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日本的杀马特非主流青年,是如何成为侵略主力的?

 波哥谈古说今 2020-11-13

如果给这张照片上了颜色,估计很多朋友会觉得这是杀马特非主流青年。杀马特,十多年前兴起的一个词,如今已不怎么用了。此词指将头发做得奇形怪状,染成五颜六色,还穿着奇装异服的青年。这种造型,始于日本的摇滚乐队。

如今看到这几张照片,我才知道,其实这种乱糟糟的头发,早在80多年前就有了。上图拍摄于1930年,本图拍摄于1933年,他们之所以搞得如此与常人格格不入,跟后辈杀马特是一样的。那就是显示个性及对主流的蔑视——如果有家长站在现场,看着齐扎扎小平头的新生,会不会担心会被老生带坏呢?

今天这组照片,都是1930年代的日本中学生,他们有的非主流,有的好玩好吃,这样一群人,看起来像垮掉的一代,是如何在数年之后,成为日本侵略的主力,甚至在战争后期,开着自杀飞机撞向盟军舰艇的呢?(本图1937年拍摄于鹿儿岛)

原因不外乎几个。一是从小的教育,内化于心,平常看不出,一旦被激发,就失了理智。什么教育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明治时代起,天皇和皇后的“御真影”,会发放到每所学校。(本图1937年拍摄于鹿儿岛)

放置在校园的一座上锁小阁里。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在御真影阁前,向天皇皇后请安,宣誓永远忠于他们。学生们在校园玩,路过阁前,都得主动慢下来。上课的内容,自然以“教育敕语”为基准,“我臣民,克忠克孝……一旦缓急,义勇奉公,可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矣”。(本图1937年拍摄于鹿儿岛)

此句前的孝父母,友兄弟,信朋友,克己博爱,修学开智,重国宪,遵国法,都是为一旦有事,扶翼皇运而做。其二、为参战者举行极为隆重的仪式,现在留下的很多照片可以看到,入伍者家门前旌旗猎猎,上火车时,敲锣打鼓,极为荣耀。其三、互相之间的压力。(本图拍摄于1938年的大阪,黑板上的图案很俗啊)

邻里之间,这家高调送儿上战场,那家敢不也如此?敢说我家的娃儿不能去送死吗?明治以来的教育理念为日本人支持扩张奠定了基础,而社会氛围又使得哪怕反感战争,也没那个胆子表达,只能从众。(本图拍摄于1941年 一些学生在酒馆喝酒,与服务员嬉闹 本文照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