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展 | 浙江出土宋元青白瓷

 来来永胜 2019-10-03

本文约2700字33图

光致茂美——浙江出土宋元青白瓷

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

2018.12.29 - 2019.02.25

青白瓷是宋元时期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因为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和白中显青,因此称青白瓷,一般又习惯称之为“影青”。景德镇窑始烧于五代时期,景德镇五代时烧青瓷和白瓷,青白瓷在五代窑址里尚未发现。按照我国瓷窑发展一般情况,后期都继承前期传统品种而有所改进或发展,但景德镇却例外,五代流行的青瓷和白瓷,宋代不见了,代之以青白瓷。汉唐以来陶瓷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但也有模仿同时期其他材质器物的实例。玉器历来是稀有物而为统治阶层垄断专用,青白瓷或是在青白玉可欲不可求的情况下出现的,应是景德镇陶瓷匠师利用当地优质原料烧出了色质如玉的青白瓷,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青白瓷当时深受人们喜爱,在龙泉窑腹地的松阳、庆元等地墓葬中也出土了青白瓷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当时青白瓷的影响力。古代浙江地区唐宋墓葬随葬品中的瓷器以本土所产为主,前为越窑,后为龙泉窑。但在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却以景德镇窑青白瓷较为多见。这一时期正是越窑走向衰落,龙泉窑尚未盛烧的阶段,这给了景德镇窑青白瓷拓展市场的空间,也是促成青白瓷臻于鼎盛的一个重要因素。浙江不仅是青白瓷的消费地,也是青白瓷的生产地。宋元时期,景德镇窑青白瓷生产技术影响南方诸多窑场,各地竞相模仿。浙地窑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原本以生产青瓷为主的窑场,为迎合市场需求,也开始烧制人们喜爱的青白瓷。泰顺、乐清、苍南、江山、金华、临安等地均发现有青白瓷窑址,大多就近销售,质量较为一般,满足普通民众需求。

深受喜爱的青白瓷器被运用于日常生活多个方面。碗、盘、壶、罐等饮食和储藏类器皿是景德镇青白瓷窑系最为常见的产品。水盂、水注、砚滴等文房用品也是景德镇青白瓷窑场的重要内容。宋人饮酒追求格调与礼仪,因此青白瓷梅瓶、注子、温碗、台盏等是宋代颇受喜爱的酒具,梅瓶用来贮酒,饮用时先倒入注子,注子置于温碗中,倾入热水温酒,再斟入台盏饮用。瓷盒在唐代已有烧造,宋代广为流行,各地纪年墓出土的青白瓷盒多数属于南宋墓,国外出土的青白瓷盒也多是南宋时期的产品,南宋瓷盒大为盛行与南宋海外贸易发展、香料大量输入有关,金、银、玉、玛瑙、雕漆香料盒应运而生,而价廉物美的瓷盒更易于满足社会需要,瓷盒除盛装香料,还能盛装敷脸用的粉、画眉用的黛、抹唇用的朱红等化妆用品,因此社会需求量更大。

↑ 青白瓷塑像(发冠、外袍、鹿身、底座施青白釉,面、颈部、手、足、交领内衫为素胎) 南宋 德清南宋吴奥墓出土 德清县博物馆藏

↑ 青白瓷注子、温碗(注子内盛酒,温碗内盛放热水以温酒,是宋代最常见的酒器组合,圆筒形器盖既防止酒浆外溢,又可最大限度防止酒精挥发) 北宋 海宁东山宋墓出土 海宁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狮钮盖罐(罐体肩部覆莲纹,腹部缠枝莲纹,胫部仰莲纹) 元 兰溪出土 兰溪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龙纹罐(肩部刻划凤穿牡丹纹,腹部云龙海水纹,近底处仰莲纹,每层纹饰间弦纹相隔) 元 杭州朝晖路元代窖藏出土 杭州博物馆藏

↑ 青白瓷印花碗(芒口,弧腹,圈足,内壁凤穿牡丹纹) 南宋 湖州出土 湖州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刻花碗(敞口,斜腹,圈足,内壁底刻划荷叶纹,并填以篦纹) 南宋 湖州出土 湖州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印花碟(内壁印云雷纹和莲瓣纹,底心鲤鱼戏荷纹) 南宋 湖州凡石桥遗址出土 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 青白瓷罐 北宋 海宁东山宋墓出土 海宁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四系罐 北宋 松阳出土 松阳县博物馆藏

