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曼罗兰和他的英雄主义

 瑞德阁楼 2019-10-05

  “理想主义是可贵的,但健全的现实感以及审慎、妥协甚至迂回的精神也同样是可贵的品质,也同样有古典思想的渊源。追寻理想的道路漫长,请每个人珍惜自己的生命。我们走得慢,才能走得更远。”

      今天读到这些字,颇有感触。将之前的反思思考汇编于此,人的思想,总是在变的,应是螺旋式上升的沉思,不应以实用功利为标准。

      《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个灵感失去的音乐家最后绝望,在宗教中寻找灵感,此方法也是可以一试的。第一句傅雷先生译成“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而许渊冲先生译“江流滚滚,声震屋后”。傅先生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包括他自杀的细节,因此翻译时也向内转,而许先生的翻译向外转向,各有特色,这也许就是避免异化的方式之一,形成自己的风格。每次周一听老师讲课都要回来再想想,讲得太好,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路过有信仰的那三分之一。

       许多年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里面说主人公有着一头狮子般的头发,他一生反抗,在无聊的小镇里叛逆,逃离。后来他以为自己逃离成功,去艺术的中心——巴黎,以为可以专心研究自己的音乐,后来也在经历种种后绝望了。余生醉心宗教。故事非常的罗曼罗兰,“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前几天我说了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是一面镜子,在一颗小星星下,我曾以为我是我自己的阻碍,今天我恍然大悟,一个罪犯何以又是一个律师?自己可以掉水里抓住自己头发捞出来吗?从这个角度,超越自己,自己是自己的阻碍的错误的。老我破碎,新我长出来,必然有一个造物者,我的力量,不是我自己获得的,而是神赐予的。

罗曼罗兰在1936年去过苏联,当时的时代背景是二战,经济危机危机,人们对资本主义失去信心,苏联红色革命似乎给人类新的希望。罗曼罗兰应好友高尔基之邀,去苏联见证人类在共产主义建设上铺路加瓦的光荣时刻,在苏联时他写下了《莫斯科日记》。我想他是看到苏联当时社会的弊端,也预到战争结束后苏联内部的权利斗争,血雨腥风,他记录下来,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他不公开发表,是为了给当时将社会主义当做火把拯救人类于黑暗的人群一丝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