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趣摸象——所缘缘(三)(下) (二十四缘讲记•第七讲)

 qsa789 2019-10-05

        持戒的所缘与布施的所缘不大一样。通常,我们要布施的对象都是善所缘或可喜所缘,当然也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去救助贫民,帮助众生,例如布施食物给小动物,但是至少布施的对象不会导向不善。而持戒的所缘,通常是会导向不善行的所缘。举例而言,不杀生戒,即我们决意戒除杀生这种不善行。在没有特别需要自制的情形下,例如当一只蚊子叮你的时候,如果不持戒,你可能“啪”的一下就打过去了。因为蚊子是不可意的所缘,造成你不可意的感受,一般人就会把它杀了,所以蚊子叮你是会导向“杀生”这种不善行的。但如果你受了戒,心想:“虽然它叮了我,但是我在持戒,我不能伤害生命。”于是你就避免了杀生的不善行。所以,持戒的缘法是属于可能引发不善行的六种所缘。例如,你闻到酒香就心痒痒的,当乘坐国际航班头等舱或商务舱时,空姐总是问你要不要喝酒,并端过来各种美酒,这会让你忍不住想要喝一口,这是不善行。然而,若是受了戒,你就会想:“这是造成放逸的麻醉品,我不能喝。”又例如不与取戒,当你看到一个很喜欢的东西时,情不自禁就伺机把它占为己有,这是会导致不善行的所缘。但是,由于你持戒的缘故,心想:“我不能偷盗。”这时候,由所缘激发而生起持戒的自制,这样的动机伴随着的是离心所,而伴随着离心所的必定是八大善心之一,这些心和心所法就是这个所缘的的缘所生法。所以,当我们持戒的时候,戒行的所缘往往是会导致我们犯戒、造作不善行的那类所缘;但是由于我们持戒了,我们就不会去做那些不善行。因此,由于所缘的力量,加上我们有持戒的动机,它的缘所生法就是含有离心所的八大善心之一。这就是持戒的所缘以所缘缘的缘力支持缘所生法生起的过程。因此说:

“戒”生起的缘法、缘所生法与缘力

Ø 缘法:导致我们犯戒、造作不善行的所缘

Ø 缘所生法:含有离心所的八大善心之一的心法和心所法

Ø 缘力:缘法以所缘缘力支助取它为目标的缘所生法生起。

禅修时,修习止禅的所缘是什么呢?四十种止业处。我们说对任何所缘,如果你一直盯着它,就容易出问题——要么你会黏着它,要么你会厌烦它。但是,对于止禅的所缘——止业处,我们就需要持续地专注,它们必须是禅修的目标,它们也一定是意门的所缘,而且它们大部分是概念。四十种业处中,十遍、十不净、四梵住、身至念和入出息念都是概念所缘,能导入安止;除去身至念和入出息念的其余八种随念、四界差别与食厌恶想是究竟法所缘,只能导向近行定;四无色定的所缘,空无边处和无所有处定的所缘为概念法,识无边处和非想非非想处定的所缘为究竟法,但因为培育四无色定时已有色界第四禅为基础,所以这不在我们讨论的导入安止的所缘之列。

我们要记住,当我们修习止禅的时候,止禅的所缘一定不会是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门所取的所缘;换言之,只要是藉由眼、耳、鼻、舌、身所取的所缘来修定,就一定不能成就禅那,因为止禅的所缘一定是意门所取的所缘!佛陀所教导的四十种止业处,都是意门所缘取的目标。由于你持续专注所缘(业处),最终成就安止时,它会以缘法的力量而支助生起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的禅那速行心,这些不同禅那层次的心法和心所法就是止禅所缘的缘所生法。在此,止禅所缘支助缘所生法生起的缘力,与五门所缘支助善或不善的欲界速行心生起的缘力不同。也就是说,当取四十种止业处(四无色的所缘除外)中的概念法所缘为目标时,如果能适当地、持续地、正确地觉知它直至成就安止,它的缘力就能够支撑最后生起广大禅那速行心——证得禅那。换言之,止禅的目标可以依止禅所缘的缘力,让作为缘所生法的广大禅那速行心生起。所以,如何选取止禅的所缘——止业处非常重要!因此说:

“禅那”生起的缘法、缘所生法与缘力

Ø 缘法:可以导入安止的止禅所缘(止业处)

