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43)祥符寺巷

 吴越尽说 2019-10-05

    苏州是丝绸的故乡,浩瀚的太湖孕育了悠久的蚕桑文化,而说起养蚕纺丝,就不得不提起一人,那就是远古时期,极具神话色彩的“先蚕”圣母嫘祖。

    说起嫘祖,大家可能不熟悉,她其实就是五帝之首轩辕黄帝的元妃西陵氏。原来黄帝战胜蚩尤后,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冶炼铜铁,而做衣冠的事,便交到了正妃嫘祖手上。嫘祖在意外发现蚕茧后,发现了其中奥秘,从而开始了栽桑养蚕的历史。

    唐代著名韬略家赵蕤所题碑文中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而今天小i要带大家走的祥符寺巷,就与嫘祖、与苏州的丝织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祥符寺巷:巷以寺名

    祥符寺巷西起人民路,东至皮市街,因巷内曾有祥符寺而得名。祥符寺始建于南朝,初名福田寺,唐时改为西竺寺,为比丘尼(尼姑)所居。北宋年间,又易名为“祥符寺”。到了明代,改为了僧寺。清朝年间,是祥符寺的全盛时期。


古宅旧闻

    从皮市街拐入祥符寺巷,经过一段宽阔路段后,巷子便骤然窄了起来,只能容得下两辆电瓶车错身经过,两侧的民居,白墙黑瓦,略显斑驳,看着也并无特殊之处。

    晚饭前的那段时光,阳光已不再灼人,最是热闹,也最是烟火气。老人们的闲聊声,晚饭下油锅的“呲啦”声,外卖小哥的招呼声,还有随晚风飘扬的衣服被褥……苏州的小巷总是让人感到平凡的亲切。

    而巷子里的古宅,多散为民居,与小巷的生活融为了一体。在祥符寺巷的首尾两端,分别有一陆宅和一马宅。陆宅为清代建筑,其余已不可考。

    马宅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处欧式建筑,青砖外墙,门窗均镶嵌有彩色玻璃,东西宽约20米,十分气派。马宅的主人早年间曾开设帽庄,经营帽业,在苏州城很有口碑。

    除了马宅,巷内东端还有一片民国里弄建筑,名为“松筠里”,至今保存完好。松筠里南接祥符寺巷,北通白塔西路,因业主张氏的家族堂名为“松筠堂”而得名。

    从门口走入,清一色的青砖外墙,过道空中悬着古色古香的过街楼,极具特色。漫步其中,仿若穿越回了那个风情独特的年代,那过街楼上,是否曾有个穿着旗袍的女子,向下张望,婀娜摇曳呢?

    祥符寺巷内最为著名的建筑还要数中段的“轩辕宫”。轩辕宫又名“仙机道院”,是苏州清代著名的 “四宫”之一,与皇宫(万寿宫)、学宫(孔庙)、天妃宫齐名。

    轩辕宫始建于北宋,宫内主要祭祀黄帝及上文提到的“先蚕”圣母嫘祖。苏州丝织手工业历史悠久,从事者甚多,每年九月十六机神生日,无论老板和职工,都要到庙内进香,祈求丝织行业兴旺发达,生意兴隆。

    清末,轩辕宫内先后建立了云锦公所、丝业公所和铁机丝织业同业公会。后云锦公所改名为纱缎业同业公会,公会又改组为丝织业同业公会。在这里。不仅见证了苏州丝织行会组织的发展,也对苏州的丝织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我们在巷内看到的轩辕宫建筑为清代遗构,临街有一砖雕门楼,雕刻精细,上有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冯桂芬所题“为章于天”字样。

    不过虽然轩辕宫的门面在祥符寺巷,但其正殿却在洪元弄10号。宫内经过修缮,不仅恢复了古色古香的样子,还设有文化机构,重新焕发了生机。在东侧庑廊墙壁上,还保存着状元陆润庠撰写的《重建轩辕宫记》碑,碑文诉说着清朝年间轩辕宫重建并设云锦公所的往事。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曾位于小巷西端的“五洲邮票社”,是我国最早的私人邮票商店。主人张景盂先生集收藏、经营及传播邮票知识于一身,他编写的《集邮须知》是我国最早一本集邮入门书。1915年,张景盂在此开业,盛况空前,观者潮涌。


洪元弄双井

    轩辕宫所在的洪元弄内还有一处留韵义井。原是民国时期三茅观巷的钱庄老板沈惺叔老来得子,为示感恩,沈老板便出资挖了18处义井,洪元弄内即为一处。因为他生了两个儿子,所以大多都挖了双井。

    苏州的小巷看似平凡,但其实像一个未被发现的宝藏库,有生活有历史有故事,只能您来慢慢发现~



祥符寺巷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西起人民路,东至皮市街.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