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食同源三十方

 中医药方便 2019-10-06

第 1236 期

作者 / 田耿

编辑 / 林凤 ⊙ 校对 / 许奇

编者注:中医学诞生在中国人民的生活经验中,并在几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医之一道,博大精深,所幸国家卫计委分别于2012年、2014年和2018年整理出三批共109味“药食同源”之品,广大医学生、中医爱好者可从中选则自己熟悉的“药食”以作养生保健之用。

以下方剂所用之药均为药食同源之品,或为作者自拟,或化裁自经典方剂,药性缓和,但辨证施用,亦可收桴鼓之效。

1、加减桂枝汤,用于风寒感冒,纯寒无热者。

肉桂9克,生甘草6克,生姜9克,茯苓9克,大枣7克掰开。

方解:本方为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肉桂与桂枝是同源之品,而芍药非药食同源之品,用利水渗湿的茯苓代替,利小便以另取表里双解之效。仲景本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历代皆有医家认为即是桂枝去芍加茯苓白术汤。本人曾淋雨感冒,随手取家中肉桂15克、大枣4枚,生姜切取15克,同煎,服后汗出即解。然此方俱是温热之品,化热者禁用。

2、加减桑菊饮,用于风热感冒、风热烦肺之咳嗽。

桑叶10克,菊花10克,金银花10克,薄荷6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芦根30克,甘草6克。

方解:原方中连翘非药食同源之品,以金银花代替,二者均归心、肺两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且金银花甘寒香散,轻芳疏透而不伤胃。

3、加减香薷散,用于风湿邪气所致的肠胃感冒。

香薷15克,炒白扁豆12克,藿香12克。

方解: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有厚朴,改为藿香,《本草正义》云其为“醒脾外胃、振动清阳“之妙品。

4、栀子豉汤,用于热邪郁扰所致的失眠不寐、心烦胸闷。

栀子4克先煎,淡豆豉20克。

方解: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李宇航教授考证,《伤寒论》中的栀子豉汤栀子与香豉的比例为1:5,先煎栀子以取其味,重用豆豉轻宣上行,载栀子清胸膈烦郁,从宣而越于上,使火热之郁得以透发。

5、苇茎汤,用于肺热咳嗽、痰黄脓臭。

芦根30克,生薏苡仁15克,桃仁12克,冬瓜子30克。

6、自拟减肥汤,用于肥胖、代谢综合征。

炒山药30克,肉豆蔻10克,肉桂5克后下,生薏苡仁30克,茯苓15克,荷叶15克。

7、自拟降压汤,用于高血压。

菊花15克,枸杞子12克,葛根20克,生栀子10克,炒决明子30克,焦山楂30克,槐花9克。

8、自拟解酒汤,用于醉酒。

葛根40克,草果10克,枳椇子10克,陈皮15克,炒鸡内金30克,白茅根20克,炒白扁豆30克,桑椹30克,乌梅20克。

方解:方中草果、枳椇子为少常用中药,草果芳香化湿,且《本草纲目》云其“解酒毒”,枳椇子与葛花为解酒要药,但葛花不属药食同源之品,方中葛根经现代研究证明亦有解酒护肝之效,故葛花不用亦可。本方常服一剂即可。

9、清热祛湿汤,用于湿热证。

薄荷6克后下,淡竹叶10克,金银花10克,蒲公英10克,马齿苋15克,藿香10克后下,茯苓10克,生薏仁15克。

方解:本方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所拟之湿热体质调理方,原无用量,此为本人后填,并去掉原方中赤小豆、肉豆蔻,改用茯苓。茯苓是本人常用之中药,《名医别录》云其“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10、加减五仁丸,用于肠燥便秘。

火麻仁10克,郁李仁10克,桃仁10克,杏仁10克,生酸枣仁10克,陈皮6克。

方解:本方出自《金匮翼》,原方为柏子仁、松子仁、桃仁、杏仁、郁李仁和陈皮。后来看到《医方类聚》亦有此方,但五仁为杏仁、郁李仁、酸枣仁、柏子仁、火麻仁。笔者综合两方,认为松子仁一般药房不备,故删去。酸枣仁与柏子仁均具养心安神、润肠通便之功效,但酸枣仁安神之力更强,另有“荣筋养髓、和胃运脾”之效。

11、加减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夹湿。

人参3克,茯苓12克,炒甘草12克,山药12克,莲子6克,炒白扁豆12克,薏苡仁6克,砂仁6克,桔梗6克。

方解:本方与《局方》参苓白术散仅差一味白术,区别不大。当世医家开此方时多用党参,但笔者常坚持使用人参,二者虽然同具补益元气之功,但人参另有安神益智之效。人参虽贵,但根据本人经验仅用3克即可收效,一般家庭当可承受。

