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一段题跋

 摄影姥 2019-10-05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一段题跋

《文章索引》

一,引言

二,元代大画家黄公望

三,《江山胜览图卷》

四 ,《清宫旧藏书画精选集》记载

五,《江山胜览图卷》的四次面世

六,流入日本藏家记实

七,元代大画家唐棣题跋释读

八,元末明初御史“弘农杨政”题跋释读

九,明代大画家沈周题跋释读

十,明代大名家王世贞题跋释读

十一,题跋相关的名家

十二,题跋相关的信息

十三,题跋释疑

十四,题跋的价值

《一》

( 引言)

余从事书画篆刻,约三十年前,偶与同事去其父亲家。进门见客厅正中墙上挂有一镜框,里面有一尺寸不大的横幅书法小字作品,当时引起了我的注意。

经阅读发现居然是元代著名大画家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的一段名人题跋,依次是:元代唐棣,杨政,明代沈周,王世贞四人。

当时确实让我吃惊不小。如此至宝居然毫无顾忌地挂在居民新村一个老人家中客厅的墙上?

再次审读,内心认为应该是真迹,但有跋无画,这仅是残存的一段题跋。

因与同事父亲初次谋面,不便询问,当下不动声色告辞。事后拐弯抹角和同事聊起书法题跋,同事说:东西是父亲早年收存的,可能不会转让,于是打消了夺人所好的念头。

一晃二十余年过去了,书法题跋的事依然在我心中挥之不去。询同事,知其父亲已过世,便又问起题跋的事?同事说:题跋父亲是给了我,但女儿结婚时已作为传家宝陪嫁给了女儿,顿时心又凉了。传家之宝到了年轻人手里,更不会随意转让他人了……

俗话说得好“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世上的事就是那么蹊跷。转眼到了2019年春,同事也提前退休几年了,忽一日在新村公园路口偶遇同事,他居然开口便问我那题跋还要不要?喜从天降,心中暗喜。

于是隔天便约定时间,地点,仔细验完题跋,签字画押,银货两讫。事隔三十年,再次与题跋相遇,真所谓缘到跋到。至于同事为什么把传家宝转让于我,猜想一定是有急眼的事……?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号一峰,江苏常熟人。元朝著名画家,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别号大痴道人,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山水画笔墨老到,简单深厚,又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

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并称“元四家”。

黄公望擅书能诗能画,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丹崖玉树图》,《江山览胜图卷》,《天池石壁图》等。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富春山居图》 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弟郑樗所绘。其画几经易手,并有“焚画殉葬”而身首二段的故事。

现在前半卷《剩山图》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江山览胜图卷》

《江山览胜图卷》描绘的是长江万里景色,画成于元至正戊子十月,约为公元1348年十月。时黄公望89岁,属暮年之作。

黄公望前后化了将近十年光阴,终于在至正十年(1350)装裱完成这幅山水画长卷送于倪瓒。资料称,整幅画卷长度约20尺。

黄公望于画卷题识:至正二年(1342)夏五月望二日,画《江山胜览图》于云间玄真道院,大痴道人黄公望记。

画卷引首现存明代程南云小篆题“黄子久江山胜览图”,丙申九月望后二日中书舍人程南云篆。钤印“南城程氏”。

尾纸元倪瓒行书题十二行134字,前阕倪瓒赋五言诗以赞契友黄公望为已所作山水长卷之江山佳色。后半阕述黄公望为己所作此画卷时间之长“十载而成”。

又评其所绘曰:契友雅志丘壑,潜心于画事而能独造其妙,为余十载而成,可谓平生得意之作。长江大望曲径崎岖,令人复有楚游之想,用笔圆润浑厚天真,大似晋唐之风格,因为知己而胜览者也。故赋五言并识其后云,甲辰四月十又五日,倪瓒。钤朱文“云林子”印一枚。

(甲辰为1364年,其时黄公望已去世十年)

画卷另有元陶复初行书十行题跋114字。其行书隽秀,墨色适中,章法疏朗。诗意赞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墨笔秋光之佳色。款“天台陶复初题” ,钤一朱文长条“九曲纹”印(不能辨识)。

同为元代杨彝行书题135字,字体流利遒劲,墨色适中,重述黄一峰(黄公望)为倪元镇(倪瓒)岁么所绘此《江山胜览图卷》之过程及对此黄公望所绘墨笔山水长卷赞赏之情。款:“钱塘杨彝”,无钤印。

