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入门】常见文章结构举例

 青草微微 2019-10-06

在写作中,文章结构是整篇文章的形态,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有清晰、完整、分明的结构。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常见典型的文章(段落结构),会着重教给孩子们。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段的结构形式:

1

总分结构

这种结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先总叙再分述,或者先分述再总叙,或者先总,后分,再总。

       例:  《翠鸟》中的第一段

    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第一句是总的叙述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第二、三、四句是围绕总叙的意思,分述了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的颜色非常艳鲜

       例二  《松鼠》中的一段

    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毛笔,皮可以做衣服。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这一段话是先分说,后总说。先分别说明松鼠的用途:肉可以吃毛可以制笔皮可以做衣,然后总说,松鼠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

       例三:赵州桥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这一段话是————式的结构。共写了6句话,第一句总说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25句分别说栏板上雕刻的三种不同形态的龙如何精美。最后一句总说这些龙“像活的一样”。

 上述三种都叫总分结构。第一种形式先总后分,第二种是先分后总,第三种是先总后分再总。不管运用哪一种构段方法,都要围绕段的中心意思来写,目的是把内容写具体。


2

并列结构

有的段落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种结构,段中没有概括全段的句子,段的内容又是从事物的几个方面来写的。

       例一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第四段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金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四句话分别写了树木晨雾太阳野花,都是围绕小兴安岭夏天美丽的景色来写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又如下面例段:

老爷爷看花,一面看一面自言自语,嘴里低吟着咏花的古诗。老奶奶看花,拄着拐杖,牵着孙孙,有的还很珍惜地摘下一朵,簪在自己的发髻上。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衣,有的甚至是绸料的。小学生们系着红领巾,叫啊,跳啊,被这一望无际的海棠花惊呆了。

       这也是一个并列结构的段落。写四种不同的人看花的情景。先写老爷爷怎么看,接着写老奶奶怎么看,再写青年人怎么看,最后写小学生怎么看。虽然排列有先后,但表达的意思,都是讲看花,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这样写,层次非常清楚。

3

承接结构

这种结构的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按照所写内容的先后顺序,一层紧接一层连起来写的,前后不能颠倒。有的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承接,有的按时间顺序承接,也有的按物体变化的过程承接。

       如下面例段就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早晨,我们一起床就得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我们马上向码头走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我们上了船,迎着朝阳破浪前进……

       这一段一共写了四句话。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一句紧接一句写的。承接的顺序是:

       早晨接到通知今天有船出海马上向码头走去看到蓝天、白云、海、朝阳上船出海。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再看下面例段:

 ……我先放了一桶水,把青菜浸在水里。等到青菜全部浸湿后,就把菜叶一张一张地掰下来,把菜茎上的泥粗洗一下,接着再放一桶水,将菜叶一张一张地擦洗;最后,把洗干净了的菜浸泡四五分钟,漂去可能有的农药,然后捞到筛子里漏干水。

       这一段话写的是一个洗菜的过程。句与句是按时间先后顺序连接的,用……接着……最后……”三个时间代词把洗菜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句子连接得非常紧密。

4

因果结构

这种结构,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一般在因果结构的段落中,往往有因为……所以……”既然…………”之所以……是因为……”因而……”等关联词语。

       如下面例段:

冬天给麦浇水,能保护小麦安全过冬。因为水蒸发变成蒸气,能保持地面的温暖,使麦苗儿不受寒冷的侵袭;水蒸气遇冷凝结,也会发出热量,保护麦苗儿;水结了冰,冰能隔绝空气,使麦苗儿根部不受冻伤。

       这段话是因果结构。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全段两个句子。第一句是讲事情的结果——冬天浇水可以保护小麦。第二句是个大句子,有三个并列的小分句,从三个方面说明冬天浇水能保护小麦的原因——水蒸发变成蒸气,能使地面温暖,使麦苗不受寒冷侵袭;水遇冷凝结会发出热量能保护麦苗;水结冰能隔绝空气,使麦苗根部不被冻伤。

       因果结构段,有的是先写原因后写结果。如下面例段:

妈妈是花儿工人,可她对富贵的君子兰,花香袭人的巴兰都不感兴趣,唯独偏爱文竹。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爸爸常常看着文竹出神,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

       这段话一共有三句。第一句写事情的原因——(因为)妈妈唯独偏爱文竹,第二句写事情的结果——“所以在我家的窗台上、写字台上都摆着文竹。第三句通过爸爸夸奖文竹高雅,如松似柏,使人心旷神怡进一步说明窗台上写字台上摆文竹的原因。这种结构形式,能把问题说得明白,把事理说得清楚。

5

转折结构

这种段的结构特点是:有同一的中心,但具体内容前后似乎不一致,常用可是但是然而等词语表示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转折关系。

       如下面例段

大船造好了,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什么事故。可是后来,蛀虫越来越多,船舷和船舱的木板上,都出现了许多小窟窿。

       这就是转折关系结构的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讲大船在海上航行了几年没出事故,第二句说后来出现了小窟窿。前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用可是作转折词,说明船出现小窟窿的原因是因为生了蛀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