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庾向荣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珍品,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之一,被尊称为“百戏之祖”。昆曲与苏州极有渊源,它发源于600年前的昆山,繁荣于江南水乡苏州。与吴江更是有着特别的缘分,在昆曲发展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吴江派”就诞生于吴江,它倡导的“本色运动”极大地改变了昆曲观众的结构,让雅俗共赏成为了现实,如今在吴江的七都镇还存在着一种叫“木偶昆曲”的艺术,把昆曲与木偶表演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昆曲是离我们最近、与我们最亲的曲种。 但遗憾的是,昆曲远不如想象的那样与我们非常亲近,而是非常疏远。昆曲之美如何欣赏?我一直希望有那么一本书,能够恰到好处地回答上面的问题,担当起引路人的角色。前段时间,《读库》推出了一本小册子,名叫《好花枝》,让人有了意外的惊喜,读过之后,才知道那正是我要找的书。 这本书的副题叫“昆曲雅词绝唱”,选取了昆曲经典曲目中的经典唱词。在中国现有活着的剧种里,只有一个剧种在文学史中独具篇章,那就是昆曲。那是因为,昆曲唱词有着严格的文本和格律要求,特别是洪昇、孔尚任、汤显祖等大咖将文曲俱佳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成了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既秉承了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又创制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曲牌。如果说书里开篇所选的《牡丹亭·游园》中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外,其他选定的唱词都美得让人心惊,一篇篇读,不仅合辙合韵,朗朗上口,而且有着极强的画面感,生动细腻,情感充沛,丝毫也不比经典的唐诗宋词逊色。事实上,像“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佳句。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选配了著名戏曲画家高马得的画作。高马得以画戏曲人物闻名,把漫画艺术表现上的夸张特点和中国画技巧结合起来,开创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往往是寥寥数笔,随意点染,却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抓住了戏曲表演中最形象、最生动、最细腻、最唯美的瞬间。这样的画与词配在一起,可以说是画美词雅,相得益彰。 然而这本书更妙的是作者王晓映的解读。她抛弃了传统的从工尺谱开始的、四梁八柱的模式,而是从文本入手,引人进入汉语文字最美的大观园,进而或评论唱词的特色,或介绍该剧的情节。独特的视角,不拘的方式,作者就是一名出色的导游,把昆曲通俗化了,而把整部书分成世总为情、爱别离苦、黍离悲歌、人心闲看四个部分,则搜罗了昆曲剧目中的精华。一册在手,虽然听不到那些咿咿呀呀的唱腔,但你仿佛置身于戏台前,有悠扬的曲调,精致的唱词,唯美的表演,扣人的情节,让你尽情领略昆曲之美。 2019-09-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