以上与《江山胜览图卷》有关人物为:

一,倪瓒(1301——1374)初名珽,后字元镇,号云林子等。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为“元四家”之一,元代著名画家。

二,陶复初,元初浙江天台人,生卒年不详。字明本,号介轩,工书篆隶,墨竹师李息斋父子。亦能山水,是元代画竹名家。

三,程南云(?——1458)明代书法家,字硕珍,号清轩。江西南城人,为元代程钜夫五世孙。程南云家学渊源,得陈登之传 。书备篆,隶,楷,草 ,是元末明初著名书法家 ,墨迹存世极少。

程南云1403年至1424年间以能书选征宫廷,修《永乐大典》。

《江山胜览图卷》引首小篆题“黄子久江山胜览图”及落款丙申为1424年,应是为画卷后题。

楊彝为活跃于元末明初的书法家,具体生卒年不详?有书法作品流入日本。

《 清宫旧藏书画精选集》辑录

《清宫旧藏书画精选集》第五本见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墨迹本真迹一卷。

此画清宫旧藏,本幅纸本,纵24厘米,横356厘米。水墨绘《江山胜览图》一卷。前卷有黄公望小楷一段129字,款:至正戊子十月大痴学人叙其绘此画卷经过并钤白文“黄氏子久”印一枚。

本幅钤有清乾隆帝,嘉庆帝大清皇帝玺六枚。清内府隆重庋藏此《清宫旧藏书画精选集》第五本所录元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墨迹本真迹。

卷首大清乾隆帝御题“真跡无疑”四个行书大字,字体端庄,墨色凝重。正中钤“乾隆宸翰”朱文大方玺一枚,倍显尊贵。

本幅处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清代大收藏家安岐,梁清标,于腾,伍元惠,戴植,载铨,缪荃孙,季彤,允礼,庞元济十一家钤鉴藏印。

《清宫旧藏书画精选集》第五本所录墨迹本真迹,曾见于《书画跋跋》,《佩文宅书画谱》,《式古堂书画考》,《书画鉴影》,《石渠宝笈初编》,《秘殿珠林石渠宝笈汇篇》,《清河书画舫》,《诸家藏书簿》,《珊瑚书画录》等著述。

《江山胜览图卷》的四次面世

《江山胜览图卷》元以后第一次向世人亮相被珍视玉藏在明代中期。

明中期著名书画鉴藏家项子京在本幅钤朱文“项子京家珍藏”,白文“墨林”印。尾纸又钤白文“子孙永昌”印三枚鉴藏。此时距黄公望所作《江山胜览图卷》己210年,距今也将近450年了。

项子京是明代书画鉴藏巨擘,他在《清宫旧藏书画精选集》第五本所录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墨迹本本幅钤印鉴藏是有绝对真迹保障的。

第二次向世人亮相被视作珍宝是在清代早期。

清代著名书画鉴赏家安歧在画作本幅钤白文“仪周鉴赏”印一枚鉴藏。

于腾钤朱文“飞卿过眼”一枚鉴藏。

著名书画收藏鉴赏家梁清标在画作本幅钤“蕉林唫定”印一枚鉴藏。尾纸又钤“河北梁清标”鉴定印一枚。

以上大家为《清宫旧藏书画精选集》第五本所录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墨迹本真迹提供了可靠准确的真迹保障,同时也为墨迹本真迹进入清内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次向世人亮相被视为珍宝是在清代中期。清乾隆帝,嘉庆帝在本幅钤大清皇帝玺六枚,清内府庋藏玺印宝藏,朝廷重臣,名流贤达多有钤印,为《清宫旧藏书画精选集》第五本所录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墨迹本真迹提供了直接有效的帮助。

第四次向世人亮相被视为珍宝是在清代晚期。其时晚清国力大不如前,社会动荡不宁。清宫书画大量外流,此《清宫旧藏书画精选集》第五本所录元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墨迹本真迹流出宫外,被晚清著名书画鉴赏家伍元惠鉴藏。其在本幅钤“南海伍元惠宝玩”印一枚鉴藏。

