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易是缺陷理解的事业

 张鹏简易 2019-10-05

  

1. 交易是以对市场的理解为判断和操作的根据的,而非市场本身。

2. 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理解方式有哪些?

3. 对市场参与者的理解,检验其正谬的标准是什么?

4. 市场参与者的交易对象是什么?

5. 技术分析中的"技术"是什么意思?

6. 价格波动具有什么样的统计特征?

 

 

市场参与者是以他对市场的理解为判断和操作的根据的,而非市场本身

人们在市场中判断和操作的根据并非是市场本身,而是对市场的理解。市场是把尺子,用来检验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理解的正谬。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市场本身来进行操作的,如果我们是根据市场本身来操作的,那就不会存在亏损了。

 

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往往是人们最无知的东西,就比如"技术"这一词。我曾经在群里放了一句狠话,说如果这群里有人能给"技术"给个至少在逻辑上是合理的定义,我就服了他。太多事情,就怕追问。一追问就出问题,原来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简单;看似铁板钉钉的言论也并没有那么能站得住脚。

 

可是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并没有这种自觉,人们习惯于把他们自己的理解当成是市场规律或者市场现象本身。因此,很可能的情况是,当他们自己判断和操作失误的时候,习惯于出现说这市场不公平或者政府的工作不到位之类的情况。

 

我现在引入两个实业上的例子,就能够让大家明白我们自己的判断和操作并不是根据市场本身的,而是对市场状况的理解。一个是法律上的,法学上有两个术语: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客观事实就是实际发生的案件,而法律事实就是证据。在司法实践中,一个大家普通认同的理念是司法实践并不是以客观事实为根据的,而是以法律事实为根据的。如果客观事实产生了,但是没有搜集到证据,就是法律事实不成立,那么这个案件就无法进行审判了,也就是成为所谓的"无头案"了。另一个是医学上的,肺部或者其它器官出了毛病,可能会用到X光片。可是如果你没有受过医学训练,你看得到X光片吗?我想你看不懂,包括我。如果你不学医学知识,光看X光片的话,即使你看一万张,也看出什么东西来。所以,医学的诊断也是对身体状况的理解为根据的,而不是身体本身。

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一个疑问,那如果医学的理解是错的,那会出现什么情况?这就是误诊吗!当然,由于解剖学、生理学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的一个特征在于,它的规律具有必然性。比如在物理学中,临界点的概念就具有必然性的,某一物体超过一定的温度就融化了,超过一度就气化了,等等。天文学中,某个彗星几年后会回来,也是可以准确预测的。

 

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问题?这是思想的客观性问题啊。也就是人们的理解可以做到与客观世界做到一致。但你想想啊,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的判断也是对这个客观世界的理解为根据。那么在社会领域,这种状况就会表现更加明显了。有个笑话说:普京说,他有一百保镖,其中一个是间谍,但我不知道哪个是。奥巴马说,你的问题还算小的,我有一百个经济学家。每次对经济的看法都有一百种,但每次只有一个人是对的,并且每次判断正确的人都不一样。如果从哲学的角度看的话,笑话就蕴含了思想客观性的问题。如果把交易者比喻成市场的医生的话,我们常常误诊,所以常常给账户这个孩子造成伤害啊。

 

 

 

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理解方式有哪些?

说了这么多,如果大家理解了"市场参与者是以对市场的理解为判断和操作的根据,而非市场本身"这个命题的话。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市场参与者是如何理解市场的?或者换个提问方式,市场参与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理解这个市场的?根据通行的理论,人们理解市场的方式有五种: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心理分析、学术分析和其它的方式。其中前面四种分析方法是得到交易界普遍认同的,第五种,也就是"其它的方式"相当于法学中的兜底概念,因为人们理解市场的方式毕竟不能说只是这四种。

 

 

 

 

 

市场参与者交易的对象是什么?

市场参与者交易的对象是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可以尝试从负的角度来判断一下它,也就是交易的对象不是什么,就像哲学里面说的,哲学不是宗教,哲学不是科学,哲学不是艺术,哲学不是伦理,哲学不是既定的结论,哲学不是现成的知识,哲学不是实例的解说,哲学不是解题的公式,等等。在说了这么多哲学不是什么之后,那你问了:哲学到底是什么?首先我承认还没有厉害到现在就有一个明确的哲学观的程度,我现在说的哲学是什么的回答,是采取冯友兰的说法。冯友兰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反思。好了,现在来回答,交易的对象不是什么的问题。交易的对象不是股票,不是外汇,不是期货,不是债券,不是花花绿绿的纸币,又不是成吨成吨的大宗商品,不是上市公司的价值,不是上市公司的成长性,不是内幕消息,不是小道消息。好说了这些,现在再说一个可能会让大家振聋发聩的关于交易的对象不是什么的论断,那就是交易的对象不是价格的趋势。技术分析当中的趋势是价格的波动方式,而非价格本身。对于价格的波动方式,技术分析流派认为,价格具有三种走势,即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和无趋势。可是,学术分析流派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价格的波动是完全随机的,是不可预测的。我提到这两个流派对于价格的波动方式的争论,并不是从中推中结论,认为哪个对,哪个错,而是想指出:市场参与者交易的对象不是价格的趋势,而是价格的波动。价格的波动永远是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一些交易者,即使没有学习过交易学,也能有从市场中赚到钱的经历,甚至是辉煌的经历,但是如果长期玩下去,这种人一定会成为市场的输家的。市场的赢家关心的是如何抓住价格波动的规律性。

 

 

对市场参与者的理解,检验其正谬的标准是什么?

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理解了,市场参与者判断和操作的依据是对市场的理解,那么很自然地,市场本身就是检验市场参与者理解正谬的最终根据、标准和尺度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市场是把尺子,可以检验一切市场参与者理解的正谬。理解正确,市场对它的奖赏就是赚钱;理解错误,市场对它的惩罚就是亏钱。这就是股票作手回忆录里面的那句话:The punishment for being wrong is to lose money. The reward for being right is to make money. 

 

那么我们把我们的每一笔交易都直接交由市场检验,这样可以吗?答案是不可以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一旦把我们的交易就会立马产生两个结果:1)正确,赚钱;2)错误,亏钱。我们知道,市场参与者的理解是经常犯错的。而犯错的情况下,就会亏钱。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由市场检验理解正谬的成本很可能是高昂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理性的市场参与者就应该降低自己犯错的概率,提高正确的概率。怎么提高胜率,降低错率?在市场检验之前,我们先自己进行逻辑检验。我们必须先自觉到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只有有了这样的自觉,我们才有可能像索罗斯所说的,在市场中,我就像在森林中的动物一样,嗅觉灵敏,动作敏捷。市场中,每一笔交易,经由市场检验之后,都会产生两种人:输家和赢家。输家就是犯错了,那么市场参与者犯哪些错误的情况下,我们在逻辑检验这一环节就可以知道自己会成为供养别人的输家的?如果知道这些错误,并且可以在每一次交易中,都努力避开它们,这就能大大降低我们犯错的概率了?

 

在逻辑检验这一环节,现在我们来看看有哪些错,我们是需要避开的?对一问题的解答,请看另一讲内容:金融交易失败检查清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