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钓调漂到底有没有用,做好这几点,就知道有用还是没用了

 江山携手 2019-10-03
野钓调漂,到底有没有用,按理说这是不应该有争议的,但是仍有不少野钓钓友认为,鱼情比调漂精准的意义更大,没有鱼,调的多精准都是白扯,有鱼,那不调漂也一样有渔获,这个观点似乎是没办法驳斥的,而鱼情比较好,不在意调漂的钓友,总会亲身说法,将野钓调漂说的一文不值,那么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在野外垂钓,调漂有三大忌讳,第一忌讳不精找底,第二忌讳不微调,第三忌讳只调一次漂,那么这三个忌讳,又是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呢?
忌讳一、不精准找底
野外水域,包括湖库在内,水底没有人清理,前几天有钓友留言,说野钓那么多年,没见过淤泥深度30厘米以上的,非常怀疑淤泥底作钓,到底有多复杂;我个人倒是不怀疑这位钓友的说法,我只举一个例子,黄河,黄河的堤坝高度,完全就是因为水土流失,水流冲刷淤泥,导致水位不断上升,黄河水底什么石人、铜牛之类的,不说传说如何吧,那淤泥之深,堤坝之高,这可不是胡乱编造的吧。
把话题扯回来,任何野外水域,除非亲自下水,否则就算是使用水下摄像机,也无法判断具体情况,我们也只能通过精找底,来判断水下情况,一要确定有无淤泥,二要确定有无乱石,三要确定有无水草,四要确定有无地缝,当然,水深是重中之重,如果不精找底,不知水下地形,切线、挂底,这是常态,当然不排除水下情况很好,没有淤泥淤积的水域,但是毕竟是少数,而精找底,除了让我们了解水底,更主要的就是打窝之前,能让我们确定这个窝点到底是不是适合聚鱼。如坡底,淤泥底、乱石底、水草底、地缝底、高低落差太大的水底,这些都是不适合打窝的。
忌讳二、实战过程不微调
这是很多钓友常犯的一个通病,打窝之后调个漂,等到收杆,漂也没动过,因为就是认为野钓不需要精准调漂;可是最大的问题,是鱼情并不是一直不变的,从刚开始打窝,没鱼,到后来的有鱼、鱼进窝,窝料减少,到后期的补窝、惊鱼、跑鱼,到后期的散窝,没鱼,鱼情一直都在变,甚至严谨点,窝点和钓点所在的水底,都已经明显发生变化了,那么凭什么浮漂一直没有变化?
如鱼多打快口,是不是应该及时调灵,将子线做的紧绷,让上钩离底下钩触底,这样更方便鱼群觅食,等到鱼口减慢,是不是应该及时调钝,同时补窝,减缓抽竿的频率,让鱼群在窝子里聚一聚,然后等密度上来了再继续?可是好些钓友,只有在小鱼闹窝时,才会想起来微调钓组,这就显得很是被动了。
忌讳三、调钓思路始终不变
微调和调钓思路的变化,并不是一回事,鱼情是多变的,钓鱼也应该跟着灵活变化,比如现在是盛夏,鱼群既有可能被高温导致的水底缺氧,然后上浮,也有可能是我们我们抽窝,饵料雾化太好,逼得鱼群上浮,那此时钓底和钓浮,在调钓的思路上都已经有明显的变化了,甭说钓目了,调目都要重新做,继续守着老思路,底钓死守,鱼也不会主动探底觅食,那钓不上鱼一点都不奇怪。
可能有钓友会说,等到一整套调钓流程下来,又花了多少时间,有意义么?事实上,即使从粗找底开始从头调漂,也不会超过5分钟,如果我们在已知水深、水底地形的情况下调钓,最慢也不会超过3分钟,其实除了懒,真的没有别的理由。
那么说了这么多,再回到开头,为什么野钓我们要调漂呢?因为我们看不到水下,所以借助浮漂来判断;为什么我们要精准调漂呢?因为鱼情太差,只有通过精准调漂,才能增加中鱼几率,答案就是这么简单,如果鱼群满河游,和饲养塘一样的密度,那不用调漂我们也能爆护,可是现实没有那么好,所以我们只能老老实实的精准调漂,来增加中鱼几率,那么野钓,精准调漂,非常有必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