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了解自己,所以我们只会在自己的小圈子转悠,像那位解差一样,找完和尚,找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找什么,要去怎么做。那么,要怎么知道我是谁呢?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决定着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可以说,一个人认识到了自己这三个方面,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认识了自己。 1本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虽然人的本我比较“激情”,所以,人们总是克制压抑本我,防止因为本我做出“冲动的错误”。那些在生活中,爱冲动、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感受的人,本我都是比较强的。这些人很多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所以,我们总会发现生活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才华横溢但是脾性却让人难以接受。 2自我——活在当下!相对本我的“欲望”来说,自我是理性的象征。自我不像本我那样,出生就有了,它是后天形成的。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多呈现出来的都是自我。我们需要“自我”来帮我们维护本我和外界之间的关系和“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 所以,如果说本我让我们保存了最初的生命,那么,自我就延续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更好的在人类的环境中存在。我们看到生活中那些人缘很好的人都具有比较强的自我。他们可以很好的和别人合作、能妥善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并且在一些问题上,可以很好的站在外面提出一些独到的建议。 3超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像自我一样,超我也是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内化形成的。这种超我的意识大多来自我们幼年的经验。渐渐的,这就内化成我们自己的行为规范道德价值观念。超我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压抑本我。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人都按照自己意愿行事(本我),可以想想是一片什么场景!很庆幸,因为超我的存在,人类才少了这样的场景。 我们可以看看这样一个人——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人是一位被称为“活圣人”的修女,名叫特蕾莎。这位修女一生都在为帮助印度穷人而奔波操劳,与一般救济不同的是,她把自己身心都给了那些最低层、最悲惨的穷人。她像印度的穷人一样吃穿,即使自己去世的时候,也像印度穷人一样赤脚离开。特蕾莎就是具有超出常人的超我意识,她给自己更多的限制,甚至是这些都是别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也正是因为像特蕾莎一样,社会中总会出现一些被我们称之为“楷模”的人,才让这个世界感到温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