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迷‖东方罗斯柴尔德:沙宣家族打破“富不过三代”魔咒的奥秘

 adldfj 2019-10-03

戴维.沙宣父子及香江沙宣洋行旧址

富不过三代”可谓是不少神州有钱人的魔咒。历史上出名的巨贾如沈万三、胡雪岩、哈同等大都“君子之泽,一世而斩”,运祚不长。即使到了当代,胡润百富榜也被称为“杀猪榜”,题中之义就是上榜者大都登高跌重,难以持久。

辣么,问题就来了:一旦一个家庭的财富得到积累,如何才能避开“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做好传承?
 
今天财迷要介绍的“东方罗斯柴尔德家族”——沙宣家族,或者可以提供从某个角度提供答案。
 
ONE沙宣家族的逃难和分兵
 
犹太人可分成四类,第一类德系犹太人(Ashkenazim);第二类西班牙系犹太人(Sephardim);第三类阿拉伯系犹太人(Mizrahim);第四类黑人系(非洲)犹太人(Ethiopian)。
 
此四类人中最出类拔萃者当属于德系犹太人,其家喻户晓者就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冯卡门(钱学森导师)、奥本海默(原子弹之父)等。但其他几类也并非弱旅,今天讲的“东方罗斯柴尔德”——沙宣家族——就是其中值得一谈的佼佼者。
 
沙宣这个姓本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包括亚美尼亚和库尔德地区)的常见姓。很明显,犹太人在灭国后来到当地居住时间太久,已经开始本地化。但由于他们坚持自己的犹太身份,仍然为当地人不喜,无法从政,只能从事商业。而沙宣家族的重要人物:沙宣·本·萨利赫(Sassoon Ben Salih,1750–1830年)及其家人是巴格达和伊拉克南部帕夏(奥斯曼土耳其地方总督)的主要账房(财务总管)。萨利赫之于帕夏,就像胡雪岩之于左文忠,或者盛宣怀之于李中堂。所以,将沙宣·本·萨利赫称为“巴格达胡雪岩”,也不为过。
 
沙宣·本·萨利赫做了巴格达犹太社团的领导人历四十年。却奈何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帕夏一来,财政拮据,却发现当地犹太人甚为有钱,于是掀起了反犹太运动:

20世纪初管理巴格达的德捷马帕夏(Djemal Pasha,白衣)及周边部落首领合影,从中可以管窥木仓在手的杀气腾腾(点击可见高清大图,下同)


反犹运动一来,沙宣家族首当其冲,拉萨利赫不得不带着一个大家庭远遁,并在路上病逝。其三个儿子中较为能干的两个——戴维(David,1792-1864)和约瑟夫(Joseph,1795-1872)经过商量后在孟加拉湾分道扬镳——约瑟夫往西,戴维往东。

TWO:约瑟夫.沙宣后裔的中东战绩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小儿子约瑟夫·沙宣(Joseph Sassoon)和哥哥分手后,只身前往叙利亚的阿勒颇(Aleppo),在那里建立了一家商行,并慢慢做大。后来他的商业利益传到了亚历山大,塞萨洛尼基和雅典,其中包括一家航运公司和一家货币兑换行。
 
约瑟夫.沙宣五个儿子,这些儿子向多个方向发展。其中最杰出的是摩西·沙宣(Moses Sassoon,1828-1909年)。摩西.沙宣先回到祖籍地巴格达,然后移居埃及,在那里他建立了名为约瑟夫·沙宣父子公司(Joseph Sassoon&Sons)的金融公司。
 
1860年代,米帝发生内战,南方棉花无法再出口到约翰牛。于是约翰牛的纺纱厂和织布厂不得不寻找新货源。摩西.沙宣的大儿子尼西姆(Nissim,1840–1917年)瞧准机会,通过向约翰牛出口埃及棉成为埃及最大的棉花出口商,赚了个盆满钵满。而其小儿子雅各布·沙宣(Jacob Sassoon,1850-1936年)则是埃及最大的棉花种植园主之一,不但拥有棉纺厂,还与约瑟夫·维塔·莫塞里(Joseph Vita Mosseri)一起创建了埃及信贷基金会。
 
