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首诗看破隐逸诗人孟浩然的真实心理:我也想做官

 昵称32901809 2019-10-04

孟浩然(689—740)被称为隐逸诗人,他终身未仕,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山林或纵情山水。对于孟浩然的评价,一般都围绕山水田园的隐逸志趣展开,早在李白时期就有对其清高出世的美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诗》)

一首诗看破隐逸诗人孟浩然的真实心理:我也想做官

孟浩然

其实,孟浩然主观上并非无意仕宦,从他的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可见一斑。

  • 干谒诗:古代文人自我推销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向达官贵人呈献以求引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一首诗看破隐逸诗人孟浩然的真实心理:我也想做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此诗作于733年,此时孟浩然已经44岁。关于赠诗的对象张丞相有两种说法:一说张说(yuè),一说张九龄。这首诗写得含蓄委婉、气象雄浑,体现了文人的矜持,也充分展现出孟浩然的才气,堪称极其成功的干谒诗,同时又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千古。

洞庭湖

前四句以景入题,描绘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观。“涵虚混太清”一句,展现洞庭湖水天相接、浑然一体的盛景。“涵”为包含义,“虚”指虚空,“太清”指天空,合起来即说洞庭湖辽阔无边,湖面倒映着天空,好像将天空都包容于湖中。“气蒸云梦泽”一句,展现洞庭湖上烟波浩渺、云蒸雾绕的景象。“波撼岳阳城”一句,展现洞庭湖波涛澎湃的壮景,似乎有撼动整个岳阳城的威力。

这四句采用了夸张手法,极尽夸大之能事,将洞庭湖描绘得和海一样波澜壮阔、气势磅礴,诗境由此拓宽。

有了前四句的充分铺垫,顺理成章地引出了渡湖难的问题。“欲济无舟楫”一语双关,表面分析渡湖之难的原因是没有船桨,实际想表达意欲入仕却苦于无人引荐。以洞庭湖的宽广难渡衬托船桨的至关重要,孟浩然的褒扬技巧可谓高超,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被夸者(张丞相)会觉得自己很有排面。

一首诗看破隐逸诗人孟浩然的真实心理:我也想做官

最后三句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迫切渴望进入仕途、大干事业的心志。“端居耻圣明”一句从正面直接抒发渴望:如今世道太平、圣上贤明,正是施展才干、实现抱负的好时机,而我却赋闲在家(端居:闲居),着实羞愧不已。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这句属于直接抒发渴望,但直中有曲,诗人没有直截了当地大呼“我想做官”,而是在真实意图外加上了羞耻情绪——我为自己不能贡献绵薄之力而感到羞耻,如此表达方式境界自高。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通过介绍其他同僚的情况从侧面传递渴望:看着湖边的垂钓者,无门无路的我歆羡不已却又无可奈何——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有结网之心,偏偏缺少工具和方法。诗歌以洞庭湖的景色开篇,最后以湖上垂钓结尾,首尾呼应,更显得含蓄,但是诗人的壮志豪情及渴求赏识、提携的愿望都在字里行间。

一首诗看破隐逸诗人孟浩然的真实心理:我也想做官

纪晓岚评价这首诗:前半望洞庭湖,后半赠张相公,只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乞之痕。该评价概括了这首诗最成功之处:虽为干谒诗,但作法含蓄,保持了节度,因此格调不显卑下,反而因为所托之物的壮大使得整首诗气象恢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