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wenxuefeng360 2019-10-05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讨好型人格的特征,你有吗?

典型的讨好者,活在别人对自己的期待之中,即使违背了本心,也不自觉地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

他们通常有以下的表现,对照一下,你中了几条:

  • 不忍心拒绝别人,即使这让你疲惫不堪;

  • 害怕别人生气,并往往会选择让步;

  • 担心给别人添麻烦,不愿或不敢表露自的负面情绪;

  • 随波逐流、从众、不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会为了取悦别人而故意丑化自己;

  • 定期需要他人的认同,不然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

  • 经常道歉,习惯性地避免一些冲突。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违心地带上面具,迎合他人的那部分自己。今天想和你分享如何扯脱对外界的迎合,最自由的自己。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创伤都怪原生家庭?阿德勒:不

迎合讨好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自卑的小孩。我们非常容易察觉到,现在的性格和小时候成长环境的关联。

豆瓣上有个知名的小组,叫“父母皆祸害”,里面活跃的成员最多时达到15万,曾被有些网友称为“豆瓣最有价值小组”。很多人把自己的胆小和讨好,归结于父母教养的失职。

可你的创伤真的都是原生家庭的锅吗?

阿德勒明确否定这个这个观点,他认为,你的不幸,皆是你自己选择的。

那些把自己的不好归咎于原生家庭的人,其实是中了“外部因果律”的圈套,也就是说,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只有相关性的事情,解释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无疑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但阿德勒明确指出,不是经历本身,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决定了我们是谁。

不然,我们又如何解释同样出身在贫穷粗鄙的环境,却乐观不屈的人的例子呢?

阿德勒自己,就是最好的例证。他小的时候,一度活在自卑的阴影里。他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个子矮,还驼背,最要命的是,他还有个英俊潇洒的哥哥,家长动不动就拿他和哥哥比,把他比得自惭形秽。之后还得过肺炎,两次被车撞,人生满是艰辛坎坷。

可他后来还是从一个自卑的孩子,逆袭成为和弗洛依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卓越心理学家。

我们不可能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过去,也不可能让时针倒转。如果把所有的错都归结到过去,那就会在束缚之下永远无法获得幸福。

那为什么人会让自己不幸呢? 阿德勒认为,因为这可以给你带来“好处”。

有人说,就是因为我妈妈非常的强势,小的时候对我打压地太过,才导致我现在唯唯诺诺,处处小心翼翼,不敢得罪别人。 这么说也就意味着:“如果我没有这样的妈,那么现在的我会变成很好。” 于是,他不但有理由不改变,还给当下差劲的自己找了一个完美的理由。

现在的你,虽然有时候让自己讨厌,但一切都轻车熟路,而改变可能会带来很多的未知和恐惧,相比起来,保持现状反而更轻松。

有个女孩迷恋上了一个男孩,可她一见人就会脸红,所以没办法向男孩告白,并因此很苦恼。一般人会以为,女孩很可怜,因为脸红而没有办法向心爱的人表白。

阿德勒却认为,是女孩自己制造了“脸红”的症状。她虽然想要获得男孩的爱,但内心深处却害怕得要命,不想让男孩拒绝自己,因为她无法承受男孩的“不喜欢”给她造成的打击。 于是,她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阻碍,只要脸红,她就不会面对表白的失败了,并且可以活在:“真可惜,都是因为我的脸红,不然我就可以去表白了,男孩也可以会因此爱上我”的假设和幻想里。

个体心理学指出,作茧自缚的,从来都是我们自己。也因此,人可以依靠自己,走出阴影。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用对地方的自卑,是个秘密武器

人之所以画地为牢,是想要逃避。逃避什么呢?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都源于人际关系。人们给自己制造一大堆孤僻、自卑、人群恐惧等心理症状其实都是为了逃避直面困境,为了逃避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

不幸的是,只要人不是独自悬浮在宇宙中,只要人还生存在人际关系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伤害。我们很难挣脱与别人的比较,而当我们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时,就会自卑。

所以,某种程度上,自卑感人人皆有。

正因为这种无力的状态,所以人会想要进步,继而有了追究“优越性”的欲求。也就是说,自卑,如果善加利用,会对我们有利。

邓亚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我不如别人。我自卑,所以,我不停地努力。

当年从郑州到国家队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肯定我,我们全说一米五几的我打球不会打到如何,为了证明给他们看,我快发了疯,每天都比别人刻苦,我知道我的个子不如别人,别人允许有失败的机会,我没有,我只能赢,所以我打球凶狠,那是逼出来的。后来,我成功了,别人又说我没有大脑,只会打球,于是我发疯地学习,英语从不识字到熟练地和外国人对话,我不比别人聪明,我还自卑,但我一旦设定了目标,我绝不轻易放弃,什么都不用解释,用胜利说明一切。”

当你不再厌恶自己的自卑,而是把它当做你的战友时,它会助你一臂之力。

可如果我们把自卑用错的地方,就会产生有害的自卑情结。

有自卑情结的人,会把自卑当做借口来使用,人为制造因果关系:因为我个子矮,所以姑娘们都不喜欢我; 因为我不优秀,所以我只能讨好着别人,别人才会接受我;

自卑情结还有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自负,通过权势和外在来夸耀自己,统统都是“底气不足”的表现。阿德勒明确指出: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有自卑感。

亦舒有句话也说得很妙:“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她不告诉人她读过什么书,去过什么地方,有多少件衣裳,买过什么珠宝,因她没有自卑感。”