隔了十几年之后,棉纺业饱和,沙宣家族开始积极的寻找新的增长点。摩西.沙宣的子孙之一,大卫.所罗门.沙宣(David Solomon Sassoon),一直相信美索不达米亚的石油资源能挣钱,于是先是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搭上了勾,并入股了德意志的ONE带ONE路工程——柏林巴格达铁路。
 
德意志想要崛起,却在1910年代被协约国打趴在地。一战过后,约翰牛取代了德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利益的时候,沙宣家族也赶紧和罗斯柴尔德家族一起转换了门庭,成为约翰牛在中东带盐人。这个时期沙宣家族又出现了一个牛人:埃廖.尼西姆·埃利亚.约瑟夫.沙宣(Eliau (Elias) Nissim Eliau JosephSassoon,1928–2010)。
 
当埃廖.沙宣长大后,沙宣家族已经拥有Burmah石油公司等好几家石油公司、一家纺织厂、一家大型棉花出口机构、以及一堆别的公司的股份。但埃廖认为棉纺业这些传统业务已经不挣钱,于是专注于开拓新的增长点。他拓宽了他爷爷的投资方向,开始将目光转向三个领域:石油勘探业、航运、和银行业。他从父亲那里借了5000英镑,向标准石油公司(Standard Oil)投资,增加了他的家族在标准石油的现有股份,并大发其财。有了第一桶金,他就开始玩金融。1952年,他与儿时的朋友莫伊斯·约瑟夫·莫里斯·卡塔伊(Moise Joseph Maurice Cattaui)(1925-2009年)共同创立了杜克尔银行(Banque Du Caire)。

已被国有化的杜克尔银行
 
通过石油大赚其钱的埃廖.沙宣(Elias Sassoon)正想继续拓展在中东的商业版图,却好巧不巧,遇到green国家的民族运动——1957年,纳赛尔领导下的埃及革命衙门将所有欧洲特别是英国和法国的公司和银行国有化。尽管外国人和犹太人对埃及的艺术,经济,政治和学术领域做出了许多贡献,但还是遭到衙门的骚扰和恐吓,许多人被迫离开埃及。沙宣家族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的财产被没收。
 
1966年,埃廖·沙宣的妻子是埃及公民,却被宣布为非公民,应埃及政府的要求,埃廖的叙利亚公民资格被撤销。他们又一次上演《出埃及记》——被带到亚历山大港,并被逐出该国。但是,他们的儿子爱德华·埃利亚斯·沙宣(Edouard Elias Sassoon,1948–1985年)则被扣押了下来。在支付了总计400万英镑的赎金之后,在法国和希腊政府的干预下,他的儿子才回到沙宣家族的怀抱。

廖.尼西姆.埃利亚.约瑟夫.沙宣

好在埃廖·沙宣(Elias Sassoon)早就在全世界配置了资产——他于1961年与莫伊斯·卡图伊(Moise Cattaui)一起在瑞士成立了沙宣卡塔伊投资控股公司(后来称为普罗维登斯集团),这家私人对冲基金的资产来自于五十年前——也就是1910年——在瑞士洛桑成立的沙宣家庭信托。合作伙伴将Curaçao(荷属安的列斯)公司移至一个私人家庭投资集团,该集团无需在SEC(美国证监会)进行注册或遵守《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改革法案中的报告要求。据说在成立时,该基金管理的资产总值为2500万英镑。
 
该基金投资了美国、加拿大和希腊的商业房地产以及贵金属、石油和天然气以及证券。该基金还在货币市场中进行了投机。该基金投资的公司包括:必和必拓、法国航空,美国运通、通用汽车、富国银行、汇丰银行、雷曼兄弟、埃克森美孚、康菲石油公司、芬迪(Fendi)、乔治·阿玛尼(GiorgioArmani)、微软,太阳微系统(Sun Microsystem)、米德兰银行(Midland Bank)、股票经纪公司弗兰克尔·波拉克(Frankel Pollak)(后来卖给了位于南非的沙宣家族银行萨斯芬银行)和标准普尔。
 
