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时代,书法对于我们意义何在?

 一滴水之二 2019-10-03
文/小肥虾
中华书画是传承上千年的文化艺术瑰宝,自古有书法「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亦有绘画「咫尺之图,写百千里之景」。中华书画于泼墨挥毫、笔走龙蛇之间,尽显翰墨与丹青之神韵。
源远流长的书画传统和浩如烟海的书画作品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意趣。
我虽然不太会书法(写软笔字),但是多年来跟书法倒是结了不少缘。
和现在小朋友们课外学的机器人、罗辑思维等形色各异的课程不同,在我小时候,兴趣课程多以艺术类为主,书法啦,画画啦,钢琴啦……在我看来,对小朋友们的课外兴趣辅导,不仅仅是一个让孩子们「坐得住」的好办法,也为将来的成长和艺术感官培养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小时候的我只是零碎地学过几次书法,那时候我们俗称「写毛笔字」、「写大字」——大字的「大」,是相对于钢笔字的「小」而言。
父母买了不少字帖,无论硬笔还是软笔,意在让我练练字,培养培养兴趣。写毛笔字略为费事,倒墨水、裁宣纸、写完之后还要洗洗刷刷;硬笔书法就方便得多,随便拎起一支钢笔,照着字帖临摹即可,兴致来了,能写一个下午。因为过于注重握笔的方法和坐姿,常常写得手指发酸。
印象中,著名的硬笔书法家有司马彦和庞中华,我描摹过庞中华,临写过司马彦,断断续续地,字写得稍微就有点儿「形」了。
庞中华
司马彦
初二那年,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一次硬笔书法比赛,得了个二等奖。不得不感慨,那个时候,小孩子们的硬笔,写得好的,真是漂亮,刚劲有力,落落大方,一笔一划之间,是时间的日积月累和态度的完美呈现;写得不好看的,老师常常会说,跟草棒子戳得一样!
后来就断了硬笔的学习,及至高中、大学,直到工作之后,身边写字好看的人还真是不多,印象深刻的,父亲和外祖父的字都不错。
我的字:选《春江花月夜》
我的字:浣溪沙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家写字的机会不多,写字好看的人更是屈指可数。
工作之后,集团公司在南京有两家小有名气的书画院和美术馆,美术馆会定期举办一些书法展和画展,借着种种机会,我开始跟诸多书法家打了一些交道,也更多地接触了不少书画。
虽然对书法的了解不多,但是我的口味还算「独特」,一些大家未必见得喜欢,身边素人的作品,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江南本就是书法文化的重镇,写得好的书法家数不胜数,画画的高云、写字的孙晓云、做壶的汪寅仙,我都见过并且十分喜欢他们的作品。
前几年,和单位的前辈去郊区拜访已故的书法家乐泉,记忆犹新。
乐泉老师早些时候住在仙林,据说那边潮湿,才搬至江宁。这里远离喧嚣,驾车也得半个小时才能到最近的超市。乐老师和他的妻子住的是一栋连体别墅,一楼的客厅里摆满了书籍和画册,墙上挂着他的几幅书法和水墨作品,书柜里有几个机构发的聘书和铭牌。房间里充满了檀香的香气,我的左手边有一方古琴,右脚边上,几幅已经装裱完成的作品靠在一起。
宾客们围坐在一起,乐老师依次给我们倒茶,他跟网上说的一样,从不大声说话,绝少慷慨陈辞,平静得如一泓池水。想必正是有了这样的心性,他的清逸和胸襟才能赋予作品独特的魅力。
在他的工作室里,我看见一幅四方小画。乐老师说,这是他九几年在三峡写生的时候,随便泼的几幅小画。画中的三峡阴雨绵绵,雾气沉沉,崇山峻岭之中,从上游飘了一叶扁舟。画的技法娴熟,意境更不用说,若不是作品高贵,连我都想把它买下来!
一位同行的在南师大读书法专业的研究生,拿了几幅自己的作品给乐老师看。乐老师只看了一幅,说了句不错,接着便语重心长地说,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想有所成就,别急着写出什么东西来,先去看帖吧!看唐以前的,尤其是魏晋和两汉的,明清的就不要看了,前人已经有了。
话题太多,印象深的只有一个。一位老师说,书法仅仅是文人墨客消闲消遣的玩意儿罢了,总不至于专门开一个研究生课程吧?研究什么呢,古代碑帖还是运笔走向?既不教人治国之理,又不教人安邦之道。
我回来后想想,这话对,也不对。眼下正处于数字技术大发展的时代,智能设备、AI技术、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屡次更新换代,无纸化办公日臻成熟,我们似乎已经不需要亲自写字,也很少有兴致亲自提笔写字了,那么,书法对于我们,意义何在?
物质化已经把人带到另一种境地,我们所缺失的,正是艺术的慰藉。正如音乐家德彪西在一战中的巴黎时说,这个美好的世界正在被摧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提供一些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