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项羽之死,死得其所——《史记·项羽本纪》重读札记

 侨园清风图书馆 2019-10-03

项羽兵败乌江自刎而死,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评价之话题。有的认为项羽死得英勇,称得上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有的则认为他死得可惜,大丈夫能屈能伸,失败了,并不等于没有机会了,项羽完全可以渡江求存,重振旗鼓,东山再起。这些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各有其一定的道理。而我认为,如何评价项羽之死,应当从个人的生命价值和社会历史价值两个方面去作判断,这样才有可能得到比较公允恰切的评价。

无论从个人的生命价值,还是从社会历史价值判断,项羽都是死得其所的。

项羽极致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死而无憾。项羽在兵困垓下时,有一段生平回顾的自述——他自跟随叔父起兵反秦到兵困垓下,历时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终于号令诸侯,称霸天下。在这一过程中,他曾创下了巨鹿之战这历史上以少胜多惊天动地的著名战例;他在荥阳以三万兵力速战速决,打败刘邦几十万大军,也是神勇无比。在秦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能达到这种独步天下的豪壮境界,那可真是堪称骄傲,无比荣耀的。楚汉相争,最后项羽兵败垓下,在四面楚歌,败势难回的情况下,他依然在他的部下面前显示他的英雄本色,他向汉军发起一次次勇猛的冲锋拼杀,可谓所向无敌,气壮河山。就像夕阳西下,余辉尽洒,项羽将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抹辉煌,豪壮地留在了天地之间,这同样也是引为骄傲的。

项羽在垓下突围,东城快战之后,由于追击他的汉军实在是太多了,人毕竟不是机器,而是肉身,不可能一直拼杀下去。项羽便决定自我了断,血洒乌江,留下了一曲英勇悲壮的千古绝唱。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做了两件好事,一是把自己心爱的宝马送给乌江亭长,一是自刎,让曾经的老部下拿他的人头去领赏。项羽遭汉军重重围困追击,情势危急。乌江亭长劝项羽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他为项羽准备好了在船只。只要项羽愿意,他会立即安排渡江。但傲视天下的项羽,不愿接受别人的怜悯救助。他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斗到死,保持虎死不倒之威,而不愿偷偷摸摸地潜身以逃,“无颜见江东父老”。他毅然决然放弃了渡江求存的机会,准备做最后的拼杀。他不仅不接受救助,反而把马赐给了乌江亭长。这样,他就把本来是乌江亭长对他的怜悯救助,变成了他对乌江亭长的恩德赏赐,维护了他作为霸王的尊严。他的自刎,在他看来,不是因为他的失败认输,而是要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让人,让曾经为他效力过的人得到他的恩惠。因为他在部下面前,在敌人面前,已经表现了他的英勇无比,所向无敌。他的自刎,就是出于施德之举。这两件事,他都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以霸王的身份,将恩德赐给他治下的想帮他脱离危困的基层领导和曾经跟随他效过力的人。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以霸王的身份施恩与人,享有霸王的尊严与荣耀,这又该是何等自豪的人生!

这施恩的对象,不仅有想帮他的人,还有已经背叛自己如今已是敌人的人,但这个敌人先前效力过他,他不计后嫌,惟念前情,宁肯人负我,而我不负人。这与后来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决不让天下人负我的奸雄之心相比,明暗昭然,高下自见。现今社会有死后将遗产贡献给慈善事业,将器官捐献给他人的。虽然项羽的施恩与此性质不同,但其理乃是一致的。他将自己心爱的宝马,乃至自己珍贵的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人,留给了他曾经显威称雄的这个世界。他自动自愿这样做,这是他的人生选择。他也可以选择忍辱屈生,待机重起,他也可以选择玉石俱焚,毁灭一切。但他没有这样选择,而是将最后仅有的好处让给了他人,并且是保有尊严地施予他人。这不仅表现出他作为霸王的豪壮之情,也表现出他这位英雄的仁义之心。沿着这个思路,我们进一步说,项羽所做的好事,包括自刎,那都是功德之举。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又给了别人好处。他将他的生命价值发挥到了极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生命曾经动地惊天地存在过,现在又如此亮彩华美地结束,这生命该是何等的精彩,这人生该是何等的荣光!