自卑感尖锐化之后,还可能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模式——“夸耀不幸”。

他们津津乐道,甚至夸耀自己人生中的各种不幸。即使别人想要安慰或者帮助他们改变,他们还是会沉沦在自己的悲情里,并且用“你无法体会我的痛苦”来推开别人,他们的不幸成为了支配对方的武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我弱,我有理”。

在我们的文化中,弱势其实是非常强大而有特权的。想想谁可以企图支配全世界,却不受任何人支配? 最弱的婴儿。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课题分离: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如果说,自卑情结的根源在于逃避人际关系中的困境,那么,自由就是反其道而行之,直面人际关系中的课题。

每个人都不想被别人讨厌,但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态度。当我们舍弃了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期望之中时,你没有获得所有人的喜欢,却充满着被讨厌的恐惧。

而自由,就是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它是一种你按照自我意志去生活的体现。

那如何获得这样的勇气呢?

你首先要学会“课题分离”。

阿德勒认为,人的一生总结下来,都逃不出三个课题: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我们需要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开。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也坚决维护自己的课题不被他人干涉。

冯唐对“课题分离”有更通俗的解释: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事情,归根到底是两件事,一件是关我屁事,一件是关你屁事。

“关你屁事” 是宣告自己人生的主权,我们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不必理会别人的眼光和世俗的虚荣。

“关我屁事”是划清和他人的边界,别人的苦辣酸甜由他自己品尝,你不能干涉,也无权评头论足。

那么到底如何区分,这是谁的课题呢?

考虑一下某种人生选择的结果是由谁来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比如,“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就算有人不喜欢我,也不关我的事。

假设你的爸妈强烈反对你的婚事,威胁你说,如果你不分手,就要和你断绝亲子关系,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

还是课题分离。不喜欢你的恋人,这是父母的课题。你面临父母的压力,放弃或者坚持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你的课题。 你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并且承担结果。而别人即使痛哭流涕,无法接受,那也是对方的课题。

而中国式关系的一大毒瘤,就是课题混淆,干涉别人的课题,把别人的人生当做自己的。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看见自我的价值,挣脱外界的羁绊

阿德勒的心理学像是一剂烈药,但大多数人根本做不到不在意他人的期望。

那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他人的认同之上。

努力变得优秀而获得赞扬,想要在工作中出人头地,追求名利...人们为之奋斗的很大动机,就是寻求成就感,而成就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社会的认可。

但阿德勒明确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他认为,这正是让我们变得不自由的原因。

他非常反对“赏罚教育”,做得好就表扬,做得不好就批评,在他看来,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扼杀。

因为这种教育认为一个人的价值高低,在于“他的表现如何”,而不是“他本身”。接受这种教育的孩子,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只有通过别人的确认,才能实现。纵使被肯定了1000次,当有1次被否定时,他们都会怀疑自我。

人只有相信自己有价值,相信这个价值基于他的存在本身,而不是他的行为时,才能扯脱外界的期望,获得被讨厌的勇气。

王菲就是甩掉了这些羁绊的“行走着的教科书”。零四年金曲奖,菲姐入围了很多奖项,主持人问她最想拿下那个奖,她说:“都行”。

后来颁奖人宣布她获奖,走上领奖台,人们起哄让她讲几句,她的获奖感言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她说:“我会唱歌,这个我知道。 所以,对于金曲奖评委对我的肯定,我也给予充分的肯定。”

当年菲姐和窦唯交往时,住在北京的小胡同,穿着睡衣倒痰盂,被记者拍到也满不在乎。

霸气侧漏的内衬,是不在意外界的褒贬,所以自由,所以洒脱。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你讨好迎合,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如果你从小就被评判,你也不知道 “我无需做什么,我天然有价值”是个什么滋味,那么,如何做到自由洒脱呢?

阿德勒的答案是:不给自己贴标签,只是全然地接纳。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接纳自己,是我们不喜欢,甚至厌恶某一部分,或是某些时刻的自己。我们会像别人评判我们那样,评判自己。

我们嫌弃有时候的自己不够聪明,嫌弃自己没有抓住机会,嫌弃自己不够有魅力而被喜欢的人拒绝...自我接纳意味着,不仅接纳“好”的那部分自己,连同“不好”的那部分自己也一并接纳。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心理学大师教你:如何超越自卑

当我们完全地自我接纳之后,其实就无所谓自卑或者自信了,也许,在别人眼里,你是金光闪闪的,或者是狂妄自傲的,但你自己清楚,你只是流动的、存在于当下的自己。你越是接近坦然和真实,就越接近存在本身,就越自由洒脱。

除了自我接纳,那些拼命寻求认可的人,反而是自我意识过剩的人,他们太关注自己了,而解药就是把对自己的执着,转变为他人的关心。

就像钟杨,他为了帮助人类保存种子,丰富“人类末世种子库”,毅然辞掉了中科院植物所副厅级的职位,来到西藏,在风里雨里行走了40多万公里,采集了4000万颗种子。

这些种子可以保存100~400年,当国家遭遇了战争、自然灾害,当某种植物灭绝了之后,它们就可以被重撒在土地里,继续生生不息。他把一生奉献于此,乐而忘忧。

当我们不再满脑子都是“我、我、我”时,当你的心中有高远的丘壑时,别人如何看你,还有这么重要吗?

在一些人看来,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光辉灿烂的,他们忙着比自己更重要的事儿,没工夫寻求认同。 自由,就是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参考资料:《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古贺史健&岸见一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