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静经》四观法门之二,”外观其形,形无其形。“(1)

 太极老叶KBA9 2019-10-04

佛家论道家,“练来练去,色身上用功夫,左右交右手,即使活个万儿八千,亦是寿同天地一愚夫!”

道家论佛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说来道去口头禅,玩嘴皮子,临老自己都动弹不得,还要徒弟娃弄个轮椅推着。”

真佛,亦有炼体之法;真道,首重练性斋心。

《道德经》说,“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有欲观窍

窍非指丹田,穴道,但二者亦有相似之处,人身有九窍,实修循序渐进,方能打开此九窍,其中有窍收地气,有窍收人气,有窍收天地宇宙之气。

气,道家称之为炁,能量之统称。

有欲时观窍,观之意,初初上手,无慧观照,只可意守。

意守是观照的低级功态。

意守者,上中下三丹法,最下一层。

说是上中下三丹法,实无等级之分,乃循序渐进,一进三,一变三。

意守不可死守,死守,用大脑意识直想身上一处;大害!守哪里死哪里?守上神焦,守中膨胀出血,守下有漏;须似万千之一秒神光过处,轻轻点一下即可,其名曰,似守非守。

似守非守,知而不守,知而不知此为意守三境界,实无境界。

无欲观妙

妙者非枯坐枯禅,死坐在那里观空亦空,着空,陷入死水不养鱼,灰心灭智之死静;而恰似春天一样,万物复苏,真心真如之下的活静,活定。

有肉身则有欲,无我执则无欲。

有欲无欲非字面理解,须实证实修,读经悟道,红尘练性,站桩打坐,有为而过度无为,身和宇宙天人合一,所有能量转化为十方光明;无欲观妙,听炁即为知而不守之妙,观光即为观妙,此观非假我之观,是真我,本心,知道它,而不去打扰,它亦亲之。

不知者,它也不知你;此知为慧,为修,实证。

其中有严谨的次第,容我一步步把证悟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