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清区大崮山村东有一座十分有名的山寨——唐王寨。传说唐朝皇帝李世民曾率部在此避难。由于唐王寨剖面属于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早在2001年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 

唐王寨所在的山原名叫做“宝泉山”,由山上有一个泉眼而得名。海拔360.2米。据说,唐朝时候,李世民兵败后曾在此山顶修建数十座石屋,做临时避难之用,所以现在人们都习惯称为“唐王寨”。山寨虽经过1400余年风雨的洗礼,几乎所有的石屋都已经破败不堪,但却卓然而立。



 沿羊肠小路攀登着,越往上山路越陡峭,有些地段需要扶助才能向上攀登,看到岩石上由地质专家为采集标本而钻出的小圆孔。




山顶上有数十间“蒙古包式”、用青石砌垒的大小不一的石头屋,大的一间能容五六人入睡。这些石头屋,有的是单座砌垒,有的还较为完好,那些保存完好的石屋,还能让游客遮风避雨呢!石屋之间排列有序!相传,这些石头屋是唐王李世民为躲避隋兵的追赶,来此山安营扎寨砌垒的,为此取名唐王寨。可有专家介绍说是在唐朝时,山周围的村民为防匪霸而在山上砌垒的。 |




石屋都是用石板逐渐往里搭建,以保证其稳固性和不至于让雨淋着。墙上有瞭望孔和窗台,但大都毁坏严重,露着天。石屋内已不见了陈设和物件。个别的还保留着是桌凳。
 寨内唯一有古老文字的是在一个石屋内的墙壁上,可有“巢阁”二字。从字体和风化程度上看,应该是当时留下的。估计可能是山上女眷居住的地方。




山上最为险峻的就是北寨门了。在山北面的一自然石缝处建一寨门,当你站在北寨门观看,下面是万丈深渊。可想而知,唐朝时候并无火炮,战争主要靠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只能近距离作战。因此,唐王寨的防守非常简单,只要把守住石门,基本可保万无一失,那才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站在山寨高处往北瞭望,对面可以看到三个山头,每个山头上隐约都有一处规模很小的山寨。应该是和主山寨成为一个防御体系。看到这些,不由让人为此设计而嘘唏赞叹... ...



 其实,唐王寨的出名远远不止于山寨上的建筑和传说。由于唐王寨剖面属于华北寒武系标准剖面,早在2001年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在通往山顶的小路旁,好几处留有考察者树立的标识牌和记号。


 在山顶上的一块块较为平坦的岩石上,还能看到用锐器刻凿着大专院校的校名。说明这些院校的师生均来此地进行考察过。





根据几处的标示来看,此山由好几种岩层组成,其中不乏各类化石。主要有三叶虫化石。还有说不上名的各类图案的岩石。绝对是地质勘探者感兴趣的地方... ...
曾有诗叹曰:
云湖波绿蟹鱼欢, 仙水玉珠清爽甜; 山水相连美如画,+ 险峰成谜诱登攀。 披荆斩棘苦登攀, 王室旧居一目览; 山水地灵人德厚, 亿年古山尽开颜。 因此强烈呼吁此山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让亿年宝山重焕英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