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着痹】

 医道无涯 2019-10-03

概述

着痹是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邪,或夹风、夹寒、夹热,侵袭肌肤、筋骨、关节,导致经络痹阻、气血不通而引起的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的病证。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中医内科、骨科

危害

疾病日久易致阴阳失调。

饮食建议

湿热痹属热证和湿证,饮食原则宜清热、化湿、活血,常用凉性去湿兼活血之食品。忌食温燥伤阴食物。

证候

因湿性黏腻滞着,故多出现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处固定;湿性下注,故常以下肢为甚,或以肿胀、肌肤麻木、阴雨加重为主要表现。

证候分析

1.风湿痹阻
症状: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重着,疼痛游走不定,皮色不变,肌肤麻木不仁,随天气变化而发作,或伴恶风寒、汗出、头痛头重,或身体微肿,舌淡红或淡暗,苔薄白或稍腻,脉浮缓或濡缓。
2.寒湿痹阻
症状:肢体关节冷痛、重着、肿胀,痛处固定,屈伸不利,以下肢关节为多,遇阴雨寒冷天气加重,得热痛减,遇冷加剧,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
3.湿热痹阻
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灼热,局部红肿、拒按,发热,汗出,口干口苦,烦闷尿黄,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4.脾虚湿阻
症状:肌肉关节酸楚疼痛,或重着肿胀,肌肤麻木不仁,肌肉萎软无力,面色苍白或浮肿,食欲减退,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缓。
5.脾肾阳虚
症状:着痹日久,肢体关节酸痛肿大,屈伸不利,关节冷痛,畏寒喜暖,手足不温,腰膝酸软,口淡不渴,或面浮肢肿、纳差腹胀、小便频数、大便稀溏,或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病因病机

不外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以感受湿邪为主,常夹风、夹寒、夹热。湿为阴邪,阳气盛则湿邪散,阳虚则难以祛湿。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难以运化。故内因以阳气虚弱、脾胃不足为主。

诊法

望诊、问诊、闻诊、切诊,以及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四肢的骨关节X线平片、抗核抗体(ANA)、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血常规等检查。

辨证论治

辨外感内伤。

主要治则

祛湿通络。

治法

本病以祛湿通络中药治疗为主,辅助以外用药物。

内治法

1.风湿痹阻
治法:祛风除湿,蠲痹通络。
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
药物:蕲蛇、羌活、独活、川芎、苍术、白术、豨莶草、海桐皮、防风、茯苓、陈皮、甘草。
2.寒湿痹阻
治法:祛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药物:制川乌、细辛、桂枝、豨莶草、白芍、干姜、茯苓、麻黄、当归、独活、蜈蚣、甘草。
3.湿热痹阻
治法: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方药:宣痹汤加减。
药物:石膏、滑石、防己、黄柏、晚蚕砂、连翘、薏苡仁、
赤小豆、肿节风、忍冬藤、赤芍、地龙。
4.脾虚湿阻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蠲痹。
方药:升阳益胃汤加减。
药物:黄芪、党参、苍术、柴胡、白芍、法半夏、茯苓、陈皮、羌活、独活、防风、泽泻、黄连、甘草。
5.脾肾阳虚
治法:温补脾肾,通阳蠲痹。
方药:温阳通痹汤。
药物:黄芪、白术、熟附子、肉桂(研末,煸)、当归、熟地黄、小茴香、杜仲、独活、豨莶草、蜈蚣、炙甘草。

外治法

消痛贴膏、青鹏软膏。

日常调理

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注意通风,多晒太阳,避免在阴冷潮湿之地久待,患处注意保暖,被褥干燥,以免寒湿侵袭人体。

饮食调理

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和水果;宜吃优质蛋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