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见」李叫兽方法论:如何识别故作高深的空话

 止观观止 2019-10-02

比如,你因为工作上的问题,想在网上搜索危机公关的分析文章。看到的是这样的内容:

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应对恶意造谣?恶意造谣经常会毁了一个企业,如果应对不好,企业会危及重重,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

然后这篇文章就列了5个方法。第一,明智的选择应对策略;第二,利用互联网思维,积极跟用户沟通;第三,在整个过程中,要维持企业的正面积极形象;第四,提高公共活动的效率;第五,跟更多合作者一起合作公共。

看到这你有什么想法?肯定是一万匹草泥马在心里飞奔啊。说了5句正确的废话,听完之后,你还是不知道下一步采取什么行动,说了等于没说。既没有提供“我不知道的信息”,而且只是用华丽而复杂的表达掩盖内容的空洞,也没有为具体的行动提供指导方法论。

在内容付费的时代,越来越多付费课程上线,你花了钱订阅购买,听完之后,感觉就是说得都对,但对我的生活是真没用,总感觉听下来少了点什么。李叫兽就提出,因为你表达的观点没有INSIGHT,INSIGHT就是洞见的意思,那么,洞见是什么呢?

洞见不是数据呈现,不是现象罗列,不是事情清单,也不是大量规划图表,而是“为解决问题而出现的独到见解”。相比于那些空洞复杂的空话,洞见具有一下几个特点:

第一,洞见是告诉别人他不知道的内容,而空话往往是对显而易见的事实进行再包装;

第二,洞见是为了简化世界的复杂性,而空话往往靠故作高深的表达来增加复杂性;

第三,洞见为具体的行为提供指南,而空话往往表达了对事物的美好期望;

第四,洞见需要对事物发生的原因进行解释,而空话往往是现象的罗列。

先来解读洞见的第一个特征:是告诉别人他不知道的事情。

洞见本质上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新知,而不是复述显而易见的事实。

李叫兽举了一个我国某咨询公司对保健行业的分析报告,其中有一段话是这么写的:

打造制胜战略,为了从中国保健品市场获得一席之地,企业必须明智地选择竞争领域,打造自身品牌,对消费者进行教育并提供产品信息,积极管理零售门店,探索电子商务机遇,以适应不同城市规模对消费者行为带来的影响。

看完这段话不知道您要什么感觉,反正我看完之后感觉就是一堆正确的废话,没有带给我任何启发。因为这些内容都是已知事实,并且可以套用到任何行业上去,把上面的保健品行业换成餐饮行业,或者体育用品市场,洗发水公司,完全是一样的。

他里面写的明智选择竞争领域,打造自身品牌,教育消费者等等,几乎任何企业任何行业都能适应,任何人都无法辩驳的大实话,可有什么意义呢?

洞见就是需要告诉听众,我要表达的内容,有哪些是反直觉的,有哪些是你不知道的。

比如,用空话讲解文案写作,会这么说,写文案一定要有共鸣,要走心,只有打动观众他们才会转发,这不是废话嘛,还用你说。

而洞见会这么讲解文案写作:文案是对用户感受的设计,而不是创造这些感受的文字的设计。

再来说洞见的第二个特征:简化复杂性。

为什么需要洞见?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很复杂,需要理解需要认知的事物太多,因此需要独到的见解,来简化世界的复杂性。这就是洞见的必要性。

在90年代的纽约,犯罪率现象很高,很多警长都束手无策,疲于应对,那个时候他们分析是这样的:

1、严重犯罪,提高警力部署;2、提高警察的执行力和相应速度;3、综合治理犯罪。

这样的分析可以列很多项,可基本上没什么用,因为他没有对本来对问题进行简化,看完这个分析,不仅不能指导我采取降低犯罪率的措施,反而让我不知道从哪下手。

后来更换了新警长,他极富洞见力,于是给出的分析和解决方案是这样的:

纽约的犯罪并不是单纯的警力投入不够,而是缺乏对关键问题的聚焦——我们投入80%的警力去抓10年都抓不到的少数罪犯,却对小违法行为置之不理,纽约的犯罪问题,本质上上因为地铁等脏乱差、高偷窃率太多,给人一种纽约就是犯罪城市的感觉,从而产生破窗效应。

所以新警长采取了如下行动:

1、清楚地铁涂鸦;2、严抓小偷等小罪犯;3、严抓地铁逃票现象。

果然,纽约犯罪率直线下滑,取得了很好成果。而这样的分析就是洞见,比起上面那些,这样的分析极大简化了问题的复杂性。

记得在宝莱坞高分大片《三傻大闹宝莱坞》中,老师提问:什么是“机器”的定义?

学生查图尔照本宣科的回答:

机器是各种部分的结合体,按照设定的指定工作,通过信号传送,使用螺丝等工具或者利用杠杆原理,对枢轴的支点或滑轮进行调试。尤其其构造几乎都由复杂的活动零件组装而成或由简单的机件部分,如轮子杠杆凸轮等。

老师听完很满意。又让男主回答这个问题,男主是这么回答的:

机器其实就是减少人类劳动力的东西,任何使工作简化、节约时间的工具都是机器,比如夏天天热,只要按下按钮,就会产生气流,电风扇就是机器,跟远方的朋友聊天,用的电话就是机器,计算机一秒百万次计算,计算机就是机器。

老师听完非常生气,认为男主在胡搅蛮缠。

可事实上查图尔回答的不算洞见,因为它没有减弱人理解世界的复杂性,而被老师批评的男主,却让理解变得更简单。

再来解读洞见的第三个特征:为行动提供指南。

洞见应该能为具体行动提供指南,决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还是说回文案,没有洞见的观点会说写文案要走心,要接地气,然后再贴几个案例,比如苹果的文案多么高大上等。可什么叫走心呢,什么才接地气呢,说的观点并不能指导采取具体行动。

而有洞见的会这么指导:走心往往意味着一个信息通过了大脑的信息过滤,因此需要做到两点,第一,该信息与用户直接相关(比如你刚刚上班,就会发现职场的信息更容易进入大脑);第二,具有反差性特点(比如一个白领被蚊子钉死了)。洞见是为了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角和理解,进而启发下一步行动,而不是口号式的,很难提供实际帮助。

最后来解读洞见的第四个特征:为现象提供原因。

洞见往往能够分析某件事之所以会发生的原因,二空话仅仅是对现象的简单归纳和罗列。

比如分析小米为什么成果,空话会说:

1、小米性价比高,赢得了消费者;

2、小米营销力强,会玩粉丝经济;

3、雷军个人能力强。

这样其实并没有分析出本质原因,仅仅是罗列了小米发展好的现象而已。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洞见的四个特征,第一,你不知道的;第二,简化你理解的;第三,解释清楚原因的;第四,能够指导行为的。明白这四点后,你就能瞬间识别那些空话套话。

现在是内容付费时代,可市面上的骗子越来越多,打造的课程参差不齐,欺骗用户的信任,诈骗用户口袋里的钱,时光鄙视的不是内容付费,而是那些不学无术,满嘴空话套话,欺骗用户的伪导师伪专家,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