Ø 缘所生法:不同禅那层次的心法和心所法

Ø 缘力:缘法以所缘缘力支助取它为目标的缘所生法生起。

那么,观禅的所缘又是什么呢?修观的时候我们要观察什么呢?要观察十一种的究竟名色法——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的究竟名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观察它们的什么呢?要观察它们无常、苦和无我的三相。也就是说,修观禅时的缘法是十一种究竟名色法。通过缘取这些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观察心法、心所法和色法,即名色、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目标是缘法,其缘所生法是观智——八大善心、唯作心及其相应的心所法。十六观智里面除了种姓智、道智、果智的所有其他智,都是通过这类缘法而生起的。当你持续观察这十一种缘法时,观智的究竟法所缘(缘法)能够以所缘缘的缘力支助取它为目标的观智(缘所生法)生起,从而支助思惟智、生灭随观智、坏灭随观智、怖畏智、过患智、厌离智、欲解脱智、审察智、行舍智、随顺智次第生起。如果我们不作意、不缘取这样的目标,而以概念法为目标,就不能够生起上述观智。因此说:

“观智”生起的缘法、缘所生法与缘力

Ø 缘法:究竟法所缘

Ø 缘所生法:观智——八大善心、唯作心及其相应的心所法

Ø 缘力:缘法以所缘缘力支助取它为目标的缘所生法生起。

因此,我们要知道如何开放根门,要知道面向什么样的目标会导向怎样的结果,要知道缘法、缘所生法运作的原理。举例而言,当我们观察目标无常、苦、无我的共相时,这种缘法的力量最终能够支助我们的观智次第地生起。当观智成熟的时候,我们的心经由观智各个阶段的连续开展,最后会证悟涅槃。但是,证悟涅槃的时候,道智和果智的缘法却不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名色。道智和果智的缘法是什么呢?道智和果智的缘法是涅槃,缘所生法是四种道和果——八种出世间心,所以它们的缘法是涅槃,这是很奇特的。一般来说,当我们持续修观,观智成熟时,道智生起,它的缘法原则上依然是我们一直持续观察的名法或色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然而,道果智的所缘是涅槃。以入流道道心心路为例,当它生起时,先是意门转向,然后两个或三个预作速行心(其中包括随顺智)继续观察名色法,接着种姓心生起(这是第一个取涅槃为所缘的心,将凡夫种姓更改为圣者种姓,但不断除任何烦恼),紧接着入流道心生起(以涅槃为所缘,断除相应烦恼),随后生起三个或两个入流果心(同样以涅槃为所缘)。因此说:

“道果智”生起的缘法、缘所生法与缘力

Ø 缘法:涅槃

Ø 缘所生法:道智和果智的心法与心所法

Ø 缘力:缘法以所缘缘力支助取它为目标的缘所生法生起。

对于所缘缘,我们知道了各种不同的所缘具有不同的缘力。我们还要明白我们的六根门应该向什么样的所缘开放,向什么样的所缘关闭,以及我们依据什么来做这样的抉择。如果我们愿意让生命随波逐流,继续延续我们过去的业习——动物性的选择,那我们所缘取的所缘就一定是能够引发贪、嗔、痴的六种所缘。另一方面,我们想要持戒是一种态度;我们想要布施是一种态度;我们想要积累信、戒、惭、愧、闻、舍、慧的法财是一种态度;我们想要修习止禅是一种态度;我们想要修习观禅是一种态度;我们想要证悟涅槃也是一种态度:所以,我们对自己生命目标的定位,会决定我们对什么所缘开放、缘取什么样的所缘。

然而,即便我们有了对生命目标的定位,我们的知见只是理论和概念上的,我们还有很多习惯性的反应,我们还会控制不住而去缘取那些会如盗贼般破坏我们法财的所缘,这里就是我们修行的关键和下手处。因此,我们说修行下手处的第一关是触和受——它会影响到我们随后生起的心的素质。而要与什么样的所缘接触是我们可以部分选择的:我们的六根门可以向一些所缘开放,而向另一些所缘关闭。当然,有一些所缘不是我们想开放让它进来,它就能进来的,而是我们要去寻找、要去努力、要去尝试的。哪些所缘是我们要去寻找、努力、尝试的呢?根据我们前面所说,大家可以自己得出答案。

关于所缘缘这一部分我们就先讨论到这里。愿大家在未来的生命当中,都能够缘取让我们生命不断增上的善所缘,让所缘缘的缘力,一直支持我们直到证悟涅槃!

萨度!萨度!萨度!

2019年8月8日,尊者于多伦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