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畅读历史 2020-11-23

史学家一般认为三家分晋 或 田氏代齐是春秋战国的分水岭,

注意,这是一个知识点,

所谓的知识点,就是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会知道春秋战国是如何在时间上,以及以什么事件划分的,

比如,三家分晋是公元前403年,从这一年开始,历史由春秋进入到战国,

或者,田氏代齐是公元前379年,从这一年开始,历史由春秋进入到战国,

我们发现,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

其实,这没关系,春秋和战国的划分重要的不是具体的时间点,而是事件,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相同类型的事件,这些事件在春秋的时候几乎没有,在战国的时候却稀松平常,

这也标志着春秋和战国的不同,有何不同呢?

一、春秋时的亲情,到战国时已不复存在

《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以看到,周朝的分封国大部分都是分给了自家人,春秋时打来打去的,也都是自家人打自家人,

自家人和自家人,多少都还有点亲情在,小打小闹的打打可以,打残打死就有点伤亲情了,

周郑交恶时,曾有过一战,郑国的大将祝聃发箭射中周桓王的肩膀,但周军败而不乱。祝聃请求追击周军,郑庄公说:“君子不希望过分地占人上风,更何况敢侵侮天子呢!如果能挽救自己,使国家免于灭亡,这就足够了。”于是没有追击。晚上,郑庄公派遣祭足慰问周桓王,同时问候天子的群臣

郑庄公和周室同属姬姓,打了仗还可以去慰问,可见这时的亲情还没走远。

所以,春秋时的战争多是这样的:不服来战,服了就算!

到了战国,姬姓诸侯国基本都没落了,韩赵魏楚燕齐中,只有燕国是姬姓,这时的战争已经是以消灭对方为目标了。

二、宗法制的余威,到战国就不复存在了

周公创立的宗法制告诉所有的诸侯国:名分很重要!

即使到了战国时期,没人听周天子的话了,但名义上周天子还是共主。

这种“名分”在春秋初期对各诸侯国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大家想干,却碍于名分,不好意思干!

在春秋时期,很多封国都被灭,然后又被复国了,这其中不乏“名分”的原因,

而“仁义”的宋襄公又何尝不是囿于礼乐才做出常人认为的蠢事?(蠢事链接

到了战国,大家都明白过来了,我不灭你,你就会灭我,名分这件事就越来越不重要了,

战国基本上一开战,就是你死我活,

公元前249年,秦昭襄王灭掉了周,天下共主自此消失。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是同一类型的事件,都是家臣谋朝篡位,

在这之前的春秋时期,虽然有礼崩乐坏,父子、兄弟相残,但封国的主人不会异姓,即使有国人杀掉国君的,也会从国君的枝干中选一个同姓之人来当国君,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则完全不同,是异姓家臣取代了封国的国君,这标志着礼乐在这个时代彻底的成为传说,

所以,到了战国时期,就只剩下你死我活的战争了。

不知当年周天子把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合法化,是否曾想到过自己有一天会被自己的诸侯国所灭?


上一篇:齐桓公曾逃亡莒国,为当国君和公子纠比拼速度?我们都忽略了齐国人自己的态度

推荐:

在礼崩乐坏的点上,宋襄公没跟上节奏~

春秋战国:如果你是周天子,你该如何挽回颓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