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学》学习笔记229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10-02
各论/第十三章 治风剂/疏散外风/大秦艽汤(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秦艽三两(90克) 甘草二两(60克) 川芎二两(60克) 当归二两(60克)白芍二两(60克) 细辛半两(15克) 川羌活  防风  黄芩各一两(各30克)  石膏二两(60克) 吴白芷一两(30克) 白术一两(30克) 生地黄一两(30克) 熟地黄一两(30克) 白茯苓一两(30克) 川独活二两(60克)
【用法】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30克),水煎,去滓,温服(现代用法:上药用量按比例酌减,水煎,温服,不拘时候)。
【功用】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证。口眼㖞斜,舌强不语,手足不能运动,或恶寒发热,苔白或黄,脉浮数或细。
笔记者摘自《方剂学》新世纪一版)

   大秦艽汤也是很有名的一个疏散外风的方,这个方反映了中医的特色,从中医病机来说,说风邪初中经络证。
   风邪初中经络,这是指的风邪是外风,也有的说它真中风,而风中经络说明比较轻浅,而且又加上初中,那这类病证包括了现在我们所讲,象面瘫、颜面神经麻痹这类,那这类从现代医学讲是种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用大秦艽汤治疗,和西医在一起比较的话,这个优势就出来了,现代医学治疗它就激素加维生素,哪怕很先进的医院。
   我这两年在台湾长庚医院,和他们一起看这个(面瘫,颜面神经麻痹)中西药比过的,那这个(中医)效果非常好。

   从病机来讲,
   风邪能够侵袭经络,而且是属于越过体表皮毛,直接侵犯到经络,说明体表营卫空虚,那就有体表营卫不足,表气不足这个过程,所以往往在很疲劳情况下受风,连续工作很紧张,疲劳这种情况,气血营卫不足,筋脉空虚,外邪乘虚而入,外邪侵袭经络以后痹阻气血,经络不通了,那就造成局部的肌肉筋脉失养,局部筋脉失养以后就造成口眼斜,舌强不语或者手足不能运动这种为特点,是局部经脉失养以后造成的。
   那筋脉空虚,又有风邪阻滞,气血不通,失养的一方就被正常的一方牵引过去,口眼斜了,经脉痹阻不通,局部失养就可以造成,失去一种正常运动能力。

   所以从主治来讲,
   口眼斜,舌强不语,手足不能运动是在外中风邪,风邪初中经络常见,临床上尤其是在口眼斜,舌强不语方面更多见,这类发病率更高一些,就象颜面神经麻痹的这类面瘫。

   从分析它的一个形成病机,
   外风乘虚内犯是一个方面,风中经络,经络气血空虚,正气不足,加上瘀血阻滞,为什么呢?经络不通啊,气血运行之路。外邪侵袭以后造成痹阻气血。
* 所以既有外风特点。
* 又有气血不足,虚的特点。
* 加上经络不通,筋脉失养,
   虚实夹杂,原因当然以外风为主了。

   这个方要疏风清热,热是哪里来的?
   比如象面瘫发作的时候,往往局部口眼斜,病侧那一侧会有发热的特点,有的整体还有一种寒热的表证特点,更多的是局部病患一侧有发热特点,那我们考虑邪郁化热,风邪阻滞,痹阻经络,邪郁化热。

* 针对这个情况,祛邪就要疏风,疏风清热,用药往往是寒热兼顾的,
 @ 它既要考虑到疏风温散,
 @ 又要考虑到郁而化热的清热,
* 养血活血,
 @ 养血考虑了,本身经络空虚,外邪才能侵犯,
 @ 活血考虑了治风要治血,血行风自灭,活血要帮助祛风散邪药发挥作用。

   方解:
* 君药是秦艽,
   秦艽有发散风邪作用,但是和其它发散风邪药不同,秦艽作用的层次较深,它能够透泄经络之风,而且秦艽经常在透邪方面治疗象骨蒸潮热这一类,虚热之邪在筋骨较深的,它也往外可以透,配合透虚热药,结合运用可以治疗阴血不足产生的虚热,阴虚虚热它可以包括潮热盗汗,这类退虚热方经常配它,说明它的一个作用部位较深,那用它来透虚热和这里散风不同,
 @ 它配一些散风药结合,大都能透散风,透、散层次较深,
 @ 如果配退虚热的药,白薇、地骨皮、知母,或者滋阴药物象鳖甲,这些相配那就形成一种退虚热结构。
   秦艽在这里主要疏散外风,用它作君,主要是以内它散风层次较深,这里的风是已经越过体表皮毛进入经络了。

* 臣药这一组,集中了一批辛散风邪的药物,而且涉及到头面多个经络,
 @ 羌活走太阳经;
 @ 独活、细辛走少阴经,独活趋下偏下,细辛能够入少阴,也能散风寒;
 @ 防风,风药之卒徒,归多经了,从散风来说,有时候说它是十二经都到;
 @ 白芷是偏阳明经。
   所以这个方里这一组药物,根据不同经络,增强秦艽的散风作用,当然这些药散风主要侧重于散风寒。

