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按劳分配

 神羽心 2019-10-04
按劳分配                                          一九合十  http://blog.sina.com.cn/u/1779146080

是按摆出的劳动姿势分配?
还是按劳动结果分配?
两者所导致的效率差异是巨大的。

过去在生产队干活按照摆出的劳动姿势打工分,进行分配。
对劳动的判断浮于劳动的表面现象。
结果,群众的积极性都引导到摆姿势上面去了,大家就想尽千方百计怎么最高效率的摆姿势,得工分。
地里的庄稼就荒废了。

后来,搞包产到户,
这个说到底,就是按照劳动的结果分配了。
于是,群众的积极性就引导到怎么提高劳动的产出上面去了。
地里长出来的东西又多起来了。

其实,问题并不在于劳动的组织形式上面,问题在于劳动的分配评价体系上面。
就劳动的组织形式来说,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好干大事,当然比包产到户的单干的效率要高很多。
如果那时候,对按劳分配的有深入的思考,以劳动的结果来作为分配的标准,那么群众的积极性肯定能够引导到劳动本身上面的,肯定是可以让群众把所有的“歪心思”都弄到创造劳动结果上面去的。
我不太了解华西村,我想,也许华西村在处理这个“按劳分配”的原则的时候,肯定有避免按照劳动姿势打工分的手段。

现在的情况也和当年的“生产队”与“包产到户”单干又有些相似:
不管你是私企还是国企,劳动要出成果,按照劳动结果来分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就高,按照“打工分”的那个套路走,都是死路。

比如某大型现代化的化工企业。
属于技术密集型的那种,
设备维修,有机械、电气、仪表三个部门。
为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员工的考核,就是按照工作的出勤时间、维修了多少东西来进行分配。
结果反而是这样:群众干活,心里打算的是“不能把设备修的太好,修一次管很久就拿不到更多的钱”。
甚至更聪明的人玩出新花样:周一到周四,有维修请求的就尽量拖着不办,等到周四就去接任务,拖到周五开始干活,务必把事情的高潮弄到周六和星期天。这时候,干两天的活,等于平时干4天或者5天的活的收入。
这样的分配机制,甚至导致维修人员人为创造“设备故障”,留下很多维修后手,结果是,设备越是维修问题越多,设备越烂。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按照劳动结果来分配。
专业的维修部门,你维修的设备越是不出问题,你得到的钱越多,你维修的设备越是问题多,你的钱就越少。
这个大方向定下来,你在这个大原则之下去考虑细节的管理问题,把劳动的摆姿势作为补充的考核手段也是可以的。
这么干,才能把群众的“歪心思”引导到“怎么尽量减少设备故障”的方向去。
对于现代化的技术密集型企业,设备的维修、设备的制造是需要高技术的人才的,是需要长期研究学习、长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的。
按照劳动的结果进行分配,群众的心思放在怎么减少故障的方向上了,用不着你去督促他们,他们就会主动的钻研技术,主动的搞技术革新、技术改造。
你的设备也才会长周期高效率的运转。

所以,企业的问题不是私企或者国企的问题,而是“按劳分配”这四个字的理解问题。
不管你是国企还是私企,在企业内部,没有解决好“按劳动结果分配”的问题,按照当年生产队打工分的办法搞分配,生产队就被搞垮了。
我们不能说生产队这个组织形式不好,而是按劳分配的具体操作不好。

所以,老子说“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其实,这个问题又回到“慎终追远”这四个字上面来了。
就是说,不是看事情的表面现象,而是看事情的最终结果。不是看你干活多么辛苦,而是看你干出来的活是啥效果。你有本事,一分钟干完,效果还特好,这就是牛人,就该大大的重用,其它时间,我才不管你干啥子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