戴植在本幅钤白文“戴植农鉴赏章”印一枚鉴藏。

允礼在尾纸钤白文“芳林主人”印一枚鉴藏。

缪荃孙在尾纸钤朱文“缪荃孙”印一枚鉴藏。

季彤在尾纸钤朱文“季彤审定”印一枚鉴藏。

此时距黄公望所作《江山胜览图卷》已逾450年,距今己近600年了。

《流入日本记载录》

日本澄怀堂遗失书画目中记有一卷黄公望的《江山胜览图卷》,属于山本悌二郎(1870——1937)的旧藏。

日本山本悌二郎,纪成虎一《宋元明清书画名贤详传》。

东京文求堂原田谨次郎1927年编著的《日本现在支那名画目录》。

东京大塚巧艺社1938年第91页。

伊藤编《澄怀》,《澄怀堂遗失书画目(稿)》第68页,都记载有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图版。

综上资料,黄公望于1350年完成的《江山胜览图卷》自元代至正十年至清代晚期近500年一直递藏于国内,只是由于清晚动乱不断,国力衰弱,才使清宫书画大量外流,《江山胜览图卷》也不例外流入了日本藏家手中。

《 二》

《元代唐棣题跋》

唐棣(1296——1364)字子华,号遁斋。浙江杭州人,元代大画家之一。因先世曾在吴兴为官,本人也官至吴江知州,故唐棣自称为吴兴人。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唐棣1352年作《滕王阁图》,落款便题的是吴兴唐棣子华。大多数典籍均附从此说。

唐棣早熟称为神童,工画山水,“尝游翰林公之门”。得元代大家赵孟頫指授,并师法李成,郭熙。善于布置景物,点缀人物尤佳。其线条笔力坚挺 ,画风清森华润,犹存宋人遗法。

元仁宗延佑初年,受刑部尚书马煦引荐,以绘画侍奉宫廷。

唐棣题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跋云:

“一峰道人晚年学画山水便自精到。数年来笔力又觉超绝,与众史不侔矣。今铁崖先生出示此图搜玩不已,当为之敛袵也。

至正壬寅十月十五日吴兴唐棣子华题”。

全跋六十四字,小行书分五列,无钤印。书风循“王赵” 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章法气韵一任自然,不愧为元代书法第一大家赵孟頫门生。

唐棣以上题跋解读如下:

一,称赞一峰道人(黄公望)虽晚年开始学画山水,但一出手便不同凡响,近年来笔力更加超绝,与众画师评价极不相等。

二,铁崖先生(杨维贞)拿来《江山胜览图卷》展示,爱不释手,本人也应该整理衣襟,恭恭敬敬一起欣赏。

三,至正壬寅为元惠宗二十二年即(1362)年,时唐棣66岁,是去世的前二年。

杨维贞(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 ,铁笛道人等。浙江诸暨人,元末明初诗坛泰斗,文学家,书画家,是元末“三高士”之一。

黄公望(1269——1354)

倪瓒(1301——1374)

唐棣(1296——1364)

杨维贞(1296——1370)

四人均是元代至正年间一流大家(黄公望稍长)史料记载四人均有交流往来。

《江山胜览图卷》是黄公望用了将近十年光阴在至正十年(1350)完成送给倪瓒的,那怎么会在杨维贞手中呢?

是杨维贞从倪瓒手中借阅,还是倪瓒将画卷转让于杨维贞,唐棣在题跋中没有提起。

《元末杨政题跋》

弘农杨氏在全中国杨氏族人心目中是最高尚,最受人尊敬的。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了弘农杨氏。

杨政,元末明初人(生卒年不详)。时值元末,杨政倜傥有志,从明太祖朱元璋勇起义师,积有战功。被授于陕西汉中百户会。明初,杨政随主帅常国公(常遇春)攻克苏州。其生三子,长子杨景魁伟豪迈,咄咄英姿,不同凡响。杨景子杨洪为明中期名将。

杨政题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为菩萨蛮词一首:

“青山不趁江流去,数点翠妆林际雨。渔屋远糊模,烟村半有无。大痴飞醉墨,秋与天争碧。净洗绮罗尘,一巢栖乱云。”

