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一说诸位见过的最让你受益匪浅的中医医案

 风的视觉 2019-10-02

舒驰远麻黄汤催产案:
偶医一产妇,发动六日,子已出胞,头已向下,而竞不产。医用催生诸方,又用催生之灵符,又求灵神炉丹,俱无效。延余视之,其身壮热,无汗,头项腰背强痛,此寒伤太阳之营也,法主麻黄汤,作一大剂投之,使温覆,少顷,得汗,热退身安,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此治其病,而产自顺,上工之法也。

雷少逸阴暑案,见《时病论》:
古黔吴某,晚餐之后,贪凉而睡,醒来头痛畏寒,壮热无汗,气口脉紧,舌苔边白中黄。丰曰∶此阴暑兼食之证也。即以藿香正气散去白术,加香薷治之,服一煎未有进退。又更一医,遂驳阴暑之谬,暑本属阳,何谓为阴?见病患身热如火,遂用白虎汤加芦根、连翘等药。初服一帖,似得小效,继服一帖,即谵语神昏,频欲作呕,舌苔灰黑。医谓邪入心包,照前方再加犀角、黄连、紫雪等品,服下全无应验,仍求丰诊。其脉右胜于左,形力并强,此邪尚在气分,犹未逆传心包,视其舌苔,灰黑而浓,依然身热昏谵呕逆等证。窃思其邪必被寒凉之药所阻,非温宣透法,不克望其转机。当用杏仁、薤白、豆卷、藿香、神曲、蔻仁、香薷、橘壳,加益元散合为一剂,服头煎热势益剧,次煎通身有汗,则壮热渐退尽矣。来邀复诊,神未清明,谵语仍有,舌苔未退,更觉焦干,右脉仍强,愈按愈实。丰曰∶汗出热退,理当脉静津回,神气清爽,今不然者,定有燥结留于肠胃。思表邪退尽,攻下无妨,用黄龙汤以芒硝改元明粉,以人参换西洋参,服下半日许,遂得更衣,诸恙忽退,继用苏土养阴之法,日渐全可。

刘亦选失笑散疗关格案,见《千家妙方》:
杨某某,男,40岁,干部。1971年4月8日初诊。自诉上腹痛已月余,其痛多在饥饿之时,但食后又觉胀痛难受,因此不欲进食,多食则吐,大便干结难通。舌质黯红,苔薄微黄,脉弦稍紧,曾在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幽门梗阻。中医诊为关格,治宜行气活血,祛瘀通幽。用失笑散加味。处方为:蒲黄6克,五灵脂9克,山楂肉30克,桃仁9克,赤芍9克。三剂。二诊:服药后腹胀好转,呕吐渐止,能进食,大便通畅。继守上方,再进五剂,腹痛止,其他诸症亦消失,饮食、大小便均正常。

岳美中温经汤止崩漏案:
周某某,女,51岁,河北省滦县人,1960年5月7日初诊。患者已停经三年,于半年前偶见漏下,未予治疗,一个月后,病情加重,经水淋漓不断,经色浅,夹有血块,时见少腹疼痛。经唐山市某某医院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经注射止血针,服用止血药,虽止血数日,但少腹胀满时痛,且停药后复漏下不止。又服中药数十剂,亦罔效,身体日渐消瘦,遂来京诊治。诊见面色晄白,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七年前曾小产一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证属冲任虚损,瘀血内停。治以温补冲任,养血祛瘀,投以温经汤:吴茱萸9克,当归9克,川芎6克,白芍12克,党参9克,桂枝6克,阿胶9克(烊化),丹皮6克,半夏6克,生姜6克,炙甘草6克,麦冬9克。服药7剂,漏下及午后潮热减轻,继服上方,随证稍有加减。服药20剂后,漏下忽见加重,挟有黑紫血块,血色深浅不一,腹满时轻时重。病家甚感忧虑。岳老诊其脉象转为沉缓,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症大为减轻,即告病家,脉症均有好转,下血忽见增多,乃为佳兆,系服药之后,体质增强,正气渐充而带血行之故。此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病亦难愈并嘱继服原方6剂,隔日1剂。药后连续下血块五日,之后下血渐少,血块已无。腹胀痛基本消失。又服原方5剂,隔日服。药后下血停止,唯尚有便秘,但亦较前好转,以麻仁润肠丸调理两周而愈。追访十年,未见复发。

赵守真治呕吐案:
林幼春,青年木工也。近日身发热,渴欲饮水,但水入则吐,饮食亦少进, 常感胃脘满胀,舌苔淡黄不燥,小便黄短。医咸认为胃气之寒,先进不换金正气 散鲜效,又转香砂二陈汤,胃胀虽得减,而呕吐终未止。历时半月,证情转剧, 因来就诊。切脉浮数,身仍有热,胃胀时呕,吐水则胀减,水食皆难入,小便不利。此乃胃内停水,水不化气,故水入则吐;水不上布而化津则渴;水潴于中而不降,州都乏液分利则尿少;病理至为明确。《伤寒论》有云:“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又“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五苓散主之”。本证为水气内阻,津液不生,而非由于胃中之燥热所致,故宜化气行水之五苓散。前医用温胃止呕剂而不效者,良由仅知温胃而不知行水化气耳。若能执中枢以运上下,调畅气机,则水从下降,自鲜上逆之犯,呕从何来。书五苓散与服,呕吐遂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