有传言说,在埃廖·沙宣(Elias Sassoon)于2010年去世时,不需要向SEC提交财务报表的该基金管理着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大多数是沙宣和卡塔伊家族的资产。
 
百年前,约瑟夫只身一人西渡埃及,百年后,其子孙的资产已经接近千亿美刀,不可谓不算福祚绵长。
 
THREE:戴维.沙宣后裔的东亚战绩
 
再来说沙宣·本·萨利赫的另一个儿子戴维。
 
实际上,在沙宣·本·萨利赫去世之后,戴维就成了家庭的主心骨,1828年他带着大家庭一起去了波斯湾的布什尔市,然后又于1832年去了印度的孟买。时值东印度公司经营印度时期,内部各地时有战争。约翰牛固然向东印度公司取得统治权,但次大陆1858年仍有六个内陆土王(Maharajah)却未曾降服,约翰牛只有听之任之。但这并不代表约翰牛就想要放弃,他们急需抓手来好好开发印度商业,稳定印度社会秩序。
 
而戴维一来,就和约翰牛搭上了钩——还有什么比在本地没有势力,只能乖乖听命于约翰牛,却又有理财能力的人更靠谱的呢?
 
在约翰牛支持下,戴维在孟买地区设纺织,面粉,榨油等厂,徐入印度内陆。慢慢赚到大钱,再飞黄腾达,人财两旺后添设医院,图书馆,博物馆,义学,奖学金,孤儿院等文教,慈善事业。在当地又成为犹太人社区领袖。其去世后,被称为老沙宣。

戴维.沙宣及其儿子艾利斯、阿尔伯特和小戴维.沙宣(从左至右)

除开在孟买发展之外,他还将目光投向远东彼时的远东,神州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经济系统,只留下广州十三行通商(等于49-79的香江)。十三行里大青果买到的东西都仅供皇家和达官贵人使用,消费市场狭小,但大青果国民自身创造的各类民用产品如瓷器丝绸却可以卖到海外,市场广大。如此一来,八旗才能消费,贱民只配生产和卖出血汗。这样的消费明显是扭曲的——八旗人数太少,也消费不了多少。洋布、洋纱、煤油灯这些好东西,贱民想买第一没地方买,第二也没钱买。其后果就是神州和约翰牛的贸易中,神州是入超(大幅顺差)的,真金白银大量流入神州,大青果也靠这个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
 
如此一来,约翰牛吃瘪。又由于那时候的国际贸易以白银及金币作价,约翰牛本身木有铸币权,并不能像如今的米帝一样从中得利(政府变相发债促进国内投资)。长此以往,约翰牛就只能看着自己的真金白银不断流失而干着急,上吊的心都有了。
 
当此之时,在约翰牛荫庇之下的奸商们救了他们的命。一些奸商在贸易中精明地看到了烟土特货利润巨大。于是戴维派了两个儿子——艾斯利和阿尔伯特——和众多在约翰牛庇护下的其他商人一起,开始大量倒卖烟土进入神州,成为扭转大青果和约翰牛贸易逆差的关键抓手。沙宣家自然也赚得盆满钵满。
 
附带一句:我们当然应该痛骂戴维支派倒卖烟土特货侵蚀神州肌体,但1)那时候本来就是丛林社会,谁挣到钱,谁拳头大谁就有理;2)大青果本身也不算好鸟。第二次烟土特货战争后,大青果各地衙门扶植农民自己种起了烟土特货。在与印度相近的云贵川地区,罂粟广泛种植,“乡村嵩落皆遍种之”。
 
由于价高好种,到了1860、1870年代,罂粟在大清帝国的各个省份、各个角落遍地开花。其提炼出的烟土质量远高于进口特货。1879年,大青果沿途特货自给率达到了80.12%。
 