词寄菩萨蛮 ,弘农杨政。

钤白文:“惟效”,白文:“两艺宪台”。

“惟效”属于闲章,意思是只有竭尽所能。相当于政府官员的政治口号。

“两艺宪台”,宪台是相当于御史一级的官职,或是地方官员对知府以上长官的尊称。

“两艺”可能是指书画艺术 。也许杨政自认为自己是熟悉书画艺术的御史官员。

杨政题《江山胜览图卷》菩萨蛮词加落款共53字。而此词为元代著名词人王国器所作。全称为《菩萨蛮题黄子久溪山雨意图》。

王国器(1284——?)元代浙江湖州人,字德琏,号云庵。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父亲,元代大家赵孟頫女婿,工诗词。

杨政在唐棣之后以蝇头小楷一笔一划,一丝不苟抄录了王国器这首(菩萨蛮)词来褒扬黄公望的高超画技。只是抄录时不在意把原词中“渔屋远模糊”抄成了“渔屋远糊模”。

杨政的题跋解读如下:

一,作为懂书画的御史级别的官员完全能够接触到黄公望的《江山胜览图卷》。

二,元代词人王国器所作的(菩萨蛮)词是专为黄公望《溪山雨意图》而作。杨政不是专业书画家,难以自抒评论?他觉得王国器这首词用在《江山胜览图卷》上也比较贴切,于是便抄录王国器(菩萨蛮)全词作为自己的观感。

(画史书史上也经常有抄录别人诗词作为题跋的做法)

《明代沈周题跋》

沈周(1427——1509)江苏州人,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等。明代著名绘画大师,“吴门画派”创始人,“明四家”之一。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

沈周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山鼻祖。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等。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书法可分为二期三大类:

一,早期因家学之故,以赵孟頫为宗。(以四十一岁自题《庐山高》为代表)。

二,后来力学黄庭坚(以《化须疏》为代表)。

三,在赵,黄二体之外,流露出更多个性,时而跌宕,时而瘦劲,且面貌多有变异。(以《画山水》米不米,黄不黄,五十岁题《林逋手扎二帖》及六十六岁自题《夜坐图》为代表)。

沈周书法起于家传,于宋四家苏,黄,米,蔡用功最勤。泛学赵,钟,王及二沈之后,才基本稳定在黄山谷一体,形成略参己意的面目。

沈周题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跋云:

“大痴写山用籀法,千树万石纵横写。此图江山意清远,令我对面思匡庐。痴兮,痴兮已仙去,人间可惜无金铸。天若许借还下来,小五百年一游戏。长洲沈周书”。

沈周此段题跋共六十一字,六行。解读如下:

一,沈周认为黄公望描绘山水用书法中的篆籀之法。画面树再多,山再高也可以如用书法之线条纵横写来。

二,《江山胜览图卷》无论大江还是近山远岫,立意十分清远,使自己面对画卷想到北依长江,东连鄱阳湖的匡庐山。

(匡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雄伟壮观,有匡庐山奇秀甲天下之盛景)

只是可叹大痴道人(黄公望)已仙去了,人间即使用再多的金子也请不回他了。假使上天能允许黄公望再生,五百年时间也只是人生一场游戏而己。

见画思人,可见沈周对黄公望画技推崇之至。

三,题跋落款左侧钤白文“石田”,朱文“沈氏启南”二印。此二印为沈周书画常用之印 见《历代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

《明代王世贞题跋》

王世贞(1526——1590)江苏太仓人,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官至刑部主事,刑部尚书,卒至太子少傅。是明代“后七子”领袖之一。

王世贞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是吴门地区杰出的书画鉴赏家。他与众多文人,书画家都有很深的交游,他的书法推崇“明四家”之一文徵明。

王世贞题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跋:

“王右丞云,“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极俊语,却入画家三昧。

黄子久《江山胜览图》是诗家三昧。

吾尝挟短筇北固,于轻阴薄暮时置眼黯淡间,远相若荠,人家若蜃市,悦然此卷之在。目归,从青箱中拈出列之几案,亦似此身后在北固。取右丞之语高泳之,都非人间世物也。葊园山人王世贞藏并识”。

全跋小字行书连落款共计117字。钤白文:“世贞”,白文“弇州山人”二印。

王世贞题《江山胜览图卷》跋解读如下:

一,王右丞(唐代诗人王维)诗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本来是诗人极美的语言,但在画卷里却体现了画家的要领和真谛。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便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最高境界。