其好处还远不止此。他为当时的社会,为中国的历史,也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试想,项羽毕竟是一代英豪。我们假定他过了乌江能够东山再起。无疑,不管他最终成功与否,这对刘邦而言,就会是一个不小的麻烦。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也曾说过,天下疲惫,就是因为他和刘邦两人争天下。他要求和刘邦单打独斗,做个了断,免得天下百姓继续遭受连年争战之苦。刘邦当然不听他的,刘邦不和他斗力,而要和他斗智。结果,刘邦胜利,他败了。既然败了,就痛快的了断,自行退出,不再争了。这样,天下就太平了,百姓也就安生了。如果他硬要重头再来,天下苍生就会因他的重头再来而再付出无数生命的代价。天下一统的局面就会要推迟,历史就会停滞不少时间。所以,项羽之自刎,乃是为天下苍生,为历史的前进,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这并不是他的临时起意,而是他早有的意愿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他早就表示要与刘邦决断,结束这民生凋敝困苦的局面。如今的了断,只不过是换了时间场合与形式而已。英雄人物,有时是以其有所作为而名扬后世,而有时,则是以其无所作为而名垂千古。以项羽的本领,东山再起,无疑,那又会是一场非同寻常的激烈较量。这对已经百孔千疮、民生凋敝的秦汉之际的社会,必然会带来更多的苦难。所以,这位力可拔山,英豪盖世的英雄,这位能量巨大,一旦重起便会战祸再烈的霸王,不再与刘备争胜了。他败了,便大方体面地谢幕,退出了历史的演出,这真的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过去,人们对项羽乌江自刎定位为末路英雄的悲壮之举。其实,项羽不能算是末路英雄。所谓末路英雄,是指无路可走,无可选择的败势。历史上这样的失败而不屈的英雄不乏其人。如汉初田横七百壮士酬难蹈海,宋末文天祥抗元战败誓死如归等等。但项羽不是无路可走,他还是有东山再起的机会的。为了摆脱汉军的围困追击,他原是准备渡过乌江另图发展的,乌江亭长也给他准备了船只,劝他赶快渡江。他完全可以渡江图存东山再起。但他还是主动放弃了。项羽的伟大,不只在他失败时表现出的英勇悲壮,死不倒威,更在他有机会雄起而放弃,不再争胜,以顺天应人的高姿态,痛快地了断,豪爽地结束,以牺牲自我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这一点,只有美国南北战争中失败投降的南方联军司令李将军可与媲美。

美国南北内战后期,南方联军败局已定。著名的南方联军司令李将军面临着是投降还是继续抵抗的问题。作为毕业于西点军校、视军人的荣誉比生命还重要的李将军,他的内心是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意投降。此时,高傲的南方军队中出现一种呼声,主张不投降,在将军的领导下,把南方的妇女及青少年也动员和组织起来参加战斗,进行游击战,把南方变成游击战争的辽阔战场,把北方军队拖进游击战的汪洋大海之中,这样坚持到最后有可能把北军拖垮,反败为胜。对此,李将军毫不犹疑地拒绝了,他认为,战争是军人的事情,战争有战争的规则,绝对不能让妇女儿童参加到战争中来,更不能让妇女儿童搞什么游击战争。如果没有前线和后方,到处是战场,如果妇女儿童拿枪参战,那是对人民的生命不负责任,那是军人的耻辱,也破坏了战争的规则和目的。何况,妇女儿童等平民打游击战,那他们就成了军人,他们就会招致枪杀和疯狂的报复,作为捍卫军人的职责声誉和人民生命的军人来说,那是绝对下可以的。李将军本可以继续抵抗,待机扭转败局,然而他痛苦但坚定地选择了投降,他这是放下军人的荣誉和个人的尊严,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的生命为重,做了一次艰难但伟大的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的选择。尽管李将军失败了,他在人民的心中仍是一位英雄,他同项羽一样,是一位能征善战,屡建功勋,面对失败而选择放弃再战,“无所作为”的英雄。而项羽不仅存念天下苍生,本可图存而放弃,显示了豪爽之气,而且依然保持了虎死不倒威的霸王尊严,这又是其他失败的豪杰所不具有的英雄特色。这又如近代谭嗣同变法失败后本有机会逃亡而不逃,要以一己之牺牲,用流血来唤起民族觉醒的壮举,令人钦佩,令人崇敬。项羽这种失败了即谢幕退场的豪壮之举,既保有了一生无败逃的英雄记录,又避免了更多的战争灾难,让天下百姓得以安生,使九州四海从此安宁。这与刘邦在战胜项羽一统天下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有着同等的社会效果。项羽之选择,可谓善佳矣!项羽,作为一位盖世英雄,他横扫秦军,摧毁秦政,留下了盖世功业,令世人敬仰;他顺天应人,果断谢幕,终止了长期的战乱,同样是功德无量,丰碑永存。

