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时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能射杀跳伞飞行员,这是为何?

 数字人生6688 2019-10-01

众能爱八卦

跳伞飞行员对于地面上的士兵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活靶子,可是在二战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国家向跳伞的飞行员射击,一开始的时候这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到了1977年的时候,日内瓦公约中明确规定不准向跳伞飞行员开火,各国应该保障跳伞飞行员的人身安全。那么有人要问了,既然是打仗,哪还有什么规矩。


了解历史的应该都知道,在二战的时候培养一名飞行员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周期非常的长,在当时的历史中,无论哪个国家飞行员都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在当时流行这样一句话,击毙一个飞行员要比摧毁十架飞机还要值钱,战斗机是可以批量生产的,飞行员可不能批量生产。


既然如此怎么不射杀毫无战斗力的跳伞飞行员?其实这个不成文的规定起源于一战的时候,一战的时候欧洲的飞行员基本都是贵族,他们讲究骑士精神,也是贵族精神,所以他们在空中作战的时候,如果有跳伞的飞行员他们是不会杀的,他们讲究一个骑士精神,当某个飞行员跳伞之后他们想着的不是杀了对方,而是期待能和对方以后继续对战。


二战的时候,这条规定依然存在,当然只是这样说,现在说起来都是说二战的时候不能射杀跳伞的飞行员,要知道二战要比一战残酷的不是一点半点,双方交战经常白热化,没有人会去理会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先是日本率先打破这个规矩,一开始的时候各国射杀跳伞飞行员的时候都是确保没人看到。


日本毫不在乎这个规定,甚至还有飞行员开着飞机拿螺旋桨去杀敌人,别的国家一看这种情况也不会去管这个规定,德国也曾有军官命令士兵,如果谁不朝着跳伞的敌人开火,那么我就将朝你开火。当然二战的时候也有许多士兵都不朝着跳伞飞行员开火,但是更多的还是开火,战争白热化的时候谁会去管人道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