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爬过N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这次我们又来了。 劈山,原先我们称作“大寨”,故名思义,这座山上有座山寨,当然,还不止一座,从目前的遗迹来看应为两座。一座位于独山寨上,寨中有一个水窖;一座位于独山寨以北,劈山的主山峰上,山寨的北门现遗留一扇石门。劈山有大小五、六座山峰组成,呈一字排列,因其悬崖陡峭,像刀劈一般,故名劈山,劈山位于涌泉村的东北方向,是涌泉村的一座天然屏障,又因山势雄奇,风光奇佳,山上有齐长城遗址,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前来光临探奇,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处旅游观光地。 劈山的出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里面的好多镜头是在劈山上拍摄的,特别是电视剧的结尾部分,马向阳和寒冰在劈山上摇手机寻找最近的人的那一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随着一首舒缓动听的歌曲,镜头里展现的是劈山及附近群山的壮阔景象,群山逶迤,蓝天白云,一派好河山。 记忆中的劈山上有很多杏树,每年一开春,这里的杏花总是比其它地方先开数日,原因是这里背风向阳,日照时间又长,花蕾萌动得早,就抢了个先。花开时节,远远望去,一片粉红,像极了姑娘脸上搽的胭脂,又像少女害羞时的脸,娇艳无比。杏花是我们这里报春的使者,引领着一个百花争艳春天的到来。 站在山巅,向下俯视,围绕着劈山的是一层层的梯田,随着山势蜿蜒曲折,从谷底一直围绕到山峰的下方。这是一代一代的先民们经过几百年的辛勤劳作,用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开垦出来的。山里面山多地少,只有谷底不多的几块梯田土壤稍微肥沃些,但打的粮食根本不够一年吃的,只好再向山上开垦出新的梯田,于是,日积月累,就把梯田修到了山顶,形成了今天的模样。现在,这倒成了一道景观,也显现出了农民“愚公移山”的精神。 劈山上最为可看的地方当属独山寨,一座突兀的山峰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在冷兵器时代,据守在上面,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记得我小时候,曾经和几个要好的伙伴怀着一颗好奇心攀爬到寨顶上去一探究竟。寨底是以前垒的石墙,有陡峭的石阶,但到了峰腰,有几处需要手脚并用才能攀爬上去,十分危险,现在想来还有些后怕。如今修上了云梯和护栏,还是有人惧怕,不敢涉足,可见其陡峭程度。 独山寨的北面,有一个两峰夹持的裂缝,高有三四十米,宽不过数米,这就是“一线天”的所在,当地人叫做“风门”。炽热炎炎的夏季,当你满头大汗来到这里,顿觉一股凉气扑面而来,徐徐微风吹过,不一会儿就浑身凉爽,真是一个大自然赐予纳凉的好地方,比有空调的房间还凉爽惬意。 独山寨的南面是一座奇特的山峰,上面怪石林立,或卧或躺,奇形怪状,有点像张家界天子山的味道,其中中间有一直立的巨石,村里人说像一个石和尚,我怎么也看不出来,倒像是一个骑在大人肩上的顽童,可能从不同的角度观看的缘故吧。由于这座山峰十分陡峭,极少有人上去过。 劈山北的山寨上,有一扇石门,斜卧在山寨朝北的一个出口的石墙上,游人每到此处,都会被这扇石门所吸引。只见厚重的石门门轴磨损的痕迹还清晰可见,石门上面斑驳陆离,刻下了岁月的痕迹,留给后人许多的遐想,它见证了远年的狼烟烽火,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现在静静地斜卧在这高山之巅,任凭风霜雪雨的摧残,依然在昭示着曾经辉煌的过去。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还要坚守下去,直到永远。 劈山上的遗迹随处可见,每一处遗迹都有一段故事,可惜的是这些故事不为后人所知,零零星星的传说不足以说明过去的那段久远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团团迷雾。我想,这样也好,后人会怀着一颗好奇之心不断地去探索,去追问,去发现。这个谜终究要解开的。 转自蒲翁故里,特此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