二,我曾经在太阳快落山,微阴的天色中持竹杖去倚长江而立的北固山。当时我背靠大山,面向长江放眼望去——

只见在天光云影暗淡之间,远处的树木如荠菜一样参差不齐。隐在树木中的房屋人家恍如奇幻异景。眼前所见真的和《江山胜览图卷》中描绘的画境一模一样。

三,我观赏完山景江景回到住所,从收藏书籍字画的箱笼中取出黄公望的《江山胜览图卷》陈列于几案之上,怎么还觉得佇立在北固山下背山面江。于是朗声吟咏王维的二句诗,觉得王维的诗与黄公望的画都不是人世间所能拥有的东西。

四,唐代诗人王维(701——761)山西运城人,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名王右丞。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全诗如下:

楚接三湘接,

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

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

留醉与山翁。

五,从王世贞题跋落款“葊园山人王世贞藏并识”可以确定,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此时已被王世贞收藏。

《三》

《题跋相关的名家》

一,《江山胜览图卷》创作者黄公望(1269——1354)元代著名画家。

二,受画者倪瓒(1301——1374)元代著名画家。

三,第一题跋唐棣(1296——1364)元代著名画家。

四,唐棣题跋中的铁崖先生杨维贞(1296——1370)诗人,书画鉴赏家,元末一代诗宗。

五,第二题跋杨政(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通书画相当于御史一级的政府官员,著名的弘农杨氏后人。

六,杨政所题(菩萨蛮)词为元代词人王国器所作。王国器(1284——?)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父亲。大家赵孟頫女婿。

七,第三题跋明代沈周(1427——1509)江苏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明四家之一。

八,第四题跋王世贞(1526——1590)江苏太仓人,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戏曲家,杰出的书画鉴定家,明代“后七子”领袖之一。

九,王世贞题跋中提及的王右丞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701——761)官至尚书右丞。

题跋相关元代,明代,唐代名家名人共九人。

《 题跋相关的信息》

一,此段题跋尺寸为68厘米x28.6厘米,与《江山胜览图卷》手卷形制相符。

二,题跋纸张为宣纸白,纸质上佳,类似元代藏经纸,麻纸一类,不生不熟,即使弘农杨政所题蝇头小楷也不晕不散。

三,题跋所钤印章印泥为珍贵的朱砂印泥,每枚印章无论白文,朱文篆文清哳如故,历数百年毫不褪色,说明题跋年代的可证性。

三,此段题跋为原收藏者后装裱镜片,非是原画原装原裱裁断。原收藏者仅是得到了《江山胜览图卷》元至明的一段题跋。

四,元代唐棣第一段题跋共六十四字,行书小字五行。唐棣书风宗法赵孟頫,略带个人风格。整段结体严整,笔法圆熟,遒媚秀逸,行气贯通。

五,元末明初杨政第二段题跋共五十三字,通篇为蝇头小楷。题跋每字一丝不苟,工工整整,有行无列,具有唐宋时人小楷遗韵。落款钤印规范。

六,明代沈周第三段题跋共六十一字,小字行书。

明代沈周书风师承宋代黄庭坚。其撇捺横竖伸展放逸,结字中宫收紧四周向外放射,遒劲奇倔,紧结茂实。

沈周对黄庭坚长枪大戟的书法风格非常熟悉,亦步亦趋。

七,明代王世贞第四段题跋书法共一百一十七字,小字行书。

王世贞是明代文坛盟主,史学巨匠。他的书学观极力推崇文徵明和其弟子书法。故王世贞的行书方整遒劲,力追唐人。笔划起势露锋兼之,行笔中锋富有变化。转折处方圆兼用,笔笔有自,处处见法,用笔之妙,出神入化,不愧明代大家手笔。

八,《江山胜览图卷》元代唐棣,杨政,明代沈周,王世贞四人题跋内容不同,书法各异,与书法史记载相符,真实可靠。

题跋钤印:

四人题跋中,除元代唐棣未钤印外,杨政,沈周,王世贞均于落款后钤印二枚。

一,据《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下册814页存有“唐棣子华款”,与此段题跋风格一致。《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无唐棣印鉴记载。

二,杨政题跋落款后钤白文“惟效”,“两艺宪台”二印。此二枚官员自用印鉴查无资料。

三,明代沈周题跋落款后钤白文“石田”印,朱文“沈氏启南”印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册514页,515页。