12、加减理中丸,用于中焦虚寒。

人参3克,炒甘草10克,干姜10克。

13、丁香散,用于胃虚气逆。

人参3克,丁香1.5克,藿香5克。

方解:本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因有人参,故兼可安神定志,另可止泻。

14、香橘散,用于睾丸偏坠胀痛。

盐小茴香6克,橘核10克,山楂10克。

15、加减异功散,用于脾胃气虚、气机微有不畅。

人参3克,茯苓10克,炒甘草3克,陈皮5克。

16、加减保和丸,用于食积停滞。

焦山楂20克,焦麦芽10克,莱菔子10克,鸡内金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

17、三子养亲汤,用于咳嗽痰盛、喘满腹胀。

炒莱菔子9克,炒芥子9克,炒紫苏子9克。

18、桔梗汤,用于咽痛。

桔梗5克,生甘草10克。

19、甘麦大枣汤安神汤,用于失眠。

生甘草15克,淮小麦100克,大枣30克,紫苏叶10克,百合30克,炒酸枣仁30克。

方解:本方是甘麦大枣汤合苏叶百合药对加酸枣仁,甘麦大枣汤有很好的安神作用,酸枣仁更是安神之要药,苏叶、百合可以燮理阴阳,调节混乱的生物钟。宁波名医范文甫先生最早使用百合和紫苏治疗失眠,他说:“百合朝开暮合,紫苏朝仰暮垂。”此二者最能感受日月之气。

20、加减清络饮,用于暑温。

荷叶10克,金银花10克,鲜西瓜白瓤20克,白扁豆花10克,淡竹叶10克。

方解:本方出自《温病条辨》,原文为:“手太阴暑温,发汗后,暑证悉减,但头微胀,目不了了,余邪不解者,清络饮主。”笔者常用本方治疗或预防中暑,其中西瓜白瓤就是西瓜吃到最后白色的部分,白扁豆花又名白扁豆衣,是扁豆的豆皮,可以健脾化湿、和中消暑。

21、加减归脾汤,用于心脾两虚。

人参3克,西洋参2克,龙眼肉10克,陈皮6克,茯神10克,酸枣仁10克,生甘草3克,大枣10克。

方解:本方补气以人参、西洋参同用,补血仅用龙眼肉,陈皮易木香,去远志和大枣。药味虽少,然归脾汤之神具矣。

22、加减葳蕤汤加减,用于阴虚感冒。

玉竹10克,淡豆豉10克,桔梗6克,薄荷6克,葱白3茎,藕节30克,大枣10克,甘草6克。

方解:本方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去白薇加藕节,当世医家常用藕节治疗感冒咳嗽、咽痛出血。《医林纂要》云藕节“甘能补中,咸能软坚去瘀,涩能敛散固精。”笔者认为其止中有活,另可清热泻火。

23、自拟抗敏汤,用于改善过敏体质。

紫苏叶10克,白芷6克,薄荷6克后下,葛根15克,金银花10克,鱼腥草15克,藿香10克后下,茯苓10克,大枣10克,阿胶3克烊化,百合10克,乌梅10克。

24、自拟补虚敛汗汤,用于体虚自汗、盗汗。

人参3克,酸枣仁15,浮小麦75克。

方解:浮小麦是干瘪的小麦,将小麦置于水中,浮上来的就是浮小麦。其性虽升,然可散皮腠之热也,故能敛虚热之盗汗。

25、扁鹊三豆饮,用于燥热。

黑豆30克,绿豆30克,赤小豆30克。

方解:《本草纲目》云本方治疮毒初起,又治天行痘疹,预服此饮,纵出亦少。云南名医戴丽三先生擅用此方,认为其药性平和,不伤胃气,而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养肝润肺、滋燥生津诸作用。笔者曾以此方加减治疗消渴,其效可观。

26、滋阴三味方,用于肝肾阴虚证。

枸杞子12克,桑椹15克,覆盆子10克。

27、自拟止泻汤,用于脾阳虚、脾气虚所致的慢性腹泻。

炒山药30克,益智仁10克,炒葛根10克,煨肉豆蔻10克,砂仁6克后下,炒薏苡仁30克。

28、苓桂杏甘汤,用于水肿。

茯苓20克,肉桂15克,炒杏仁15克,生甘草10克。

方解:本方由苓桂术甘汤去术加杏仁而成,治疗水气上冲,迫使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所致的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

29、一味茯苓饮,用于湿邪上泛巅顶所致的脂溢性脱发。

茯苓45克。

30、消痤小方,用于湿热所致的痤疮,亦可用于湿疹。

生薏苡仁100克,马齿苋50克。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作者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