各地衙门扶持本土特货挤走了印特货,同时也大赚其钱:1908年,当年烟土特货税收厘金共3302万两为例,其中进口特货征缴税厘为502万两,而国产特货征缴税厘则达到了2800多万两——衙门甚至靠这个和滥发铜元建立了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和强大的新军。可叹神州人民,前门赶走洋渣男,后门迎来土渣男,也算是宝宝心里苦——所谓不要相信在野党,上台了都一样,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在1860年代,艾利思就发现买烟土特货无钱途,于是在1867年成立新沙宣洋行,由儿子雅各布(Jacob)、爱德华(Edward)及美亚(Meyer)打理,改为投资地产、航运及银行/金融业。香江汇丰银行成立前后,长期都有沙宣家族的人参与其中。

财迷之前提到的魔都首富哈同,就是在沙宣家族战略转移之后的助力者。就连他都能成为魔都首富,可见沙宣家族本身之实力。其事迹请看此文链接:财迷‖巴格达雕丝的逆袭:经济环境不好时的经商成功案例探幽》。
 
老沙宣的另一个儿子,阿尔伯特·阿卜杜拉·戴维·沙宣(Albert Abdullah David Sassoon,1818–1896年),则在孟买坐镇,经营着老沙宣洋行,并特别建造了沙宣码头,这是印度西部建造的第一个湿船坞。

沙宣码头

阿尔伯特不仅自己富可敌国,儿子还娶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女孩,生了两个孩子——男爵、曾任下议院议员和劳合.乔治首相秘书的菲利普.沙宣(Sir Philip Albert Gustave David Sassoon,1888–1939):

菲利普.沙宣

以及热爱艺术的西比尔.沙宣(Sybil Sassoon,1894-1989):

西比尔.沙宣

百年前“巴格达胡雪岩”沙宣·本·萨利赫举家出逃,最终客死半路,把一大家子人交给儿子戴维.沙宣,何等凄惶。百年后,其后代却能与罗斯柴尔德家族联姻,并进入约翰牛政界中枢,或成为文化界名人,这又是何等的风光!

FOUR:维克多.沙宣成为魔都地产大亨
 
戴维的后代中,和神州联系最紧密的是艾斯利的孙子维克多·沙宣。此子生于1881年,1918年在孟买继承祖业,掌握了新沙宣洋行的经营权。他曾经担任过印度殖民地国会议员、调查印度工业劳动问题皇家委员会等职。
 
20世纪初,沙宣洋行主要经营的鸦片和棉纱布匹生意日渐萎缩。维克多看到魔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于是决定把经营重点转移到魔都。

晚宴中的维克多·沙宣(左4)
 
1923年维克多·沙宣第一次来到魔都,使用在香港已经熟稔的投行金融手法,利用资金在时间上的价值控制了成熟的安利洋行,在魔都站稳了脚跟,除继续经营进出口业务外,还建立了若干直属公司,投资多种行业。但让他真正赚钱的是他在魔都房地产方面经营的巨大成功。
 
维克多.沙宣利用金融杠杆大量收购房产,并通过抵押放款的方式吃没押产。湖北路迎春坊、唐山路润德里、昆明路原德里、黄陂南路安义里和泰晤士大楼、华盛顿公寓、静安公寓等等,都是新沙宣集团用这种手段吞没的。
 
新沙宣还用出租土地给他人造新屋到期屋归地主的办法,“归”进了大量房屋。经营房产的风险转嫁给赁地造屋者,自己保有土地增值利益。
 
维克多·沙宣在1925年起开始兴建高楼大厦。首先兴建的是沙宣大厦,沙宣大厦面临南京路和黄浦江,三面沿马路,一向被认为是魔都最好的一块土地。沙宣大厦从1926年4月破土兴建,至1929年9月5日全部落成。

维克托亲手拍的沙宣大厦

沙宣大厦英商公和洋行设计,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沿南京东路和外滩的外墙使用花岗石。外表豪华,地理位置优越,又是魔都第一个高层建筑
沙宣大厦,如今和平饭店

