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化学平衡攻略之一----化学平衡

 花好月圆sb3rxi 2019-10-05

   思维模式:定性或半定量判断化学反应方向、限度时,一般用到勒夏特列原理: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总是向削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解决化学平衡的定量计算时,一般立足于以下两个基本关系。

1)各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值符合化学反应方程计量比。

2)平衡常数K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K=

应用

判断反应进行的限度

K值大,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反应物的转化率高。K值小,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小,反应物的转化率低。

K

<105

105~105

>105

反应程度

很难进行

反应可逆

反应可接近完全

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aA(g)+bB(g)cC(g)+dD(g)在任意状态时,浓度商均为Qc=

Qc>K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Qc=K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c<K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利用平衡常数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题型一  三段式法

   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N2O5N2O3O2N2O3N2OO2;在2 L密闭容器中充入8 mol N2O5,加热到t ℃,达到平衡状态后O29 molN2O33.4 mol。则t ℃时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A10.7          B8.5          C9.6          D10.2

【答案】B

【解析】题设中有两个反应,可理解为先发生反应,其中生成的N2O3有一部分再发生分解反应,且在两个反应中都有O2生成,再由已知条件列方程组求解。

设反应中生成N2O3物质的量浓度为x,反应中生成N2O物质的量浓度为y。则:

依题意O2的平衡浓度为xy4.5 mol·L−1

N2O3的平衡浓度为xy1.7 mol·L−1

解得x3.1 mol·L−1 y1.4 mol·L−1

N2O5的平衡浓度为4 mol·L−1−3.1 mol·L−10.9 mol·L−1

N2O的平衡浓度为1.4 mol·L−1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1.7×4.5)/0.98.5

三段式法解答化学平衡计算题

1)步骤

写出有关化学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确定各物质的起始、转化、平衡时的量(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等式关系并做解答。

2)方法:如mA(g)nB(g)pC(g)qD(g),令AB起始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 mol·L−1b mol·L−1,达到平衡后消耗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x mol·L−1

说明:

反应物:c()c()−c()

生成物:c()c()c()

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转化率=×100%

练习:

1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3 2 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0.11 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0.20 mol PCl30.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v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 mol PCl32.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答案】C

【解析】反应在前50 s的平均速率vPCl3==0.001 6 mol·L−1·s−1A错;由表格数据可知,

21)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0 mol CO10 mol H2O(g),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800 ℃时反应达平衡,若K=1。求COH2O(g)的转化率。

2PCl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PCl5(g)PCl3(g)+Cl2(g)

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00 mol PCl5,达到平衡后,测得容器内PCl3的浓度为 0.150 mol/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题型二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NO2装入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个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压强的两倍

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答案】C

【解析】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首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压缩体积,气体颜色加深,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混合气体的颜色在加深后的基础上变浅,但一定比原平衡的颜色深,B错误;同理C项,首先假设平衡不移动,若体积减小一半,则压强变为原来的两倍,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压强在原平衡两倍的基础上减小,正确;体积不变,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不变,所以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平衡不移动,颜色无变化,D错误。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

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5)在恒容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态物质的浓度时,必然会引起压强的改变,在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和物质的转化率、体积分数变化时,应灵活分析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若用α表示物质的转化率,φ表示气体的体积分数,则:

对于A(g)+B(g)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α(B)增大而α(A)减小,φ(B)减小而φ(A)增大。

对于aA(g)bB(g)aA(g)bB(g)+cC(g)类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加入一定量的A,平衡移动的方向、A的转化率变化,可分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分析:


特点

示例

改变

分析

移动方向

移动结果

Δn>0

PCl5(g)PCl3(g)+Cl2(g)

充入PCl5

c(PCl5)增大,v>v,但压强增大不利于PCl5的分解

正反应方向

α(PCl5)减小,φ(PCl5)增大

Δn=0

2HI(g)H2(g)+I2(g)

