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 性 萎 缩 性 胃 炎

 前行者ing 2019-10-04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学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称,由于其临床常以胃脘痞满、痛或不痛、胃中嘈杂、食纳减少等为主要表现,故常归属于中医“痞满”、“痞证”、“胃脘痛”等范畴。


病位在胃,病因以饮食失调、七情失和、劳倦过度、先天禀赋不足、外邪犯胃等多见,临床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属疑难病之一,其病因病机复杂,症状多变,给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


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经验,他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多属气阴两虚,以阴虚为主,多兼湿邪。


治疗当理气健脾、清利湿邪、益胃养阴为主。


古人云“厥阴不治,求治阳明”,今“阳明不治,求治厥阴”,还可配以疏肝泄热之法。


在临床治疗中的治疗经验,常分3个阶段进行辨证施治,现总结如下:


首先清利湿邪以祛邪治标:认为脾胃阴虚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内在基础,但大部分患者在整个病程中都有不,程度的邪实症候,其中以湿热毒邪最为常见,邪去方能安中,且“脾居中土,易留湿邪,欲除邪气,首当健运脾胃”。


但在具体应用上,视病情不同又结合宣化、湿化、淡渗、燥湿、消导等法,方无定方,多选藿朴夏苓汤、六君子汤、三仁汤等。


祛湿之药因上、中、下三焦部位不同,选药各有所侧重,但以祛中焦之湿为主,药多选藿梗、半夏、蔻仁以达化湿醒脾开胃之功,喜用谷麦芽,因其理气开胃而不伤阴,并有利湿作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