薄的石绿、赭石、胭脂等色罩于画上,画出薄如蝉翼的纱衣,将女士们凝脂般的肌肤,若隐若现地展现在华美而显贵的着装中,让人惊叹不已。

现在看《簪花仕女图》是手卷的形式,不过这却是宋人装裱后的结果。五十年前重新装裱的时候才发现它本来的面貌。

70年代,《簪花仕女图》画心已经开裂得很厉害,于是在1972年,文物保护专家决定对它进行一次特殊的重裱修复。在揭裱过程中,发现画心是由三段大小相近的 画绢拼接而成,而不像大家原本以为的那样,是画在独幅绢上面。 

唐代屏风画很流行。有一种离合屏风,在三面屏风上画上不同的景物,平时就会有不同的排列组合法,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猜测《簪花仕女图》原是画在三座离合屏风上的,直到宋代时,才由高手装裱合为一卷,而在外表上则完全看不出拼接的痕迹。也间接说明了这幅画的年代问题。

《古诗四帖》

《古诗四帖》

传张旭作

辽宁省博物馆藏

这件作品写了南北朝时两位大诗人的四首诗,前两首是庾信的,后两首是谢灵运的。关于书写作者早在宋代就闹出过乌龙事件,宋仁宗年间此帖曾有石刻本,当时就误刻为谢灵运所书。宋徽宗《宣和书谱》沿袭了这个错误。直到明代才有人指出,谢灵运死了差不多80年庾信才出生,他是穿越过来抄庾信的诗吗?当然不是,所以爱给作品定作者的董其昌就出来说了,这是张旭所写。——不过要铁证没有……

到了当代,关于其作者的论争也未曾中断,比如谢稚柳杨仁恺认为其作者就是张旭,而启功徐邦达等人提出异议。时隔千年,想弄清其作者恐怕还是有难度。然而讲到其艺术水平,意见相对而言就比较统一了。——虽然有不少瑕疵,但不失为一件好作品。

对此,熊秉明先生有专门论述:

“满纸龙飞蛇走,有闪电形的折线,有长锥样垂直而下的直线,有迥环缭绕的曲线,相互穿错交织,使人目眩神醉。前数行尤多一类锯齿式的波折笔画,毫锋迅速左右摆荡而下,急切、重复而执着,是中国书法中少见的。行与行之间不留空隙,邻行的字交相撞击,似乎铿锵有声,浮起一片激烈的敲击乐的交响。”

《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

欧阳询

辽宁博物馆藏

欧阳询传世的史事三帖中,故宫博物院的两帖是廓填本,唯独《仲尼梦奠帖》历来被公认为是真迹,而且是其晚年所作,极其难得。

欧阳询作为初唐书法大家,吸收南北书法的优势,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影响后世千余年。

《仲尼梦奠帖》题签

我们在他稍早一点的帖子中仍然可以看到他师法王羲之的明显痕迹,比如故宫博物院藏的《卜商读书帖页》,与王羲之《丧乱帖》中的一个对比。

此时他已然将北碑用笔特点融于二王书风,而兼容南北正是“欧体”独到之处。再往后,到了《仲尼梦奠帖》,就纯然是自己的面目。此帖通篇书法笔力苍劲古茂,清劲绝尘。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体方笔圆,妩媚刚劲。这是一代书法大家蜕变过程的见证,弥足珍贵。

此帖后面的元人题跋同样精彩。

郭天锡跋

赵孟頫跋

除此之外,辽博还有一件欧阳询的墨迹长卷,即下面的《行书千字文》卷。这件作品的作者目前有争议,杨仁恺先生认为是欧阳询所作,且是其早年作品。但也有认为是宋人临摹本。

《千字文》

《千字文》

传欧阳询

辽宁省博物馆藏

行书《千字文》乾隆题签

下面我们来看看真迹实拍细节

以上,着重介绍了展览中的一些经典作品。当然,现场阵容比本期推送强大得多,据《辽宁日报》报道,展品以辽博收藏的与唐代有关的绘画、书法为主体,辅以唐代金器、三彩器、木器、雕塑等多种品类文物,可谓众彩纷呈,主次分明。100件展品中,56件为辽博的珍贵藏品,16件来自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等外省博物馆,28件来自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旅顺博物馆、朝阳博物馆的鼎力支持。

据悉,此次展览为期三个月,将从2019年10月7号持续到2020年1月5号。为方便观众参观,辽宁省博物馆首次与大麦网合作,开通网上预约参观平台,海内外参观者需要携带身份证件入场,具体预约操作细节会后续发布。

辽博第一期书画展现场

个人觉得辽博新馆的展览都极其人性化,观看人数适中,少有争吵。展出的手卷都会尽量展开,毕竟这样的国宝展出一次不容易,馆方都是尽量让观众多看一些内容。对比国家博物馆,展出《伯远帖》和《五牛图》真迹,仅仅拉开一小段,《五牛图》上赵孟頫很重要的跋文都看不到,可即便这样,仍旧是人潮汹涌,还有人因为一点小事在现场吵闹。所以如此规格的展览如果在北京,恐怕也不会是什么好事……

附上辽博第一期书画展览的现场照片,这次能去的朋友都尽量去看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