充入HI

c(HI)增大,v>v,压强增大,对vv的影响相同

α(HI)φHI)不变

Δn<0

2NO2(g)N2O4(g)

充入NO2

c(NO2)增大,v>v,同时压强增大更有利于NO2的转化

α(NO2)增大,φ(NO2)减小

1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化学平衡:2NO2(g)N2O4(g)  ΔH<0。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压缩至V/2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

B.容器内NO2分子数减少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NO2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答案】D

【解析】压缩容器体积后,平衡体系中各物质浓度均变大,故A正确;平衡正向移动,NO2转化率提高,故B正确;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但总质量不变,因此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正确;平衡正向移动,N2O4(g)物质的量增大,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所以N2O4(g)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NO2的物质的量分数则减小,故D不正确。

2.在恒温恒压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2 mol O2,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ΔH<02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生成SO31.4 mol,同时放出热量Q kJ。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该条件下,反应前后的压强之比为65.3

B.若反应开始时容器体积为2 L,则v(SO3)0.35 mol/(L·min)

C.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压绝热条件下反应,平衡后n(SO3)<1.4 mol

D.若把恒温恒压下改为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放出热量大于Q kJ

【答案】C

【解析】由平衡时n(SO3)1.4 mol可知此时n(SO2)2.6 moln(O2)1.3 molA选项,因是恒温恒压条件,所以反应前后压强不变;B选项,因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之和变小的反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积逐渐变小,小于2 L,所以v(SO3)大于0.35 mol/(L·min)C选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在绝热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要放热,达到平衡时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平衡比较,平衡要逆向移动,所以n(SO3)<1.4 molD选项,恒温恒容条件下的平衡与原来恒温恒压下的平衡比较,平衡要逆向移动,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Q kJ

题型三  等效平衡原理的应用

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7 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 mol SO21 mol O2;(乙)1 mol SO20.5 mol O2;(丙)2 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pp=p>2p

BSO3的质量mm=m>2m

Cc(SO2)c(O2)之比kk=k>k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Q>2Q

【答案】B

【解析】根据等效平衡原理,甲容器与丙容器中的平衡属于等效平衡,平衡时有p=p,乙容器中的反应与甲容器的相比,若两个容器中SO2的转化率相同,则p=2p,因甲容器中的压强比乙容器中的压强大,故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比乙容器中的大,p<2pA错。同理分析知B正确。甲、乙两容器中,SO2O2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反应中消耗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故平衡时两容器中c(SO2)c(O2)之比相同,C错。由等效平衡原理知,Q+QHQQ不一定相等,D错。

等效平衡与等同平衡的异同

条件

等效条件

结果

恒温恒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可逆反应,aA(g)bB(g)cC(g)[Δn(g)≠0]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的物质的量相同回归定值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nc均相同完全相同等同平衡

恒温恒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可逆反应,aA(g)bB(g)cC(g)[Δn(g)=0]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的物质的量等比例回归定比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相同,nc同比例变化等效平衡

恒温恒压:所有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

投料换算成相同物质表示的物质的量等比例回归定比

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百分含量相同、c相同,n同比例变化等效平衡

1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2

H2

CO

H2O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B.乙>丁>甲>丙

C.丁>乙>丙=D.丁>丙>乙>甲

【答案】A

【解析】把丙中a mol COa mol H2O按化学计量关系转化成CO2H2,也均为a mol,与甲相同,达到平衡时,n(CO)应相等;把丁中a mol COa mol H2O按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CO2H2,则相当于起始时CO22a molH2a mol,与乙相同,达到平衡时n(CO)相等。乙与甲相比相当于在甲平衡后又加入了a molCO2,导致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时n(CO)n(CO),故选A

22 mol A1 mol B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g)xC(g),达到化学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假设该反应的条件分别和下列各选项的条件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在恒温恒压下:当x=1时,按1.5 mol A1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

B.若在恒温恒容下:当x=2时,将3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

C.若在恒温恒压下:当x=3时,按1 mol A1 mol B1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a

