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催促磨蹭的孩子了

 欢天喜地杨 2019-10-04
《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

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读这段话,有种岁月静好的感觉。 

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慢悠悠的等待,是磨人心的。

焦虑的时代,很难像书里写的这么心平静和,伴随我们和孩子更多的,可能是催促和怒吼。 

上次开新学期家长会,有位妈妈说,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催睡觉,都要经历一场怒吼。


还有人说,不督促孩子,孩子就无法好好吃饭,很墨迹。 

在座的家长都表示感同身受。 

环顾自己的生活,似乎也存在不少“催促孩子”的声音。

前几天,女儿还跟我打小报告,说爷爷早晨送她去幼儿园时,喜欢催她,她觉得很烦。 

看吧,哪里有岁月静好。

大人忍受不了孩子磨蹭,孩子厌烦大人催促,亲子关系相爱又想杀罢了。




估计很多大人心里都有疑问,为什么孩子总要墨迹?
是啊,为什么孩子出门总拖拉,收拾完具很墨迹,洗澡睡觉爱磨蹭。 

既然搞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要磨蹭,不如我们先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催促孩子吧。

如果此时让你回想催促孩子的事,原因都会是什么呢? 

我总结了下自己的:
▶ 赶时间比如早晨要出门,担心时间不够怕上学迟到,上班迟到。

比如晚上已经很晚了,想让孩子赶快睡觉。
▶ 见不得孩子墨迹,忍不住想提醒比如孩子吃一口饭,要在嘴里嚼很久。
▶ 喊不动孩子比如叫孩子穿衣洗刷,喊了半天没动静。
随便一件事,放在当时分分钟忍不住要吼一句“快点快点”。


可真的是孩子很磨蹭吗?好像也并不是呢。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孩子只有催促才能快速完成。

然而事实不是。
有没有发现,当我们越催孩子快点时,孩子做的越慢。

就譬如催孩子穿衣刷牙,我们可能喊了七八遍“快点快点”,孩子依然丝毫不动,甚至还要闹情绪。
而面对这个场景时,通常我们很容易炸毛。

为什么我们会炸毛?
因为时间来不及了,因为孩子当我们的催促是耳旁风。

孩子打乱了我们的时间节奏,没有按照我们计划的10分钟内准时出门。


这就是我们忍不住催促孩子的原因和真实感受。  




而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我们可能并没有去捕捉过。
我问过女儿,既然不喜欢爷爷催促,为什么不自己动作快一点?

她给我的回答“我已经很快了”。 

对于这个回答,我有去观察,发现她说的是真实感受。 

我注意到,女儿早晨洗刷完毕后,出门的时候,爷爷会开始催促她:

“快点快点,走了”、“走了走了要迟到啦”、“快穿鞋子”、“快点快点电梯要来了”

这时候她的情绪就有些炸毛。 

我注意到,在爷爷催促她穿鞋、出门时,其实她有在做这些事,只是动作很慢。


比如穿鞋,她穿一只鞋是先拿一只,蹲下来慢慢穿,穿好之后再拿另一只。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1分钟。 

1分钟穿鞋子,对于一个大人来说是非常慢了。

我试过穿一双鞋子,大概也就是10秒以内吧。

应该绝对部分成人是忍受不了花1分钟来穿鞋的,尤其是早晨要赶着出门。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呢,1分钟的穿鞋速度已经很快了,她们手脚的灵活度赶不上成人。

孩子和成人做事的节奏是不一样的,不论是从生理差别还是智力认知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孩子很难像成人一样,控制住时间的分配和做事情的节奏。 


比如说早晨,成人听到闹钟可以立马起床,而孩子可能需要先从熟睡中慢慢适应,才开始慢悠悠地起来。 

如果用成人的做事标准衡量孩子,他们基本上很难达到我们的期望。 

图片来源:电视剧《坡道上的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