↑ 青白瓷盖罐(腹部柳斗纹,柳斗是以柳条或藤条编织而成的盛贮器,柳斗纹瓷器是对这种柳编织器的模仿,始见于五代,宋元时期较为流行,耀州窑、景德镇窑等均有发现) 北宋 新昌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 青白瓷盖罐(盖面下凹,宽平折沿,荷花形盖钮,罐为直口,短颈,弧腹,圈足较浅) 南宋 庆元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庆元县廊桥博物馆藏

↑ 青白瓷荷叶小盖罐(罐为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配荷叶形盖) 南宋 衢州南宋史绳祖墓出土 衢州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小盖罐(罐为敛口,溜肩,鼓腹,小圈足,莲瓣纹,盖面菊瓣纹,口沿和外底无釉) 南宋 德清出土 德清县博物馆藏

↑ 青白瓷印花盖罐(盖面压印花鸟纹,罐体肩部直条纹,上腹印卷草纹) 南宋 杭州庆丰村黄姑山出土 杭州博物馆藏

↑ 青白瓷注子(下凹形盖面,花蕾式盖钮,壶为敞口,束颈,瓜棱形腹,平底) 北宋 兰溪出土 兰溪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台盏(台盏是酒台和酒盏的合称,是宋元酒具重要组成部分) 北宋 海宁东山宋墓出土 海宁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台盏 北宋 海宁东山宋墓出土 海宁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注子、温碗(注子直口,筒颈,斜肩,腹近直,矮圈足,颈部弦纹,肩部刻划草叶纹,上腹一筒形器盖,盖顶塑一蹲狮钮;温碗呈花瓣口,瓜棱形腹,高圈足,外壁刻划花卉纹) 北宋 海宁东山宋墓出土 海宁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注子(盘状器盖,中心内凹,荷花形钮,壶身为侈口,长颈,斜肩,腹微鼓,平底,盖沿和柄上各置对应的管状系,为穿带固定之用) 北宋 松阳出土 松阳县博物馆藏

↑ 青白瓷螭龙双耳杯(芒口,直筒形腹,喇叭形圈足,外壁对称贴塑龙耳,龙嘴紧衔杯沿,身躯弯曲拱起,龙尾紧贴杯身) 南宋 杭州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 青白瓷褐彩三联盖盒 北宋 建德寿昌出土 建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藏

↑ 青白瓷鸳鸯形双连盖盒 北宋 新昌出土 新昌博物馆藏

↑ 青白瓷粉盒(子母口,圈足,盒内正中堆塑一梳妆女子,三根藤蔓自中心向三个不同方向伸展,端部结出花蕾,将盒内分成三部分,分置三格,用以盛装粉、黛、胭脂等化妆品,藤蔓、花蕾、小碟点褐彩) 北宋 嵊州出土 嵊州市文物管理处藏

↑ 青白瓷粉盒(外壁菊瓣纹) 北宋 松阳出土 松阳县博物馆藏

↑ 青白瓷粉盒 南宋 桐乡南宋赵伯泽墓出土 桐乡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双凤纹粉盒 南宋 德清出土 德清县博物馆藏

↑ 青白瓷熏炉 北宋 开化出土 开化县文物管理所藏

↑ 青白瓷观音像 南宋 衢州南宋史绳祖墓出土 衢州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水盂(水盂敛口,鼓腹,圈足外撇,腹部刻划水草纹,外底无釉,留有垫烧痕迹) 北宋 海宁东山宋墓出土 海宁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水注(敛口,铜钱状,溜肩,弧腹,小圈足,外口沿下饰菊瓣纹和卷草纹) 元 江山出土 江山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花口瓶(花口,束颈,瓜棱腹,花口状圈足外撇,外底无釉,留有垫烧痕迹) 南宋 临安出土 临安区博物馆藏

↑ 青白瓷梅花纹双耳瓶 元 杭州老和山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 青白瓷瓶 元 湖州出土 湖州市博物馆藏

→ 青白瓷双耳瓶 元 杭州老和山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 青白瓷印花瓶 宋 江山窑址出土 江山市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藏

↑ 青白瓷执壶 宋 临安天目窑窑址采集 临安区博物馆藏

参考资料

浙江省博物馆(zjmuseum)展览介绍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 文物出版社1982-09

冯先铭《中国陶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