D.若在恒温恒容下:按0.6 mol A0.3 mol B1.4 mol C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a,则x23

【答案】D

【解析】恒温恒压时,极值等比时两平衡等效,在A项中:,在C项中AC错误;恒温恒容下,当x=2时,将3 mol C作为起始物质,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AB的物质的量,则相当于起始时有3 mol A1.5 mol B,与起始充入2 mol A1 mol B相比,压强增大,平衡右移,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增大,B错误;若在恒温恒容下,按0.6 mol A0.3 mol B1.4 mol C作起始物质,若是x=2,通过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 mol A1 mol B,与原反应等效;但是若x=3时,反应方程式两边的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压强不影响平衡,由于加入的AB的物质的量满足21,达到平衡时与原平衡也是等效平衡,所以x=2x=3都可以,D正确。

题型四  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分析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A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分别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反应速率分别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040 min间该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B.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30 min时降低温度,40 min时升高温度

D30 min时减小压强,40 min时升高温度

【答案】D

【解析】A项,若使用催化剂,则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不正确。由第一个图可知,AB的浓度变化相同,故AB的计量数相同,都为1,由第二个图可知,3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为降压,40 min时改变的条件为升温,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C项不正确,D项正确。

化学平衡图象解答原则

1)解题思路

 

2)解题步骤

 

以可逆反应aA(g)bB(g)cC(g)为例: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如图:

 

这类图象的分析方法是定一议二,当有多条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固定其中一个条件,分析其他条件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作一辅助线分析。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象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A)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图B) 

A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表示p1<p2A是反应物,正反应为气体总体积缩小的反应,即ab>c

1.已知NO2N2O4 可相互转化: 2NO2( g)N2O4(g)  H=−24.2 kJ· mol−1,在恒温下, 将一定量和N2O4的混合气体充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其中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分析不合理的是


A.前10 min内,用v(N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 02 mol·L−1·min−1

B.反应进行到10 min时,体系吸收的热量为9.68 kJ

Cbd两点中v()v()均相等

D25 min时,正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A

【解析】根据反应达到平衡后物质的浓度之比,可知初始反应浓度增加的曲线表示NO2变化的曲线,前10 min内,v(NO2) =0.04 mol·L−1·min−1;反应进行到10 min时,生成NO20. 8 mol,吸收热量为9. 68 kJabcd四点中只有bd 两点处于平衡状态,只有这两点正、逆反应速率相等;25 min时的变化是增加NO2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

2.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15 mol·L1A0.05 mol·L1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甲图所示[t0t1c(B)未画出,t1时增大到0.05 mol·L1]。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若t4时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则B的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2)若t5时改变的条件是升温,此时v()>v(),若A的物质的量减少0.03 mol时,容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总量为a kJ,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3时改变的某一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使用催化剂 b.增大压强 c.增大反应物浓度

4)在恒温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v()________________v()(“>”““<”)

【答案】(10.02

23A(g)2C(g)B(g)ΔH=+100a kJ·mol1

3ab

4)=

【解析】(1t4时,减小压强v()v()以同等倍数下降,说明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由AC浓度变化曲线知,到t1时,AC的浓度变化量分别为

Δc(A)0.15 mol·L10.06 mol·L10.09 mol·L1

Δc(C)0.11 mol·L10.05 mol·L10.06 mol·L1

A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

故反应方程式为3A(g)2C(g)B(g)

B的起始浓度为0.05 mol·L10.03 mol·L10.02 mol·L1

2)因升温,v()>v(),平衡正向进行,故此反应为吸热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3A(g)2C(g)B(g)ΔH=+100a kJ·mol1

3)乙图中t3时刻v()v()以同等倍数增大,故应是增大压强或加入催化剂。

4)在恒温恒压下充入惰性气体,各组分浓度相同倍数减小,相当于减压,因本反应为等气体体积反应,平衡不移动,v()v()

下载Word版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