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视频 | 敦煌莫高里的那些故事

 阳关残雪 2019-10-02

文:冯雨路
        据说,一千多年前,敦煌三危山下有一个古村叫莫高里,而著名的莫高窟就是因莫高里这个地名而得名。今天敦煌雕塑家杜永卫先生在这里创建了一个艺术园区——莫高里工匠村,复活了这个古老的地名。
莫高里工匠村,建立在如今的莫高镇新墩村小学旧址,在建设当中保留了部分六七十年代的老建筑,成为了一个古朴而又崭新的艺术园区。莫高里工匠村,距离敦煌古城,即汉代的敦煌郡城、唐代的沙州城十三余公里,根据古代驿站每30里一站的制度,这里恰好符合驿站的位置,如果分析没错,莫高里也应该是古代丝绸之路临近敦煌的最后一个驿站,此外它也是通往莫高窟的丁字路口。遥想当年,这里一定是一个过往商贾、僧侣等修整、歇息的热闹地方。而那些开凿、建设莫高窟的工匠们,也一定会在这里集结、备料,继而前往15公里外的大泉河崖壁上,去激情创作灿烂的敦煌艺术。
莫高里工匠村是敦煌艺术研究中心创办的敦煌艺术非遗保护传承基地,也是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实习基地。这里依托敦煌彩塑、敦煌壁画传统技艺和深厚的人文积淀,将敦煌艺术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旨在弘扬、传承古老的中华优秀文化。莫高里工匠村正门有一副对联坊间隐巧手传承千年敦煌绝技,院内留名师延续一种莫高精神。”这幅对联的内容正是对莫高里工匠村文化内涵的最好诠释。
莫高里工匠村在建设当中,就吸引了不少好奇的游客和市民,特别是吸引来一批热爱敦煌艺术,致力于敦煌文化传播的莘莘学子。莫高里工匠村里的年轻人来自五湖四海,有的是大学派来进修的年轻老师;有的是前来实习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有的是为了学习传统艺术前来拜师学艺的新徒。他们短则月余,长则一年半载,更有想终身立足于敦煌,致力于非遗敦煌艺术的传承和保护事业。相逢即是缘,因为不同的理由汇聚在这里,都驻足依恋着千年敦煌艺术。大家都为着一个相似的目的和追求汇聚敦煌,似乎有一种久逢知己,志趣相投的豪迈之气。
莫高里工匠村的风景,如诗如画。清晨鸟语啼鸣,傍晚日落时霞光万丈。这里有他们特别挚爱的生活环境,充满浓郁的自然气息,远离城市的喧嚣。对于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来说,这里是艺术的殿堂。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心情愉悦,渐渐慰平內心躁动。当他们沉浸在艺术熏陶的同时,也在修整自己那颗浮躁的心。能感受自己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沉淀自己。
这里的每一天都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院子里的花草清香怡人,成片的辣椒、茄子、西红柿、葫芦,令人谗言欲滴。两只萌萌的小狗和两只小白兔,每天都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快乐的成长。工匠村里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他们在工作之余学会生活,享受生活。
来自深圳的朱韶青老师,在敦煌艺术的感召下,客居莫高里工匠村做长期义务奉献,用镜头记录了工匠村里的年轻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并且希望将从中获取的感动和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于是有了这次的摄影展。在经过大家近一个多月的准备、整理、设计、制作、布展,摄影展在国庆佳节如期开展。

 ▲视频:工匠村美女帅哥的精彩瞬间

展览地址:敦煌市图书馆1楼大厅

开展时间:2019年10月1日

希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参观展览,体验镜头下工匠村年轻人的生活!
封面设计:冯雨路
本期编辑:冯雨路  朱韶青
文章校对:苏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