建成后,维克多·沙宣顿时成为当红炸子鸡,新沙宣洋行的“声誉”也随之大为提高。随后沙宣又陆续建造了河滨大厦、都市饭店、汉弥尔登大厦、华懋公寓、格林文纳公寓。使其在解放前的魔都28幢十层以上高层建筑中占了6座。
 
建造沙宣大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收取高额租金。大厦落成后,包租给集团附属的华懋饭店独立经营,按年收取60多万银两巨额租金。这座大厦建筑成本包括土地作价200多万两,共计760多万两, 13年时间就全部收回。

沙宣大厦今昔对比

尝到甜头后,沙宣以建造高楼大厦和西式住宅为重点。1935年,新沙宣集团占有的房地产达50多处,集中在几个地段:在南京路、福州路一带,有沙宣大厦、汉弥尔登大厦、都城饭店等大楼和庆顺里、和乐坊、长鑫里等10多条里弄;在淮海中路、茂名南路一带,有茂名公寓、锦江饭店、茂名花园公寓、凡尔登花园、培福里、纪家花园等;在苏州河北岸有河滨大厦、瑞泰大楼、瑞泰里、乍浦里、德安里等多处;在四川北路长春路一带,有长春公寓、北端公寓、狄思威公寓、余庆坊、启秀坊等。至此,新沙宣集团在魔都拥有的房地产,不论在土地面积、房屋面积和高层建筑幢数方面,都已居魔都房地产商的首位,成为魔都的房地产大王。
 
在沙宣集团急速膨胀的过程中,维克多充分意识到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融合形成的金融资本的重要作用。1930年成立了新沙宣银行,是沙宣集团各企业的金融管理中枢。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事后,魔都租界地位岌岌可危,沙宣开始陆续将资本转移国外,大量抛售各附属企业和投资关系公司的股票。1945年后,沙宣将在魔都的直属公司全部迁往香港,魔都只设分支机构,资本额也改以港元计算,同时大量出售产业,进行第二次撤退。1958年,维克多完全撤出大陆,并前往巴哈马。1961年,维克多·沙宣病逝于巴哈马首都拿骚。其大量资产留给了其遗孀。
 
FIVE:沙宣家族事迹对我等小民的启示
 
窃以为沙宣家族有以下经验值得学习一个:
 
第一,能把握经济周期和认清经济环境。约瑟夫的后代在19世纪工业革命的大周期里靠着贩卖棉花挣到了钱,在20世纪的石油行业崛起里又挣到了钱。戴维的后代在对华烟土特货贸易中挣到了钱,后来又能在神州地产行业里挣到钱(就沙宣家族事迹看,神州人的炒房癖从20世纪初的魔都就开始猥琐发育)。这都表明了沙宣家族对于经济周期的敏锐,以及对经济环境的熟悉。
 
第二,重视生育,家族的子嗣足够多。沙宣·本·萨利赫有三个儿子,而其中约瑟夫.沙宣又有五个儿子,戴维沙宣则有八个儿子——如此家庭,即使以能生著称的神州潮汕人也相形见绌。
 
回环顾之,沙宣家族其实是以此分散风险——为啥每次工业革命周期或者贸易周期到来之时,沙宣家都能踩准点?原因无他,该因其子嗣众多,可以各自盯一块,只要其中一人发达,其余都可以鸡犬升天——原始状态VC,此之谓也。
 
戴维有八个儿子中,除了一个儿子的家庭被要求做世代拉比(犹太人神父),其余人被派往各界发展:阿尔伯特和艾斯利两人经营传统的商行生意。阿尔伯特的儿子娶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女孩。另外还有两子,恃其优学语言之才,进入英王爱德华七世(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宫廷,成为朝臣。他们和阿尔伯特一起都是爱德华七世挚友,和爱德华谈笑风生。此三人的后代多有膺任议员,副部长者,先后获英王赐爵者共六名。如今还活着的后代中最著名的是上议院议员,前英国财政部商务大臣,现在任中英贸易委员会主席的詹姆斯.沙宣(James Sassoon):


另外,阿尔伯特的女儿雷切尔·沙宣·比尔(Rachel Sassoon Beer)与丈夫一起经营了许多英国报纸,包括《星期日泰晤士报》(1893-1904年)和《观察报》,她是第一个国家类报纸的女编辑:

所以,各位可以看到,戴维.沙宣早就开始了布局:商界、政界、文化界同时有人发展,才有了后来沙宣家族的持续辉煌。
 
第三,重视进行科学的资产配置。沙宣·本·萨利赫的两个儿子以波斯湾为界,建立起两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最后不约而同地将帝国变成了无数个信托基金,并开始低调地在世界各地投资。目测这是因为他们通过几个世纪的摸索发现金融业是食物链的顶端。
 
1910年代,约瑟夫和戴维的后代都又不约而同地设立了自己的信托公司,负责家族成员财产托管和收益事宜,利用庞大的信托基金购置有价证券,以收购股票的办法控制了一些著名企业的股权。也就是说,在大青果的时候,沙宣家族就开始和北美的摩根集团同步采用了一种新的手段来控制世界——投行金融。
 
四十年后的1957年,金融学鼻祖马科维茨用数学公式证明:只要一个家族的资产配置得当,做了合理的对冲,基本不可能出现亏损——这等于资产配置合理,家族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沙宣家族的直觉是多么厉害。
 
第四,有国际视野,懂得相机而动,随时准备跑路。当初在巴格达时,戴维.沙宣和约瑟夫.沙宣一看形势不对,立马远遁。后来维克多.沙宣也从魔都赶紧撤离。埃廖.沙宣也从埃及有惊无险地撤出——风声一紧就舍得抛弃偌大家业和巨额财富,迅速远遁,其决断力非一般人可比(即使撕葱爸这种或许可以算)。估计他们能有如此行动力,都是因为从祖辈哪里学会了教训。
 
俗语云,树挪死,人挪活。财迷读书时也听过牛津大学校长演讲说:keep moving ,never stop,估计都是这个意思。
 
第五,通过不断试错抱住了可靠的粗腿。沙宣家族抱了很多大腿,包括奥斯曼土耳其帕夏(总督)的,德意志的。最后才通过试错,抱上了约翰牛这个不错的大腿。当然,完全不会说英语的巴格达犹太商人后代居然做到了英国财政部次长(商务大臣),除了犹太人优秀,与约翰牛帝国系统的开放性也不无关系。
 
第六,重视教育。这与犹太人的传统有关系。犹太人亡国之后寄人篱下。哪些国家留给犹太人的只有少数被封建关系所遗漏的边缘行业,比如放贷业、替贵族征收租税的包税/包租人、与放贷和收租有关的私人理财业,以及少数未被行会垄断的商业。这些行当的共同特点是:因没有垄断权而极富竞争性,需要一颗精明的头脑,读写和计算能力很重要。因此,犹太父母可能更愿意投资孩子的教育,提升其读写计算能力,以及运用理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传统。同时,犹太人的宗教传统要求每位父亲都应向儿子传授《妥拉》和《塔木德》等经典——在识字率很低的古代,这无异于大学科班出身。

第七,有信仰支撑。窃以为这是最重要且最基础的原因:犹太教是世界上宗教律法最多,各种清规戒律最多的宗教之一。这或许有坏处,但也有很多好处——由于敬畏神的惩罚,犹太人大都遵纪守法,诚实经营,同时也不会出去花天酒地,放浪形骸,败家子很少,这有助于其财富持续传承并不断扩大规模。而沙宣家族,恰好是一个重视宗教传统的家族——沙宣家族内部至今仍然有一脉世代做拉比,为家族立传,同时主持各种神学学习和仪式。
 
以上七点之中,前五点是技术手段的“术”,而后两点则是“道”。
 
沙宣家虽然出身绝类胡雪岩,却“道”“术”并济,其避开“富不过三代”之魔咒,家族财富历两百年而规模日增,且成为横跨政治经济文化界的大家族,福泽绵长,也就是自然而然。值此撕葱爸割肉、杰克马退休之际,沙宣家族的“道”“术”并济,或也值得我等神州人以之为鉴。
 
言尽于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