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之歌|知名学者王立群:忍着坐骨神经痛考研

 冬不拉拉 2019-10-03

【1969-1979】

时代背景

1977年高考和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恢复,不仅改变了那一代青年的命运,更改变了国家民族的命运走向。

人物名片

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文选》汇校汇注首席专家。新中国成立70周年10位“河南省教育突出贡献人物”之一。

青春之歌|知名学者王立群:忍着坐骨神经痛考研

忍着坐骨神经痛,高中生“直考”研究生

1979年夏天,开封师范学院,34岁的王立群以高中生身份,坐进了研究生考试的考场。

准备了一年,终于要考试了,他既忐忑又期待。唯一感到困扰的是,坐骨神经痛复发,平日只能支撑10分钟坐姿,这回面临4场考试,每场要坐3个小时。

考完那天,王立群回到家中,在床上躺了一个多小时才缓过劲儿来。

在这之前,他每天备课教书,业余时间复习备考,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使他患上坐骨神经痛,每天依靠电动梅花针缓解疼痛。后半程备考大多是躺在床上完成的。

时任开封市空气分离设备厂子弟中学教师的王立群没有想到,他的命运因这场考试发生彻底改变。

1977年高考恢复。因为是1965年毕业的高中生,且参加过高考,32岁的王立群不符合报考条件。

但命运之门并没有就此关闭。1977年10月,国家决定恢复研究生招考工作。

1978年1月1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高等学校1978年研究生招生工作安排意见》。研究生招考改为向社会公开统一招生;没有大学本科学历的考生,可用同等学力名义报考。报考年龄放宽到40岁。

王立群当即决定,就近报考河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但第一年没敢考,觉得准备不充分,尤其是外语,心里没底,就推迟了一年”。

1979年报名前,去厂里开介绍信,旁人表面上鼓励他,背后却议论纷纷。王立群回忆说:“我辗转从朋友那儿听说,‘当时大家都说,高中生想考研究生门儿都没有,等着他怎么去怎么回来吧’。”

王立群不想那么多,一心要考,“考上了我就闯过去了,考不上第二年再考”。

备考一年,抄写本摞起来有办公桌那么高

青春之歌|知名学者王立群:忍着坐骨神经痛考研

青春之歌|知名学者王立群:忍着坐骨神经痛考研

一晃40年,尽管一些时间节点记不大清楚,但备考过程依然历历在目。

每天背诗词,从《诗经》到林黛玉《葬花词》,断断续续背了五六百首。

从空分厂工程师那里,借来西安交大工科《俄语》教材,硬“啃”了一年,出乎意料考过了及格线。

考前4天,拿着三本开封市委宣传部编印的政治经济学小册子突击复习,最后一天,囫囵吞枣般看了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过,得益于此前14年的政治学习,这门课考了91.5分。

最难的是《文学理论》。“这是对文学作品规律的概括,完全没学过”。幸运的是,同在子弟学校教书的高中语文教研组两位老师,是学中文的。王立群找他们借来《文学理论》教材,没有基础,就下笨功夫,读、背、抄,诗词、基础知识、文学发展概况……考试完,抄写本摞起来,足足有七十多厘米的办公桌那么高,最终成绩也过了线。

1979年7月4日,王立群的复试通知书正式下达。也是在同时,学校领导找上门来,以学校副校长的职务许他,劝他放弃考试。

他嘴上回应“再考虑”,内心却十分坚定,“我不喜欢当官,就想上学,就喜欢读书。过去条件不允许,现在已经得到复试资格,一定要去”。

1979年9月4日,他收到了开封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河南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在那里等待他的,是恩师王宽行,是心心念念的古代文学,是缘结一生的河大岁月。

青春之歌|知名学者王立群:忍着坐骨神经痛考研

河南大学(时称河南师范大学)一九八二届研究生毕业合影,后排右起第七人为王立群。受访者供图。

寄语新时代青年

学术是立身之本,电视是普及之道。既要做好普及,更要做好研究。


记者 杨军强 通讯员 文杰

编辑 杨阳

审核 田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