站在历史高地来看项羽,他作为秦汉之际的一个英雄人物,他的历史作用主要的是推翻秦王朝,结束秦的残暴统治,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扫平道路。他自己的意愿也是志在图霸,不在称皇。他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他庄严而体面地退出,正是顺应天意人心,适得其所。这无论对建立新朝的刘邦的图治,还是对天下苍生的休养生息,抑或对他自己保有壮烈的尊严与荣光,都是一件好事。再从项羽的为人性格来说,他是一位摧毁旧世界的盖世英雄,但他绝不是一位建设新社会的称职帝王。他残忍地坑杀了已经归降的几十万秦军,他还准备对抵抗他后来投降了的外黄城实行屠城,坑杀所有十五岁以上的男子。他占领咸阳后,一把火将秦宫烧个精光,将财宝美女扫掠尽净,然后昂扬东归。他只图快意地发泄愤恨,满足私欲,他根本不管社会如何稳定,百姓如何安生。他想到的是功成名就之后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他听不进合理的建议,压根儿没考虑如何建立根据地,如何稳定局势,争取人心,安定天下。他被人讥讽为猴子学人样,装人不是人。而讥讽他不听好言相劝的人,也被他残酷地烹杀了。如此残暴,若设他能够一统天下,他也是第二个秦始皇,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能给社会带来再一次残暴统治的灾难。因此,他的退出,不仅避免了战争给天下百姓带来的苦难,而且也避免了因他个性的残忍而直接造成的无数生灵的涂炭。如果他坚决不放弃而隐忍待机东山再起,这些灾难肯定无法避免。所以,他的谢幕,乃是社会之大幸,历史之大幸。

项羽虽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败势难回则也是可以预料的。项羽看清了这一点,尽管他将此归之于天意。拿我们今天的观点看,这则是历史规律使然。难能可贵的是,他没有违背天意,顺从了历史的规律,不作无谓的重头再来。他演好了自己应担负的社会历史角色,毅然决然地华丽谢幕。所以,他成也英雄,败也英雄。这应是他最为令人称道的可敬之处。王安石曾有一个经典的评价: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他这个评价是极有见地的。春秋时代越王勾践战败降吴,后来东山再起灭吴称霸,那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样板。三国时蜀国末期的姜维在败势难回的情况下,企图仿效范蠡智谋,以诈降的方式来帮助蜀主寻机复国,再演勾践故事,却天意难违,终成一梦。所以,项羽的决断是明智的。世界历史上也有拿破仑转土重来的实例可作参照。拿破仑是近代史上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但他在滑铁卢惨败后,虽然东山再起,却并没有能够挽回失败的命运,还白白地搭上了许多无辜的生命,无意义地延续了欧洲的战乱。他失败后被关押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座孤岛上,最终被人毒杀而死。相比拿破仑而言,项羽要知趣得多,也体面得多。拿破仑是凄惨终结,而项羽则是华彩谢幕。两人都是英雄,结局都是失败,但终了的方式大相径庭。我们有理由说,项羽更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一位独一无二的直面失败勇于担当的英勇豪壮的英雄,正是这一点,千年万载以后,他仍将值得人们尊敬、景仰以至永久的怀念。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A2013年第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