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怪象”:农村学校没人上,城里学校人满为患,到底啥原因

 学而生之 2019-10-05

又到一年开学季,每到这个时候,总是能勾起人对于青葱校园时光的回忆,农村山区的孩子以前上学比较困难,上学要走十几里上路的情况也很常见。但那个时候,农民家里孩子多,孩子的求知欲强,即使这种条件,农村的学校人数还是人多,一个班五六十人十分常见。

但是现在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农村的学校的人数却越来越少了。

这是咋回事,其实去农村一打听就知道了,因为农村孩子越来越少,农村的学校甚至出现老师比学生多的情况,好几个乡镇的小学都合并了,一个班也只有二三十个学生。其实农村学生的总数并不少,那孩子都去哪里了呢?

孩子都去城里上学了,当地的县城还好一些,能够接纳很多的农村孩子来上学,但是在一些大一点的城市,农村的孩子在城里上学,却万分艰难。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缴纳“择校费”等。

农村学校没人上,且“挤破头”的 去上城里的学校呢?原因无外乎3点。

第一,农民长期在城市打工,孩子跟随家长进城

现在农民的谋生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大多数农民靠种地为生,现在,大多数农民靠进城打工为生,常年外出打工的农民,有一部分选择把孩子带在身边,之所以这样做,有的是因为孩子在家无人照顾,有的农民是想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方便管教。

孩子随着父母进城,就会面临上学的问题,但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农村的孩子想在城市上学,是有难度的,有的需要“摇号”,有的需要缴纳大笔的择校费。

第二,城市的教育资源更优质,吸引农村孩子

城市的教育资源,相比于农村来说,差别大家都知道。因此很多家里条件稍微好点的农民,都愿意花钱让孩子去城市上学,甚至母亲专门在学校附近租房子陪读,吸引他们的,就是城市优越的教育资源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因为城市的学校,更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拥有好未来。

第三,农民对后代教育更加重视

农民对后代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从80后、到90后再到如今的00后,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在孩子教育上投入的花费也越来越多,很多农民,自己吃苦受累,也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甚至借钱,也要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父母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正是基于上面这些原因,导致乡村学校学生逐年减少,城市学校却人满为患,上学甚至需要摇号,那么各位农民朋友,你家的孩子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上学呢?欢迎交流、分享。获取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右上角蓝色关注按钮,精彩期待与您共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