四,明代王世贞题跋落款后钤白文“世贞”印,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上册20页。另白文“弇州山人”印,未见收录。

《题跋相关释疑》

一,史料记载:黄公望(1350)年完成《江山胜览图卷》曾题识云:“至正二年(1342)夏五月望二日,画《江山胜览图卷》于云间玄真道院,大痴道人黄公望记”。

二,活跃于元中期的陶复初(生卒年不详)曾以行书题《江山胜览图卷》跋114字。赞黄公望描绘画卷墨笔秋光山色。(具体内容不详)

三,元末书画家杨彝(生卒年不详)曾以行书题《江山胜览图卷》135字跋

重述黄公望为倪瓒岁久所绘画卷之过程,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四,尾纸倪瓒于(1364)甲辰四月行书题十二行并赋五言134字以赞契友黄公望为己所作《江山胜览图卷》之江山佳色。

五,活跃于元末明初的著名书法家程南云于1424年小篆所题《江山胜览图卷》引首“黄子久江山胜览图”则是后题了,此时黄公望故去已一百三十年,倪瓒也已故去五十年。时为明成祖二十二年,画卷为何人所拥有并没有记载?

六,元代唐棣题跋中提到(1362)至正壬寅十月十五日杨维贞出示《江山胜览图卷》二人共赏,应该是从倪瓒处借赏,而非倪瓒将画卷转让于杨维贞收藏?因为倪瓒于(1364)年又在画卷尾纸题跋134字记述与黄公望之画情。此时黄公望去世仅十年,倪瓒不会轻易将黄公望为之画了十年心血的画卷转让他人?

七,明代沈周题跋主要是《江山胜览图卷》欣赏观后感,并未说明是在何地何人手中见到此画卷,更未说明是否自己收藏。

八,明代王世贞在画卷题跋中明确《江山胜览图卷》为自己收藏。

九,明代杨维贞与项子京是同年同代之人。资料显示,明中期著名书画鉴赏家项子京己经从杨维贞手中将《江山胜览图卷》收入囊中,并在画卷本幅钤朱文印“项子京家珍藏”,白文“墨林”。尾纸又钤“子孙永昌”等三印鉴藏。从而为《江山胜览图卷》第一次向世人展示创造了条件。

十,《江山胜览图卷》第二次向世人展示已是清代早期,此画卷己被清宫内院收藏。

十一,元代唐棣,杨政,明代沈周,王世贞四人题跋未见于任何史料记述,这恰恰填补了元代倪瓒至明代项子京近二百年的递藏空白期,此段题跋的真实性无可置疑。

十二,现《江山胜览图卷》引首仅见元末明初书法家程南云小篆所题“黄子久江山胜览图” 画卷原黄公望,倪瓒,陶复初,杨彝题识是否还与画卷同存,不得而知?(清代以后忽略不计)

十三,唐棣题跋中“数”,杨政题跋中“秋”,沈周题跋中“万”,王世贞题跋中“画”,“于”均为繁字简写。经查证资料,明代郑盿《临大痴江山胜览图》卷题跋中“画”,“尝”,“万”,清代著名画家王时敏赠著名画家王原祁《小中见大》册页中“于”,“赏”,“余”也有此类繁简同存一篇的现象,与画史书史互有印证,不存在质疑问难。

《题跋的相关价值》

一,笔者所藏元代大画家唐棣(1296——1364),元末明初御史级官员弘农杨政(生卒年不详),明代大画家沈周(1427——1509),明代书画鉴赏家王世贞(1526——1590)四人题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跋填补了元代大画家倪瓒(1301——1374)至明代大收藏家项子京(1525——1590)相距近二百年的递藏空白,为研究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的流传过程提供了确定的佐证。

二,四位题跋者均为元代,明代一流书画名家或大官,其各自评价赞叹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江山胜览图卷》的题跋书法真迹汇于一纸 ,其价值不言而喻。

三, 自1362年第一题跋人元代大画家唐棣题跋距今已657年。

原创作者朱军锐:

(书画篆刻家,教育家,文玩收藏鉴赏家。《曾入选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及获得多年全国优秀书法教师。)

2019年于南通笔雀铜瓦斋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一段题跋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一段题跋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一段题跋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一段题跋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一段题跋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一段题跋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一段题跋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一段题跋

失传的元代黄公望《江山胜览图》一段题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