   考虑到营血的空虚,气血的不足,佐药里有两组:
* 熟地、当归、芍药、川芎,那是用来和白术、茯苓相配,气血兼顾的,益气健脾,养血活血相结合,体现了正气亏虚,针对正气亏虚,邪犯越过体表,风邪中经络。
   当然象白术、茯苓,它还有一个除湿作用。风邪中经络,我们这里说以风为主,有的时候还可以挟湿,挟湿还可以把白术换成苍术也可以。
( 熟地、当归、芍药、川芎养血活血,使血足而筋自荣,络通则风易散,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并能制诸风药之温燥;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配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方剂学》)

* 生地、石膏、黄芩,是用来清热,风邪郁而化热,
 @ 黄芩清泄少阳,也就是说有表到半表半里,它有散半里之热,
 @ 石膏涉及到阳明之热,
 @ 那作为石膏、黄芩配合生地,也能制约大队的温燥药物,
   当然生地、熟地同用,这里意义不太一样了,
 @ 熟地、当归、芍药、川芎呢是四物汤,四物汤是用来养血活血的,
 @ 生地主要是清热,既能增减益阴养血作用,也能够清泄郁而化热,清泄风邪郁滞,气血痹阻化热。

* 甘草能调和药性(兼使药之用)

   这个方的药味是比较多,但是临床上它照顾的面比较宽,风邪初中经络,
* 有正气不足,营血亏虚,所以它有一些养血健脾祛湿这些药物,
* 散风照顾到各个经络,
* 风邪郁而化热又有清热药,
   所以照顾比较全面。

   大秦艽汤一般用汤剂,这种风邪初中经络开始的时候,用汤者荡也,祛风清热,养血活血,特别祛风清热力量较大。

   临床运用,
* 以口眼斜,舌强不语,手足不能运动,这一组风邪阻滞经络,气血痹阻,它局部失养,以这种表现为主。
* 可以兼有微恶风发热,有表邪的特点,
* 至于苔薄微黄,脉浮数,往往是风邪郁滞化热的表现,在临床上看,这个化热现象还多见,特别初起的时候化热现象多见。
 @ 当然如果没有内热,这里石膏黄芩可以不用。
 @ 原书说“天阴加生姜”,那就是说加散表邪的作用,
 @ 伴随这心下痞闷加枳实消痞,这是原书里提到的一些方法。

!内风这个方不能够使用,
   内风宜调和阴阳,恢复阴阳平衡,不能用这种温燥的药,这是这个方运用的情况。

   现在这个方还结合外用,用中药和外用,比如用鳝鱼的血外擦患处,疗效相当好,也可以说是这多次病例的对比了。那这个不是说有一次临床上让你这个全用西医治疗,那个全用中医治,很多可以中西结合治疗。
   象从八十年代初、七十年代末那段时间,我们遇到一些病人,正好病人是一个单位的人,发生的这种面瘫,前后都只差几天,那有的他就直接去西医的医院一直在看,有的患病以后由于和我们学院的老师有些联系,所以以中医治疗为主。
   最后留下的后遗症的,用中医这个疏散外风的方法,和外擦有通络特点的象鳝鱼血这一类,以后又结合针灸,不发热了以后用针灸。
   比如,留下眼睛一大一小,常常它的后遗症是眼睛,他这个口眼斜不能完全恢复,在年轻的时候,因为这个病青壮年发生较多,年轻的时候恢复以后,当时有时候还看不出来,后来年纪大一点,很多都留下两个眼睛不对称,闭紧的程度不同,产生这些后遗症,但早用中药结合外用,以后坚持针灸,可以恢复得比较彻底,这是临床使用的一个体会了。

   (病情发展)较快的象我们学校里,我们有的教研室老师得这个病,特别是这个风如果正面,象《内经》所讲的,如果正面风再大,它问题不大,虚邪贼风,从后侧向,那个影响最明显。
   特别象开汽车的,窗户似开非开,开得不大,那股风刚好侵袭某个局部,面部一个局部,加上疲劳,很容易发生这个病,所以象门缝、窗缝吹的风,那这类某个侧面,容易感受,一受风以后有的几个小时,局部发热,口眼斜,眼睛闭不拢,有流眼泪,口水包不住,开始很快。开始有个局部发热,有这个表证的特点,这个时候用大秦艽汤就很适用,应该早用,擦鳝鱼的血。

   现代医学治疗这个病呢,因为是病毒感染,它就用激素,维生素,主要方法就是这个,(病患)进来一些西医,他们先看了,也检查了,有些最后呢,我们用中医方法,用中药,看他一周之内恢复的很好了,一天天看着这个眼睛就能够闭上了,伸出来舌头以鼻子正中线为标准,看着这个歪的舌头纠正的一个过程很快,所以这个方是中医治疗颜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凿的、很有特色的一个方。
   当然到局部寒热没有了,结合针灸,在局部有发热的时候,针灸不适宜了,因为它这个用中药以后,局部的发冷发热退的比较快的。
   当然面瘫发生之后,在治疗以后将来防护也很重要,如果说短期内那一两年经常又遇到这种吹风的时候,也会影响它,也会影响它的彻底恢复,它完全的一种面瘫的纠正,需要一段时间较长。这是这张方临床运用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