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割主力韭菜:模型与均线没有本质关联

 学习了987 2019-10-04

很多人炒了10多年甚至20多年股票,但并没有把均线系统这个工具理解清楚,什么是均线?均线是以收盘价格与交易日无线延伸之间,在某一时间段的平均价格连线,因为这个平均数是算数平均数,因此,上蹿下跳的主力行为正好与均线系统吻合,形成完美的市场震荡逻辑,让你很难从均线找出市场规律。

既然是按照某个周期平均市场价格形成的走势曲线,就一定能反应某个周期的行为特征,因此,均线仍然可以按某种特定的方式找到所有主力在这一行为特征上的起动规律,很多人在专家洗脑下“理解某某线金叉了某某线,就是主力上升意志的表现”,满怀信心进去要么是个大顶,要么就是下跌途中。

记得较早之前博客连续讲了均线的识别与运用,那就是藏在均线里的唯一秘密,你看似乎很普通,但没有通过大规模的历史复盘,你根本总结不出来这样的规律,因为所有的散户思维都是被砖家灌了浆糊的,散户99%都是浆糊思维。

既然均线能这么简单粗暴洞察主力行为,你仔细读过以前的博客吗?读后掌握了方法吗?其实就两点,掌握了这两个结论,你至少可以获得第一段起动利润。

均线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捕捉老老实实走正步的主力起动形态,而且只能俘获第一段利润。然而,对于不走正步起动的主力,以及二次起动或者三次起动,均线几乎无能为力,这就是它的局限性。

简单点说,上海大盘指数2500-3500的时候,均线还可以应付自如,如果在3500上方了,可能运用均线理论搞点渣渣利润的勇气都会丧失。因为,没有系统支持你就是无头苍蝇在市场乱撞。

盈利模型克服了均线系统的缺陷与局限,让初次起动、再次起动、三次起动浑然一体,并且可以对级别进行有效拆分,你始终能看见鲸鱼雏形、鲸鱼成年、鲸鱼中年、鲸鱼巅峰,当然,这些方法只能自己对照模型去好好总结理解到位。

级别的拆分博客讲了若干次,很多人误以为是缠论那个级别划分,我可以在这里明确告诉你,那是非模型散户自以为是的意淫,恰恰相反,缠论定义的级别在我们的盈利模型上是完全无效的,没有任何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